
《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六)》刊发后,部分省、市、县〈区)、海外诗词学会及几百位诗友在诗词群、朋友圈广泛转发,留言评论三百多人,现精选部分结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阅读获益。

张首贤:
非常赞诚“犯题不是詩联病”的论断。谢谢主编!
姚崇实:
议论中肯!坚决拥护!
孙义福:
非常精辟,完全赞成。犯题乃后人之议,而非唐宋之规。但诗贵含蓄,能避则避之。贵在意境,如伤意则不必忌。
赵玉华:
郭老师浅谈诗、联”犯题”(郭培友诗歌创作谈十六)又给我们新老诗词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诗学课。论述开门见山地指出什么叫做“犯题”,进而强调犯题的形式有三种。论述条理清晰,顿感茅塞顿开,为今后提高诗、联创作的艺术水平会有更大的补益。 郭老师用自己创作的五、七言绝句《选村官》、《园丁》阐明不“犯题”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一目了然。 又另附一组新视角,表现新意象,避开题目咏物及人的诗作,抛砖引玉,首首别开生面,咏物寄怀,感时伤事,寓意深远,直接地气,有温度,有灵魂见风骨。心思之妙体现在字里行间,人生感悟深刻,意境鲜明,味厚耐品省人心智,赏学受益匪浅。好文好诗点赞!收藏!转发!
林建华:
好论!格律诗创作不能拴住诗人的手脚!
张立中(澳大利亚):
以不犯题为做诗技巧,值得探究和应用。文字游戏,技巧无穷!
朱琍(澳大利亚):
主编老师这个讲座太好太及时了。我初学习作时,也犯过此病,有老师指出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目前我们文群中常见同样的毛病。您这样“谈”正好提醒了大家,既然要写,当然应该严格遵守规则才好。
何树华:
高论,好诗!
王安全:
诗之犯题,可以不忌,然不可不知。从诗贵含蓄上说,能避则避之!郭老师在诗词理论上的这种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张心忻:
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受益了!
远尘云鹤:
此正是易出错而少人知者。须知广识深者能指导之。郭主编大家,受教了。
张慧杰:
读来受益!
源流诗纪:
说的有理,出处有据!学习!点赞并转发!
赵宗明:
犯题亦叫避题,指诗联作品中不该出现的人事物之本名,以及别称代称,雅称同义字等等,而然一不小心出现了。郭主编娓娓道来,且据大师王力先生之研究,说明咏物诗是指拈一事一物为题,既非怀人,也非即事,仅仅是托物言志而已。继而论述不犯题之技巧,之境界触发。同时粘贴自己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的含蓄美,文字美以待礼仪美。细品慢赏,受益匪浅。
军歌:
又是一篇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非常及时,深受启发!论述全面,道理深刻,足以服众! 关于犯题,过去无学,也没在意,此文打下深深烙印。 我个人认为初学或有小成者作品根据需要,不必刻意不犯题,那样太拘谨了,对充分表达不利。 而对象郭主编这样的高手却应该尽量不犯题,郭总编的数首佳作已给我们了榜样,首首精彩,不犯题更上一层楼! 学而不厌,付逐实践。
高建明:
郭培友老师浅谈诗、联“犯题”说的有道理,本身绝、律诗的字句有字数限制要求,比较苛刻了,如果再次使用诗的题目字,间接来看就是重复字句,没必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作者实际表达的意思来定为妥,如果是加深说明或者是强调说明时可以起到“强调”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学习吧。感谢郭培友老师的无私举措。赏学。赞成郭老师不犯题的说法。“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有道理的。也是一种创作技巧,特别是咏物诗。题目已经点明了何物,再提就是多余了。本来字数就有限,实在是没必要浪费名额了。愚见!
白云:
我是白云 ,中国文苑主编郭培友先生老师《诗歌创作谈》前十五篇精论发布后,深受广大诗者和各界喜欢,好评如潮!总编老师为满足大家要求,又根据几次命题后,诗者诗词中出现共性和个性问题,再次评析,引领奉献了第十六集。这又是一场及时雨!我是写诗词战线一名新兵。对于“犯题”之说还是首次闻听。而且自己在创作中常犯此类错误。我以前认为,写文或诗词,或开篇点题,或结尾扣题。否则就算不上好文或好诗词。今拜赏总编老师《……犯题》,真是又一场及时雨。犹醍醐贯顶,如梦方醒啊!今后在创作上,力求避勉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当然时而根据需要也不刻意回避它。
转陀螺:
犯题,会在文字上浪费,意思上重复,视觉上累赘,且缺乏含蓄感。所以创作诗联时尽量不要犯题,尤其写绝、联时。但不一定不犯题就是好诗,也不一定犯题就成拙诗。好诗在乎意境之妙,词之精炼,字之精准,喻意之深。读罢此文,受益匪浅。谢主编再飨大餐!
