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之16——与陈赓大将儿子陈知庶将军一段医患情
渝陇之子
当有人还在问你“你去过甘南吗?哪里有美丽的草原风景,带有神秘仙气的藏传佛教寺庙,朴素善良的民风,美丽的卓玛姑娘,以及强壮彪悍的小藏族伙子,还有稀少黑颈鹤翱翔亲吻草原的美景。”我要如数家珍的告诉你,玛曲县九曲黄河第一弯,碌曲石林和艺术灿烂的西仓寺,有东方小瑞士之称的郎木寺。临潭壮美的冶力关。夏河美丽的桑科草原,天下闻名的拉卜楞寺我都去过,甘南的每个乡镇也和我亲密如兄弟。不但了如指掌,我还要自豪的说,我为共和国,为军民健康,为民族团结,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汗水,浇灌了心血,奉献了智慧与力量,播种下友谊的种子,行军翻越过海拔4000米,四季白雪皑皑的扎嘎拉雪峰,学会了跳锅庄舞,喜欢品尝甘甜纯正的青稞酒,结交了各民族许多朋友兄弟。 2008年2月,甘南草原春寒料峭。军区执行任务的数千雄兵劲旅驰骋在甘南高原。为了有力卫勤保障好任务部队,军区指令联勤第27分部立即抽组军区高原医疗队奔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执行保障卫勤医疗任务。分部指令,军区高原医疗队在解放军第七医院抽组。由朱云才老院长,主任医师担任队长,医院徐勇政委担任教导员。接到命令后,我深知任务的艰巨,更能感知分部党委和首长对我信任。决心细心筹划,充分准备,身体力行,坚决完成任务。绝不辜负上级党委和首长的期望。人员组成一定是精兵强将。医务人员我亲自挑选。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普选,呼吸科主任,主治医师张明坤。外科主任,主治医师李亚东。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赵医生。特诊科主任医师马杏云,特诊科主任,主治医师金梅。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伟。检验科主任,主治医师赵明学。通过解放军总部从第四军医大学调来高原心理学研究所施旺红副教授,第三军医大学高原病研究所黄副教授。药械科主管药师陈南勇等。后勤保障人员由徐政委挑选。随队摄影师,分部政治部文化摄影室负责人任立中校。全队24人组成。我是全队年龄最大,53岁。军衔和级别最高。分别是大校和正师级。 药品准备根据高原特点,除了准备常见病和常见伤的药品外,携带了大量预防高原反应病的“神药,”由第二军医大学高原病研究所研制的红景天。红景天是一味被尊为“仙草”的藏药,它的神奇之处是能够缓解高原上人们因为缺氧而产生的头晕乏力,气喘呕吐等症状。是一味治疗高原反应的“特效神药”。相传在康熙年间,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平定西部叛乱。但是当军队进入西部高原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缺氧反应。将士们上吐下泻,根本无法战斗,军队士气一落千丈。康熙心中着急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每日祈求神明保佑。此时,藏族同胞献来了用红景天炮制的美酒。将士们喝后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精神大振!于是清军一鼓作气,很快地平定了叛乱。康熙大喜,赐名红景天为“仙赐草”,并把它列为皇家贡品。中医认为,高原反应和脾胃运化失常有莫大的联系。红景天能健脾益气,可治疗脾胃气虚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单用就有一定的疗效。并且红景天又能活血化瘀,有助于气血运行通畅,人自然感觉舒畅。我知道,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最好是中西医结合,救治率高,所以让带上乙酰唑胺。该药是防治急性高原反应(AcuteSickness,AMS)的首选药物,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引起机体代谢性轻微酸中毒,增加化学感受器对高原低氧的敏感性。通过轻微酸中毒诱导脑内HIF-1使机体产生低氧耐受,预防低氧性损伤,保护大脑细胞减少损伤。器械准备也很充分。携带有心电图,彩色B超,电子血常规,生化项目等检查仪器。车辆配置圣达菲城市越野车一台(指挥车),依维柯一台(乘员车),解放牌大卡车两台(装载医疗药品与器械,自带干粮和生活必须用品,背包等)共四台车。 准备妥当后,召集军区高原医疗队全体人员开会。我做了任务分配。“我们此次执行任务部队的卫勤医疗保障任务。任务范围包括甘南州,四川若尔盖县,青海循化县,化隆县等数千平方公里的部队服务。兰州军区指示我们的医疗队命名为兰州军区高原医疗队。直属军区应急指挥部指挥。每天必须向军区报告所在地域,当天执行任务的情况。以及未来一周的行动和任务。但是,我和政委研究,我们要主动与此次任务部队的前指,地方党政领导和机关取得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的任务。保障军队卫勤医疗是首要任务,卫勤医疗中,预防高原反应病和意外伤害是主要的。