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景伊回忆录
(一)
回忆目录
一.幼年贫苦生活...1
二.灾荒年当兵…2
三.九一八事变...3
四.七七事件....4
五.要我当壮丁受训...5
六.组建豫西军分区...7
七.到河南公校学习...8
八.济孟独二团升级...9
九.毛主席说到敌占区作战…11
十.进行淮海大战...13
十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5
十二.进军云南…16
十三.保山边防军分区...18
十四.转业制糖工业...19
十五.文化大革命…20
十六.再为国家作贡献...22
十七.心安理得地离休...23

一.幼年贫苦生活
一九零九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日是我的生日,汉族,佃贫农家境,以农业为生,祖业15亩山坡地,租种资本家坡地一块18亩至全国土改,正常年景五口人家庭可以生活,但是洛阳豫西地区是靠天吃饭的,在旧社会三年当中要有两次不同程度的旱灾,一旦旱情大一些,广大人民群众就逃荒外出,青年人当兵或到外作工。因此,家乡有两句俗语:河南有两灾(天灾和兵灾),家境贫寒还遭意外事。在我九岁时,母亲生病去世,于是五口人的小家境就马上流落失散。
父亲把胞弟寄养到小姨家,却把我和小妹留在家里,过着不像人的生活。他到晋南安邑县当长工,一年多后,回到家里一看到他的儿女不像人样了,心痛得放声大哭。从此,父亲不到外地当长工,就在本村一边给人家唤牛工一边耕种自己的土地,抚养他的儿女长大成人。父亲省吃缺穿,把心血都操在儿女身上。在这个时期,我四年多没穿过新鞋,都是捡拾别人的破烂鞋缝补着穿。然而,在北方十月天里我还光着脚,尽管生活这样苦寒,可是老天爷也不睁眼看,我十多岁的小妹妹又生了病,吃药三个多月,不幸病故,使父亲精神思想负担更加沉重。但是为着两个儿子长大成家,他仍在忘我的劳动,不仅到地里劳动,回家还要做饭吃。
父亲在村里为人忠诚,我弟兄俩就从小跟着父亲拾柴劳动,家境虽然穷苦,但在村里却从不偷摘他人的东西,始终进行忘我的劳动生产。可是尽管艰苦劳动生产,在那人吃人的旧社会里,父亲也没有一点经济基础。为照顾两个儿子,父亲再找了个后娘来帮助他的生活。父亲艰苦养儿的恩情重于泰山,使我的一生都难以忘怀。
二.灾荒年当兵
河南广大地区,1929年是个旱灾年景,夏粮欠收,秋粮种不到地里。广大人民喝稀饭,吃野菜,但是军阀之间战事还在进行。既要粮草又派款,人民群众只有逃荒或要饭,青年人当兵。就是在这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使我的心情不安,把拾柴工具丢到地里,跑到县城当冯玉祥军队的兵。因灾荒年景当兵人多,因而,我只能当个备补兵。
在两天之后,父亲找到部队,父子俩相拥痛哭流泪,合计度过灾荒年就回家。然而没几天部队就开到洛阳西宫营房,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十多天部队就开到黑石关和敌军打战一天,转战到老遇州地区,随后从和尚桥坐火车到开封第二营房,练兵个把月又坐火车开到新乡县、华县道口地区。随后过黄河到曹州进驻济宁州二十余天,部队上火车到徐州进驻在汤山县,使我思想糊涂不知所以。
又是二十余天,部队步行军回到开封十二营房,在当年12月部队到中牟县和万天才军队激战一天,韩复榘军队撤离河南省,并脱离冯玉祥,他当上山东省主席和第三路军总指挥。军队从河南到泰安县,后进驻济南张庄营房练兵,操作严格,一个班一把理发刀自己理发,教士兵打拳批掌大刀,至1930年4月,闫、冯、蒋大战,因此我所在的部队到长清县三王庄阵地战,激战三天就撤出阵地,经济南沿济胶铁路往东退,到达青州地区和闫军交战一天之后,固守维县城和阵地运动战相结合,但是正在交战之际。张学良从东北出兵主张和平,从此闫军全线撤兵,山东韩军就紧追击闫军,经安邱县追过黄河,又经高唐临清州追出山东地区,然后部队返回济南张庄营房。从此,结束1930年闫、冯、蒋大战。我在山东当兵时手中没钱,回家都难。
三.九一八事变
1930年8月,闫、冯、蒋大战结束,中国政局形势发生变化。当时我在山东当兵,手中没钱,回家困难,同时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政局形势混乱,出兵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地区,还把侵略军推进到察、热、河北等省边境地区。
因此,山东军队布防在胶济铁路地区和沿海,对部队大讲“爱国主义”“五.三济南渗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使我听到后很受感动。教育部队学打拳,批学大刀、上文化课,为此,我积极学拳术批学大刀,学文化,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思想:自己没上过学校,学好文化能写信记帐,学好打拳批大刀,将来回到家没人敢欺压,为此,我积极认真学习,待人忠诚直正。半年后,连排长让我当上等兵,训练招来的新兵,我不打骂人,只讲道理,因此新兵从不开小差。
