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炉排儿
文/苏立敏
静下来的时候,就喜欢去记忆深处寻找好吃的东西,特别是面食里的香东西吸引人,像炉排儿,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淡风情,每想起每欢欣,一直都是这样的感觉。
在我的故乡,是把长长的油条叫做果子的,如果把做果子的面团擀成圆的饼,饼中间再用刀划几个道道,炸出来的样子就像炉子下面出灰口处的炉排。炉排是炉下面过灰处的东西,铁勾儿一扒拉,烧尽的灰末就从炉排的缝隙里落下来,而还可以发余热的煤块在炉里燃烧,什么时候看炉排都是红通通的,而这圆果子就像它一样,祖辈流传下来,这好吃的圆果子就叫炉排了,因好吃的东西都喜欢带儿化音,如同喜欢的孩子的名字,人们就“炉排儿炉排儿”地叫它,好吃又好听。
平日里庄稼人忙,也是没时间做炉排儿的,做炉排儿主要是用不少油,浪费油像一种罪过,是没人轻易动这个念头的,想吃得不行了,也是到殷村集上买一个尝尝,再就是老人们用小锅炸一两个小的哄孩子,像大规模地炸上一堆的也只有过年的时候用猪油炸,可以尽情地解解馋。
我家也是,猪油算是用起来比较不心疼的,烧上半锅油,炸豆腐烧肉,最后就寻思着炸炉排儿。炸炉排儿不像炸油条那么庄重,去精细地和面,也就是比蒸馍的面软一些,发了就行,只要发了吃起来口感就好,在装满了馍与花卷的布箩里,一堆圆溜溜的炉排儿似锦上添花,又圆又红,不管从哪个喻意说它都是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的。
村落的腊月是各种香味的大比拼,煮肉的味道香浓,是入骨的,若是经过煮肉人家的门前,非要停一停与主人搭句话才能解馋;蒸馍的味道细香,萦萦绕绕进了灵魂,老让人回味,有闻见了就立马回家也赶紧蒸一锅的冲动,而炸炉排儿的香就是纯香了,也算原香吧,仿佛油只与它一见倾心,只为等炉排儿前来投身油锅里,才不负此生做油一样,有香到极致无词形容的美好。
白花花的炉排儿旋转着下锅,纵身跃进油花深处,只眨眼的工夫,炉排儿就浮上来,变魔术似地,比原来饱满了,胖了,耐看了,鼓鼓囊囊地,神气极了。灶台边的孩子欢呼着,大人用筷子翻卷着,看它蜕变,看它锈红晶亮的颜色一点点加深,直到它熟透,感觉颜色也熟透,一个炉排儿就算炸好了。
炉排儿微咸,吃起来香,是不用配菜的,至多配一个蒜瓣吃,是那种辣香辣香的味道。孩子们吃炉排儿舍不得闷在家吃,它的吃文化更适合在街上炫耀,适合一问一搭里的迎合,过来的大人就逗了:“叫俺吃一口吧,这么香的炉排儿!”孩子就天真地回应了:舍不得让你吃,吃了就没有了。
猪油炸的炉排儿过一夜就凉硬凉硬的,特别是猪油凝固在表皮都有点生的感觉,是需要加热一下才好吃的,在锅里馏显然影响它脆香的质地,只有在炉火上烤才能恢复它本来的样子,于是用铁丝做一个圈儿,趁炉火正旺的时候把铁圈儿支在炉火上面,熊熊的蓝火苗就撩着炉排,凝固成小点点的猪油就烤化了,又成了锈红的滴着油的炉排儿,像刚炸出来的一样新鲜,一样诱惑人。
炉排儿是吸引孩子们清晨起床的宝贝,大人不用催促孩子起来,就在炉火上烤炉排,一阵焦香就跑进了被窝,孩子就把头露出来,凝神屏气地看着炉排儿上的油滴在水上,既而发出“刺啦”的声响,孩子就抓过衣服起床了,因为知道油沾是被子上是不容易洗掉的,想吃到炉排儿就只有赶紧起来。
亲戚之间串门,炉排儿也是最高级别的东西,它彰显了巧手,不是谁也能炸出炉排儿的,它的红亮的颜色,它的筋道的力度,它的精致与落落大方,代表的是村落女子最雅致的品位。记得母亲说过,在一个有月色的夜里,母亲坐在西屋的椅子上休息,看见竹帘外一位老人提了一竹篮炉排儿向北屋给奶奶送去。
母亲说给我们的是没有尝到那炉排儿香味儿的遗憾,却带给我感觉无尽的丰盈,想想就美啊,在夏夜满月的晚上,当夜渐渐深当月华渐渐明朗时,晚风轻轻地吹着,吹熄了煤油灯静看着竹帘出神的母亲,突然就听见门被轻轻推开,是人来了还是风来了?是香味儿先跑到屋里,然后才看见一个女人的身影,不惊不扰地走进了院子,径直向北屋走去,一定是提前就和奶奶打好招呼的,说好了晚上炸好了炉排儿趁月色送来,竹篮上一定是蒙了毡布的,怕香跑出来可是香还是跑出来了,这香带着标签,一闻就知道是炉排儿的香。送炉排儿的人是那样小心翼翼,是那样蹑手蹑脚,因为夏夜不是炸炉排儿的季节啊,她心揣一种罪过给好姐妹送去一份珍贵的礼物,和好姐妹歇一会儿说说话,那是锦瑟流年里最美的一章,不是用来品尝,是用来怀念的。
爷爷辈的老人出门,炉排儿是最美的承诺,孩子们就在期盼得到“狗喜欢儿”的心情里期盼爷爷买回炉排儿来,等日落西山,爷爷在小路的那端出现了,他披着晚霞,手里提着的褐色纸线的一头就拴着两个圆乎乎的炉排儿,孩子就争抢着跑去,边喊“爷爷”边盯紧了爷爷手里的宝贝,那一声声“爷爷”都带了炉排儿的香味儿,在光阴的氤氲里都分不清是炉排儿更好吃一些还是爷爷更亲一些。
不炸炉排儿的年是有缺憾的,但很多人家不炸的,不敢涉及烟火那个高贵的领域,庄稼人都防后,舍不得把油与白面用炸炉排儿的方式挥霍掉,所以直到现在,炉排儿依然是故乡人心里不易得到的稀罕物,包括我写这些文字时的心情,在纷杂尘世里也是用了品尝炉排儿时才有的至纯至美,不可多得的。
作者简介:
苏立敏,网名:小陈,河北元氏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河北采风学会理事、河北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员、《三清媚》杂志特邀副主编、首届张之洞文学奖得主。出散文集十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