所以,卫生宣讲课要认真仔细准备。其次,要对有病的农牧民和僧侣进行巡回诊疗。保证军事任务,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宗教友好等任务取得好成果。”之后,徐政委也做了动员讲话。 上面提到的前方指挥部是负责甘南,青海东部,四川若尔盖执行任务部队的总指挥,调动职能。总指挥是甘肃省军区陈知庶司令员,少将军衔。陈知庶(1954年1月一),湖南湘乡人,大专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陈赓大将之子。2004年11月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历任济南军区某团战士、班长、排长、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总参谋部某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总参谋部某部军训处参谋;总参谋部某团营长、团参谋长;总参谋部某部训练处副处长;总参谋部某部训练处处长(正师职);驻香港部队筹备小组成员兼军事办公室主任(正师职);驻香港部队副参谋长;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十七大代表。 3月1日早晨,军区高原医疗队向甘南藏族自治州进发。通过土门关,正式进入甘南州地界。我们直达甘南州首府合作市。与前指取得联系。并和导弹七旅董普选旅长见面。告诉他,军区高原医疗队先去下面的县,乡,镇,而后再回合作为他们旅巡诊。我和董旅长是比较熟悉的老朋友。导弹七旅款待我们中餐后,下午军区高原医疗队越过海拔近4000米,仍然是银色山峰的扎嘎拉雪峰,晚上进入碌曲县,与47集团军56旅取得联系,住该旅旅部。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该旅当年为第19军的56师,作战勇猛,长驱追歼敌军,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几十公里,如果不是军委停止追击命令,可能是首先打进新德里部队之一。1983年百万大裁军,转隶第47集团军为56旅。当晚,我们与该旅周政委共进晚餐。旅长不在旅部,下部队去了。周政委很年轻,才34-35岁左右。是军区刘冬冬政委的儿子。随母亲周姓。他母亲当时是军区政治部计生委主任。周政委虽然年轻,工作接触与谈话中,比较沉稳,知识面广,是一名儒将。他很尊重我这位老同志。跟我敬酒时,他旁边的干事跟进在旁边说“周政委给人敬酒喜欢连干三杯。”我赶紧说“平时我不喝酒,我们就干一杯。”“朱院长随量。”周政委连忙回答。我们在热情友好气氛中共进晚餐。 由于部队驻地分散,基本以营连为单位,分驻各乡镇。第二天,军区高原医疗队告别周政委他们,到驻在各乡镇的各营,连巡诊。这支部队是从陕西过来的。初到高原,高原气候又冷,又干燥,官兵对气候不太适应,咽部干痒和疼痛,咳嗽,头晕不适的比较多。在给官兵交流中,大多数都提出,“我们这次来甘南高原,会不会得高原性心脏病呀?”。针对官兵这样的思想,我亲自给他们宣讲卫生课。“缺氧是高原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表现。高原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度增加、总血容量和肺血容量增多以及缺氧对心肌直接损害。受凉、吸烟、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是高原性心脏病的诱发因素。高原性心脏病易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多为慢性经过。高原性心脏病以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为基本特征,高原性心脏病易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多为慢性经过。高原性心脏病以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心悸、气促、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并有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功能不全。主要治疗方法是脱离高原环境、吸氧、强心、利尿、降低肺动脉高压。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但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左心衰。高原性心脏病的慢性经过是指在高原地区生活工作至少三到五年以上,而且发病率不是很高。是随海拔高度有联系。海拔3000米左右,发病率不到百分之五。你们执行任务大概率三个月到半年左右,高原性心脏病基本与你们无关,要想在高原不得病,少得病,你们就要少抽烟,最好不要抽烟,少喝酒,或者不喝酒。注意保暖。我在高原地区几十几年了,我不是也没有得高原性心脏病吗?你们按我的要求去办,你们想得高原性心脏病还不够格,如果你们想申请得高原性心脏病,我首先不批准你们。”我在卫生宣讲课中谈到。“哈……哈……哈……”此时官兵们发出轻松欢快的笑声。