一年后,提拔我当下士班长,每月发七元军饷钱,我就省吃俭用,寄钱回家孝敬父亲,买皮大衣给父亲穿。不但本村人称赞我,并且连队官兵也议论我的好,随后连长每年准我短假一 次探望父亲,我也按时返回部队,在思想上计划着当一年兵,请长假回家帮助父亲务农。然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突然侵占了我国北平卢沟桥。当兵的要准备抗击敌人。从而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四.七七事件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7月侵占我国卢沟桥,是它多年妄想灭亡中国的野心总暴露。
当时平津地区军队是冯玉祥将军的老部下,宋哲元的军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经过一个时期抗战牺牲流血,以及北平当时的特殊情况,宋军部队不得不采取运动战术,一边抗日作战,一边撤退。
日寇侵略到山东德州地区时,韩复榘把他的军队坚守县城抗战,又阵地战击敌人,并利用图海河抗击侵略军十多天,后因被日军偷袭阵地后方,使部队混退时炸掉黄河大铁桥,只好利用黄河大堤抗击日军,保卫济南城和地区,但是后来侵略军化装成逃难群众,混过黄河进入济南地区,造成军队措手不及,只好丢济南城往南撤军,一边撤退一边抗击敌人,到达泰安县以南大文口河时阵地战一天,部队就一直往南撤退,经济宁州到达成武曹县地区。但是,日寇只沿津浦路侵占,随后部队过洞庭湖进到滕县临城打日本侵略军。反来复去连续几次打击敌人,然后沿黄河堤到东阿县抗击敌军。
1938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侵占到兰考县三义寨,山东军队在师长周尊时英勇指挥下,和日军激战两天,虽有代价,但日寇伤亡更大。我在激战中负伤送到后方医院,听到伤病员议论:枪杀韩复榘不抗日不符合实际,他对贪污官员严加枪决,对部队按月发军饷钱,山东老百姓称其为韩清天”。但不久伤病员又议论:周尊时也给抓管起来。因而,都说这个部队不能再干了。在我伤好出院返回到家,又看到村保长派壮丁很不公道。叫人胡思乱想。
五.要我当壮丁受训
兰考县三义寨和日寇作战时我负伤住院,医好伤出院便回家务农。当时社会不正之风多,村保长多次派我兵差。1940年10月要我当壮丁到河底联保处受训四十天,只好去社训队报到,谁知联保处让我当壮丁受训又叫我当班长。经过四十天的操作训练及人事关系,因此由队长领头和二十多个青年学生队员,要和我结拜友好,从此使我在河底联保各村有相好的朋友,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都请客送礼,使我认识的青年越来越多。
在1941年冬天,洛宁县国民兵团部要求各联保处搞一个壮丁班操作,到县里操作比赛。因此河底联保让我带壮丁班到县里操作比赛,结果获得第一。因此,我的声誉越传越广。1942年河底和杨坡联保合并成为一个城村乡公所。为此,有人介绍我去城村乡公所。当时我不愿意去,因本地工作不好做,又是战争时期,而后,经开明人士说合的工作与任务之后,把我接进城村乡公所。
1944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洛阳地区之后,仅十余天,我们就组建起洛卢自卫军洛宁支队。这个支队由四个大队十二个中队组成,贺澍三担任支队长,我担任支队部特务中队长。特务中队成员都是青年学生,同时,支队武器齐全,装备轻重机枪6挺,82炮一门。然而,虽然日伪军占领洛宁县,但是,敌人不轻易到达洛宁以北地区,洛宁支队不但维护社会治安还组建起各村庄民兵武装,使人民群众正常劳动生产。
在洛宁县西北三十多里,小石涧镇地区组建起李桂五旅的人民部队。与此同时,渑池县也组建起一支人民武装,即上官子平旅。从而,是洛阳地区西部联成一片,掌握在人民手中,仅只是宜阳、新安、洛宁三个县城在敌人手里。
城村乡公所要我当个班长应付军差,当时我不去,但因中日战争时期,在本地不好干工作,随后经过一个开明人士说合,把我接到城村乡公所当班长,以应付军差做工作。叫我办的第一件事是,带二十部牛车到伊川县把省立中学搬到河底四县地结合地区)开办。四个县地区是(洛宁、宜阳、渑池、陕县),又是河南地区工作最强的一个地区。例如: 1944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侵占洛阳地区各县之后,十多天时间就组建起了洛卢人民自卫军。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资料提供:程海涛

作者简介:张红歌,洛宁县河底镇人。2017年加入洛宁作协,同年加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