范新永:
学诗必备,先收藏再仔细拜读学习!
杨兴强:
有理有据,内容翔实!
王柱林:
实践出真知,郭师理论强!该文视角独特,敢于直言,直抒胸意,引经据典,指导性强,为诗词爱好者学习创作起到很好推动作用,使之少走弯路,为郭老师点赞!
肖寒:
诗海遇奇葩,文豪在郭家。 犯题经典语,揭示美中瑕。 郭老师《浅谈诗、联“犯题”》的论述,极大地开拓了诗词爱好者的诗径,巧妙地揭示了在诗词创作过程中的美中瑕疵。在领教了律诗中的押韵、对仗、平仄、撞韵,咏物诗中的明咏、暗咏等修辞手法外,今天又详细地领略了以前从未重视的一些环节——犯题(也就是说标题中的字不能在正文中出现重复)。 对于初学者来说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一个诗词爱好者并想精益求精的诗词爱好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前总以为诗中用了标题中的字,更能点明主题,更能充分表达诗的真正意义。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美中不足,有待商榷。郭老师用了大量的诗句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读后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向郭老师学习,为郭老师点赞!
黑土地的人:
郭主编的“犯题”之论言之有物,别有新意。具有特殊、普遍的指导意义。新老笔者无不受益。
姜丽:
读老师《浅谈诗、联“犯题”》深有感悟:犯题显得直白;不犯题必须抓住所咏物的鲜明特点。不然,读者不知你咏的是啥。这让我联想到谜语,出谜的人要将事物的特点含蓄地展示给猜谜的人,猜谜人才能有所依,当然绝句不是谜语。也就是说不犯题比犯题更能体现所咏物的特点。以老师的《莲》为例:前两句展现“莲”的生长环境(环境特点);第三句“叶绿花红”是莲所具有的色彩,其它很多花也具有这个色彩,但最后一句“独留心中千般苦”一箭中的,莲子是苦的,莲的特点突出出来。写,“百咏图”之际,老师浅谈诗联“犯题”,及时雨!
程广权:
拜读郭老的《浅谈诗、联的犯题》受益匪浅。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还不知道有犯题一说,不知者不为过,因而写诗也从来没有避题过。今天一读,长见识了。我完全同意郭老的观点,不必刻意把犯题立为诗病。但作为写诗的人应该懂得这一修辞技巧。要惜字如金,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更多,更妙,更深的信息量。读后有感,口占为贺:
墨染诗心不露身,点睛妙笔显精神。
避题惜字描红巧,尽得风流蓄意真。
牛占才(憨犀牛):
恩师精当说“犯题”,收获良多简而言:题字可犯可不犯,无奈犯了诗应好,不犯使诗容量添,节约文字多含蓄,避免作者都尽言。老师渊博又民主,从不自己武断谈。引经据典举实证,追源导派支流观。诗人高怀堪崇敬,现身说法理了然。抛玉引砖激励写,效仿师作成半仙。
青莲:
郭老师这篇论文写得非常有意义,是一篇针对诗联爱好者们具有指导性的佳作。我欣赏学习后受益匪浅,虽然写了六年诗词,对于“犯题”从来没有深刻领会过,今天拜读了郭老师的佳作,仿佛进入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蔡一敬:
感谢郭老师,我原来想只有咏物诗不能犯题,现在学习
了。
修德齐家:
郭老师对犯题一说的论述和观点很正确。“犯题不是诗、联病”,应犯题时就得犯题。有些作品正文中避不开或不可避免犯题,难道硬要强行避开标题中的字?这样会限制作品的发挥和灵性。从古至今犯题者多的是,故:犯不犯题应根据作品的内容特别是作诗时自己拟定的意境而定,犯题的诗并非全是拙诗,未犯题的诗也并非全是好诗。 有的诗避了题,可以从诗句明显读出所吟的是什么,如郭老师的《选村官》中有句“鹰视投箱前”,可以明显看出有人用猎鹰一样犀利的眼光盯着投票箱,表明这是在搞选举,这个“鹰”是谁不言而喻。又如郭老师的《蒲公英》中有句“随风子女走天涯”,植物种子生根发芽方式最浪漫的就是蒲公英的种子了,随风飞扬四海为家,飘到哪里落地是家。再如郭老师的《兔》中有句“静如处女动雷霆”,有个成语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里郭老师把安静时的兔比作躲在闺房的腼腆少女一样娴静,而动兔又如闪电一样快捷!兔之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有的诗避了题就不一定完全知晓或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或意境了,即不看标题或注解真的不知道这首诗写的什么或要表达什么。本诗论写得好。好在条分缕析,言简意赅。引经而不繁,据典而扼要,知识通俗,举例具体,读之有得。多谢郭老师教诲。
李尚安:
郭老师对诗的浅谈,细细品味其实大有深义,乃是不可多得的精彩之论!