对高原性心脏病的恐惧和压抑,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被一扫而空。接着,由第四军医大学高原病心理研究所孙副教授给官兵们讲高原性心脏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和排解方法。都取得了预期良好效果。在和孙副教授交谈中,得知高原心理研究学科也很重要。我国培养的宇航员,即使其他身体,技术,学术都合格了,最后都要经历他们高原心理研究所的心理测验。合格者可以去太空。心理不合格者,则被淘汰。给官兵们讲完课,处理完疾病。我们给官兵们分发红景天胶囊,告诉他们坚持服用一个月。让红景天保驾一个月适应了高原气候,就不用太担心高原反应了。我们每到一支部队,哪怕一个驻军点只有一个连,一个排,一个班我们都不遗漏巡诊,都保持讲课和诊疗疾病。
在任务部队九县一市的广阔地域巡诊中。见到了动乱暴徒对城市建筑的破坏。碌曲县街道百分之五十的街面房屋被破坏或烧毁。玛曲县是重灾区。百分之九十街面房屋被破坏或烧毁。玛曲县县长告诉我们,经过这次动乱损失,玛曲县经济倒退至少十年。其它各县,都有不同程度遭受破坏。每到一个县城,都有县武装部领导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与我们座谈,交流。他们对军区高原医疗队表达出真挚的欢迎。 在碌曲县西仓乡巡诊时,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西仓寺旁边的派出所被完全烧毁。让人想到动乱暴徒的凶残。二是西仓寺巡诊给僧侣们看病时,发现一个60多岁的老僧侣,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长期咳嗽,呼吸困难,得不到治疗,长期卧床。我带领医生护士到他的卧室给他检查。病情严重状况让我决定立即给予输液治疗。经我们治疗一周后,病情才得到缓解,逐步平稳。有一天,一个年轻的男僧侣来看病,说腰痛明显,我询问病史是怎么受伤的,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旁边一个年龄大一些的僧侣悄悄告诉我“他参加动乱,在打砸行为中受伤的。被管教教育后放回来了,所以他不好意思对你说。”但是,本着我军人道主义精神,我还是很和蔼可亲的给他扎针,发药。我们给西仓寺每个僧侣做了体检。通过对以上两个病人的真诚治疗,在西仓寺僧侣们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们离开西仓寺时,僧侣们都到寺庙路口来送行。他们伸出拇指,连声说“金珠马米亚咕嘟。”“解放军是亲人呀。”“欢迎解放军医疗队再来。”然后。依依不舍作别。 一天,军区高原医疗队来到合作市阿木确乎乡。在给群众巡诊看病时。群众对我们说“可把解放军盼来了。你们没有到来前,暴乱分子天天骑着马绕着村子跑,用杆子上的皮鞭,套裹上石头扔到房顶上或街道上,被伤害的可能性很大。我们成天提心吊胆。看见解放军来了,我们心里就安全了。你们还来给我们巡诊看病。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让我们心里更加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一定要尽心为军民服好务。当我们去夏河县拉卜楞寺巡诊时,两个活佛找我们看病。我根据病史再做体检,心电图,超声检查。一个诊断为冠心病,一个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并叮嘱他们定期到解放军第七医院来检查。活佛们非常感谢的说“你们才是真正解除群众痛苦的活佛呀!” 腊子口天险是我向往的地方。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北岸的腊子河源头地区,在青藏高原东缘,岷山山系北支,迭山山脉,属西秦岭构造带南部陇南山地。腊子口地形十分险要。当地人民歌谣“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当年中央红军穿越草地后,面临长征途中最后一道险关——腊子口。腊子口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如果红军打不下腊子口,便很可能要退回草地,形势将会十分不利。我十分崇拜和敬仰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我们在迭部县巡诊时,没有忘记我们解放军的先辈,中国工农红军。决定去参观长征中红军攻克腊子口天险的地方。这是一个爱国教育基地。我们军区高原医疗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攻克腊子口天险红军纪念碑敬礼。我们高举军旗,我带领大家,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我高声领读,全队放开洪亮的嗓音跟随。让大家再一次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一天早晨,刚吃完早餐。当时我们正在卓尼县。“丁玲玲……”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朱院长吗?我是甘肃省军区后勤部楚万民副部长。我在前指甘南军分区的。