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温煦秀美 清丽超尘——著名画家杨剑秋作品之我见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温煦秀美 清丽超尘
——著名画家杨剑秋作品之我见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有这样一位画家,她给拂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就是她,用画笔一扫市面上众多已经完全商品化的牡丹画作之庸姿俗态,还了牡丹雍华富贵、清丽优雅的本来面目。

与著名画家杨剑秋女士在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站在她的近作面前,只觉得丛丛簇簇的牡丹在舒张笑脸,迎着春风低吟浅唱,浮现于我眼前的是一波波春潮涌动的花海。我仿佛置身于花田之中,闻到了千万朵牡丹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
花不醉人人自醉!——她就是著名画家杨剑秋女士。

牡丹,上古无此名,统称芍药,唐以后始以木芍药称牡丹。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至宋,以洛阳为第一;在蜀,以天彭为第一。他花皆连用本名,唯牡丹独言花,故有花王之称。
自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至今不衰。牡丹,是最易画也最难画的题材。说它易画,在于画牡丹者多多;说它难画,在于画得好的少少。主要问题,一是俗,二是僵。看那几乎无处不在的牡丹画,有的像纸花,有的像绢花,有的像塑料花,有的像有机玻璃花乃至金花银花,唯独不是活花;没有富态贵态,没有娇态媚态,更没有香味香气。

而杨剑秋女士的牡丹画作脱俗入雅、脱工入写,富于柔情,洋溢着青春鲜活之气息。其特色在于:润、蕴、韵。她的牡丹就如同她本人一样,优雅大方、蔼然含笑,低调不张扬,超尘脱俗的味道中不失亲和友善。她的牡丹,脱去了媚俗的外衣,复归了牡丹纯粹的本真,其画中含露的浮动之暗香,脉脉之柔情,令人陶醉令人销魂。

杨女士的牡丹以小写意为主,吸收水彩等技法将墨消融于色彩之中,但却不脱离传统花鸟画的本土本根,在重视写生和抒情的基础上绵延传统,营建和扩展自己的精神家园。聆观她的作品,仿佛淡去了在都市喧嚣间的纷纷扰扰,将无数清雅收伏在她的笔墨丹青里。于是,一幅幅以静作为旋律的作品正在文化艺术的终极意义上走向充实。

“富贵花开正合时,姹紫娇红万千姿。何惭挥此兔毫笔,记取人间第一枝。”再避世的,也不能疏离眼前的恬素;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没有苍润雄浑的粗犷,摒弃了浓重厚实的墨色,只剩下朴素灵动的娟秀和耐人寻味的雅致弥留心间。而在这个世上,总有些东西,有如四季轮回,冬雪夏雨。正如画家杨剑秋女士,不带有一丝政务和商情,也毫无功利之心,只带一双锐眼,一腔浓情……
(此文与女儿诗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