风平浪静:
郭主编的“浅谈”“犯题”一文非常好,通俗易懂,有理有据,理论联系实际。晒出自己的佳作,令人佩服与信服。本人在练习写这类咏物诗时,也是尽量不“犯题”扩大诗的容量,甚至有点类似迷面一样。让读者读过便知写什么,从而在诗中感受美的意境或体会其中的寓意。郭主编的诗”潜台词”丰富。耐品耐读。
宋彩功:
许多格律诗的喜爱者不知道,或者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即格律诗,尤其是五绝、七绝诗有个“犯题”的问题。本人在以前学习写诗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关“犯题”的评述,但是没有郭培友老师讲的这么明白。
郭培友老师说:
什么是犯题?所谓犯题,是指诗、联中出现了题目中的字。
犯题的形式有三种:
出现了题目中的全部字。
出现了题目中的部分字。
间接出现了题中的字。
这一次,郭培友老师把这个问题推送到了大家的面前。是的,犯题的问题在咏物诗中经常出现。那是因为,咏物诗,顾名思义,就是要写关于某个物品的诗,比如写松、亭、楼、动物等,很自然地就会在诗中引入所咏之物的词句。这种情况,不仅现在有,即便是古时候,例如初唐时代,也是时有发生的。
比如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把题目中的“瀑布”二字写到了诗里。
再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也将题目中的楼字,写到了诗中。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这些诗句时,有没有觉得有什么别扭的地方吗?没有。
所以,郭培友老师明确提出:“犯题不是诗、联病”,“这说明避题只是某题材、某游戏的特殊规定,而没有普通性。”
同时,郭培友老师也指出“不犯题(避题)是创作技巧之一,展示含蓄的风格,扩大容量,突破表达上的限制。”
所以,我现在搞明白了。犯题虽然不是诗病,但是若能避之,也算是更高一些的水平与标准。
郭培友老师举了自己的几首绝句诗。其中,《选村官》一诗很有趣:
《选村官》(仄韵)
茶烟又请酒,亲过他娘舅。
鹰视投箱前,余光似匕首。
诗中没有题目“选村官”中的任何一个字,但是那朴素的语言,犀利的笔锋,却是鞭辟入里,把待选村官那种贿选的丑态,与观察哪个村民敢不投自己的票,将来就要报复你的心态,真是刻画的入木三分。
本次中国文苑的咏物诗,题目是《树根》,我的作品是:
《树根》(通韵)
文/宋彩功
默默无闻入土中,历经磨难育枝荣。
老来无力撑新绿,愿以虬身做案龙。
还好,没有犯题。
邱若悟:
诗词写作中的犯题,以前只是知道,并没有认真去注意,这次郭老师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分析的极为透彻,尤其是范文,读来确实诗意开阔了,也给指明了今后写作的方向和技巧。
赵一哲:
郭老师对“犯题”的由来,避免“犯题”的几种类型,为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指出不“犯题”对诗、联的意境扩容有诸好处:使诗意更含蓄、蕴藉,避免直白,避免文字浪费。可谓要言不烦,见解精当。
艺云文海:
关于犯题首次听说,学习啦!每首诗都经典!
郭老师善于研究,诗词更善于创新!
杉林:
犯题古今有,避之更为高。 郭师巧妙用,例诗首首好。
潇洒怪叟:
诗词犯题韵花飞, 一卷华章展碧瑰。
指导诗家甘露潤, 八斗之才耀金辉。
魏利民 :
以前还真没留意,现在既然知道有此一说,就应当尽量避免。谢谢郭主编,也希望贵刊以后多出些指导性的文章,让大家学习。
侯宝龙:
读郭老师《浅谈诗、联“犯题”》有感
意境伸张不犯题,甄词酌句作哑谜。
文章垅上寻答案,富有灵犀一点奇。
遐风:
规则的约定和无羁的抒发,须凭兴致。规范是有益的,自由是必须的。郭老师说诗有道!
张金路:
非常好。期待这些辅导性总结材料给初学者更多的指导。
侯祺田:
此创作谈对我帮助很深,已认真拜读,感恩郭老师分享。
林间闲叟:
犯题非大病,能避自然高。守正遵先古,循新弄雅骚。~拜读郭老师论著受益匪浅,涨知识了。谢谢郭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