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丰麋鹿情
文/薛鲁光
壬辰仲秋,海上诗社与大丰文联开展联谊采风活动,为了成行,我推辞了一个会议,因为我要去看麋鹿,看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来到大丰林场,我听到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姜太公的就是骑着麋鹿,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协助周武王灭商建周。此后,武王封姜太公为东诸侯。姜太公骑着麋鹿一路向东,行至黄海与东海交汇之处,被这里的海滨滩涂风光所迷恋。那海天相连、芦荡茂密、鸟吟兽跑、硕果盈枝、花香四溢的景致使他流连忘返,他的“坐骑”麋鹿也随之落户在这里——江苏大丰。
如果把崇明青草滩湿地比作生态上海的前庭院,那么,“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大丰林场就是申城后花园了。大丰是在文革期间,有几十万知青投入建设。如今的大丰,已经是有着三十万人口的地级市了。站在下榻的大丰宾馆,极目远眺一望无边的杉树林,那就是一排排笔直站立军纪严明的卫兵。当年的大丰,饲养着上千头麋鹿,一位在林场工作了三十年的杨姓诗人向我们介绍起他的宠儿,滔滔不绝……白天,我们就要将麋鹿散养出来,让它晒太阳,吃新鲜的草料,给怀孕的母麋鹿开小灶,给它另辟单间,怕它受风,将单间的鹿厩钉上门条,然后铺上厚纸板,铺上厚厚的干净的稻草,挑满水桶里的水,准备好它可口的食料:将花生饼磨碎了混在鲜嫩的草里。一天干下来,累得我骨头都要散架了。但看到一只只麋鹿吃饱喝足,躺在草丛中“咩咩“的鸣叫,这心里可比喝了蜜还甜。
欢迎仪式后,赛诗会别开生面,诗人言诗,我禁不住朗诵了即兴的十六字令:“鹿/当年太公骑天下/四不像/小孩躲猫猫/鹿/今日大丰视为宝/大林场/创汇数它高/鹿/见到鹿倌就是亲/咩咩叫/草肥多长膘。”让这远离尘嚣的林区鹿厩,飘逸缪斯的清香,它,淡雅、恬静,又活泼、矫情。
云南来沪的作家魏守荣也拿出了他的得意之作:“咱,养鹿的人/装得下茫茫林海/挺直胸脯/是参天的白杨/躺下卧倒/是芦苇荡在歌唱/小小麋鹿/是林场的宠儿/养鹿的/永远枕着大树睡觉。”
客队的林克诗友《我与麋鹿》,让我们眼前一亮:“黎明,我走向林场/就像扑入母亲的腋怀/母亲张开双臂/喃喃低语/林场的麋鹿/是母亲的长子/一样熟稔/一样释怀/遍野飞奔的麋鹿啊/沁满养鹿人的心怀。”
尔后,我们尽兴地吟哦苏轼的《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诗句,为麋鹿在大丰落户感到骄傲。也为当年为了大丰而奉献了美好青春的知青们感到欣慰。真乃“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麋鹿,乖巧、伶俐。奔奔跳跳,那可是人类的朋友,与我们人类分享美丽地球的恩赐。而总有一些盗猎者,利益熏心,手握杈子枪,企图满足于他们掠夺动物的疯狂和贪婪,野生麋鹿已难觅踪影,如果,不是通过我们人工的圈养、繁殖,就有让麋鹿种群灭绝的危险,那可不是危言耸听,如果那样,就是对大自然的犯罪!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眼前的这一大片成群结队的珍禽飞鸟,碧波万顷的芦荡,一片连着一片的参天杉木,还有满塘的芦苇、蒌篙尽收眼底,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色。美哉,麋鹿之乡,我可爱的大丰。
作者简介:
薛鲁光,笔名:啸岩,男,1954年出生。上海曹行中学退休教师、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长诗《黄浦江,见证沧桑的岁月》载《诗意天空——历届上海市民诗歌大赛汇编》。获上海市民第二、三、五届诗歌大赛等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