陈知庶司令员痛风犯了,右脚大拇指内侧关节红肿疼痛。在军分区卫生所治疗一个多星期了,仍然疼痛难忍,不能行走。听说你在治疗痛风病方面有经验,疗效较好。请把来给陈司令员看看。”“好的,我马上出发。”说完,挂掉手机。我立即带上内科王普选主任医师,我妻子马杏云主任医师,带车就往合作市奔去。11点左右我们赶到了甘南军分区。只见陈知庶司令员面部表情痛苦,坐在办公椅子上不能动弹。我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后,确定痛风诊断明确。我立即取出银针,针灸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三个穴位。然后留针半个小时。陈司令感觉疼痛有所缓解。我同时给予中成药通风定胶囊,西药洛索洛芬片口服。这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是有比较好疗效的。过了一个小时,陈司令疼痛进一步缓解。可以慢慢走路了。陈司令员让我们一同吃午饭。因为要招待我们,餐饮比较丰盛。我们一同步入餐厅后,他让我坐在他右边,让马杏云医生坐在他左边。然后吩咐军分区司令员等其他领导按顺序坐定。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我提起他父亲陈赓大将心脏病过世太早了,很惋惜。他说“哎,当时我父亲年龄不大。冠心病,心肌梗死没抢救过来。但是,他把他的病都遗传给我们后代了。大哥陈知非,二哥陈知建,姐姐陈知进和我,都得了高血压,冠心病。遗传基因还是很强大呢。”“有其父必有其子,除了指代性格,脾气,建功立业能力方面,也包括疾病呢”我回答到。“同意,基因正反都有遗传”陈司令员回答。 吃完饭,我们在客厅继续交谈。交谈中,了解到陈司令员对摄影和乒乓球都是骨灰级的高级爱好者。他出版了摄影集作品《秋吟冶力关》等作品。我告诉他,我战友白银军分区蒋光辉参谋长摄影的造诣,蒋参谋长当时把出版的当代摄影家集《秦陇情怀》等两本都送给我观赏。陈司令员说,我和他经常交流切磋呢。原来,除了摄影方面他们有共同爱好外,乒乓球方面也都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球友。蒋光辉参谋长的爱人闫瑞玲是兰州军区总医院特诊科主任。当年从西安医科大毕业后分配在我们天水解放军二十九医院。妻子马杏云是她的带教老师。几十年来,我们两家关系都很好。说到这些,我们谈性更浓。但我知道不能耽误首长午休。我告别出来住在合作市武装部。此后,每天去给陈司令员针灸。他的病情逐渐好转。一周后,已经基本痊愈。我告别陈知庶司令员,返回军区高原医疗队。
八月,是甘南风景最好的时候。草原花草繁茂。天高气爽,天空很蓝,白云很美。牛羊标肥体壮。一片欢乐与和美的景象。甘南从打,砸,烧乱象转变为和谐,生机盎然,升腾发展景象是与解放军的保卫分不开的。任务部队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执行任务。群众端出醇香青稞酒,捧出清香奶油茶,唱起解放军是草原吉祥鸟的歌曲,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欢送解放军。军区高原医疗队以没有发生一例重型高原反应疾病,没有一例意外伤害发生的成绩。获得军区嘉奖表彰。与任务部队一道,回返原来的驻地。 几年过去了。2011年年底,我也调回兰州分部机关工作,后又归属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原兰州军区总医院),直至今年办离退休手续进入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在移交档案时,我看见了军区政工部门对我带领军区高原医疗队在甘南高原执行任务这一段荣誉历史在档案中的记载。回到兰州后的一天,当我去甘肃省军区看望陈知庶司令员时,楚万民副部长已经提升为省军区后勤部部长。白银军分区蒋光辉参谋长也调回省军区担任后勤部副部长。我们一同走进陈司令员办公室。陈司令员非常高兴。把右脚一抬“朱院长你看,几年了,痛风再没复发。感谢你呀。”我们四个人在一起轻松愉快问候和讨论了半个多小时。分别时,陈司令员嘱咐有时间再来玩。
分别后。2014年陈知庶司令员离休回到北京。以后再没有见面。随着时间久远,我与陈知庶司令员的这段医患情并没有淡化。相反,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学识才华,我们之间的友谊,却像甘南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样,历久弥香。
2022.11.25.
【作者简介】朱云才,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院管理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EMBA。历任卫生员、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处主任、院长等职务,授大校军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随吟集》《得云留彩》《盛世飞歌》《走马行吟》等诗歌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