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第16期
目录
游记散文
九曲黄河第一湾 修齐
哲理散文
迟来的雨 杨文彦
讽刺小说
智慧的礼物 柳福文

追寻若尔盖草原
修 齐
二.九曲黄河第一湾
清晨的若尔盖县城(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空旷而清冽。顺着街道望去,无遮无拦,没有成排的行道树阻挡视线的停顿,眼睛可直愣愣抵达你想到达的地方。两边摆摊的小商贩穿上了棉衣,身着短袖的我们彰显着外乡人的身份。
今天是此行的分界,远行与归去的转折。看着地图,生出的许多新念头稍纵即逝,立刻回到早已锁定的目标——九曲黄河第一湾。就暂且把念想交给未来吧,让时光在继续远行的召唤中飞扬。
早饭后,一路向前,驶向更西更南的草原深处,骋没于那种辽远的苍茫中。草丛中肥硕的野兔总是在你发觉时早窜出几米开外;数量繁多的灰鼠,偶尔的几次刚与它贼溜溜的眼睛相对,便逃遁的无影无踪。
一支队伍迎面而来,衣服款式统一,皮袍胸腹部缀着密密长长的流苏,眼瞅着就要拖在地面了,多数是黑色的,也有皮袍黑底白花,或者干脆换成黄袍灰袍白袍的。它们悠然从容,注视着停车让道的我们,慢慢走开,不时回头张望,哞哞叫上两声,它们是在告诉我们这里是它们的乐土吗?若尔盖,藏语是牦牛喜欢的地方,名副其实。
马背上,身形健硕的牧人,远远的守护着牛羊,任凭它们悠然自得。当你有机会与他们近距离相对,他们会回你以憨憨的笑,黝黑的脸上写满风霜,眼睛里却溢出让人不由得想要信任的光芒,清澈,安宁,祥和。
毛主席深情地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在红军长征过境、驻留阿坝州的一年多时间里,马尔康(阿坝州府所在地)及周边地区藏、羌族同胞,以仅有的20万人口,人均年有粮食200公斤左右、人均牲畜不到两头的条件下,承担起了支援10万主力红军给养的艰巨任务。
这里孕育的山水草木,不曾改变,依然丰腴美丽;这里生活的人们,不曾改变,依然朴实勤劳,默默奉献。
驻足车旁,目力所及之处,高处是纯净的天,悠然的云;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山,没有巍峨耸立的厚重肃穆,有的只是相伴相随的水乳交融,与这黄绿交汇或浓或淡的巨型油画,还有眼前这些让画面生动鲜活起来的大大小小的生灵......这是种相互孕育的和谐,这是份没有主次的存在,这是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卷。
一阵秋风吹过,野草纷纷弯下腰,深藏在下面的沼泽明晃晃的露了出来,不知为何,我竟固执的认为,当年红军草地夜行时,一定从这里走过。记起张爱萍将军《过草地》的诗句: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绿原依然,蒿草如旧,那风那云那月那黑泥中的浅滩深潭还在,它们就在眼前如画的风景中,可当年面对围追堵截、缺衣少粮的你们,这是怎样的灾难?以月为帐,以草为席,以枪为枕的你们,野菜果腹,干草驱寒,却随意谈笑低吟,坐看云起云落,这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一直以为坐看云卷云舒要有一份闲适与出世,原来胸怀苍生疾苦,肩负民族存亡的你们,我头脑中豁达豪迈无所畏惧的你们,那时那刻竟如此洒脱浪漫,这种对生活、对明天的热爱与期待,是对风花雪月全新的诠释。
突然想起歌词,我走过你走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吹过你吹的风,这算不算相拥?眼睛顿时潮湿。山河依旧壮美,让华夏儿女如醉如痴,我们追寻着你们的足迹一路而来,在这里,与你们不朽的精神与高贵的灵魂相遇。这片草原上,有一座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也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的石刻,但我想更多的纪念碑,更多的石刻,矗立在每一个走过这里,或一生不曾走过这里的中国人心中......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山河壮美,国泰民安,你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向不同的方向深深鞠躬,心中突然升起强烈的冲动,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这种信仰?
淹没于这大气的天地之间,我似乎是跳跃在山峦草地溪水间的精灵,穿越于时光的隧道,在历史与未来的碰撞中汲取着力量。
白色的车此刻就是我们飞翔的翅膀,在这片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上,在这片素有“云端天堂”美称的高寒湿地草原上,我们继续前行,追寻心中的梦。
进入唐克,视野里有了成排的房舍,有了挺立的树木,绕过山丘,远远地看见先前露头的金顶便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它下面褐红色的墙,周围气势宏伟的金色宫殿如众星捧月般将它守护,高高低低的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排布开来。我才惊觉,黄河九曲第一湾之畔的索克藏寺到了。寺院全名“索格藏扎西钦林”,意为“索格藏吉祥大乘州”,始建于1658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而这里俨然就是一个笼罩于佛光中的祥和村落,世外桃源。
据传,唐克草原有个强大的藏族部落,之后“索日”(蒙古族)的部落也来了,在这片草原上,他们共同生活。一户藏族老两口,与一家儿女成群的蒙古人家成了中国好邻居。他抱养了邻居家的一个儿子,取名索母嘎居(蒙古族的男孩)。老人十分疼爱这个孩子,送他到西藏求学。他考上了“格西”(藏传佛教之学位),又升为“堪布”(藏传佛教最高主持人),大家都尊称他为“布克瓦”(知识渊博的人)。 学成后他回到了唐克草原,建起了第一个寺院,宣扬佛法,祈福治病,为人消灾,送灵归天,深受群众爱戴。后来,蒙古人家要迁回老家,这里的藏族人民依依不舍,在大家恳求下,索母嘎居留在这里。一百年后,索母嘎居圆寂了,人们将这座寺院称为“索藏”(向蒙古族要的儿子),此后历代转世活佛都叫“索藏喇嘛”。这座寺院是华夏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索藏寺前,白河(嘎曲)缓缓流淌,它是黄河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红原县壤口乡与刷经寺镇之间。白河与黄河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人说黄河本一路向西寻找大海,因为白河深情呼唤,改道四川,相聚后一起奔赴大海;有人说黄河与长江是阿尼玛卿雪山两个女儿,遵照父命执行任务,约定相会大海。妹妹长江(挚曲)一出家门向南流淌,直奔大海。姐姐黄河(玛曲)进入若尔盖唐克草原时,被东南方的岷山主峰(松潘黄龙) 雪宝顶神山吸引,身不由己折向东南……幸亏父亲提醒,才没有偏离方向,为了滋润西北大地良田沃野,滋养这里的万物生灵,她坚定信念,携白河为伴奔向西北;还有人说,白河是黄河失散多年的女儿......
此时的白河,正情意绵绵的向前流淌着,恬静而温柔,毫不为自己的身份纠结,她也理解,所有的传说都包含一份美好的希翼。
转过几个山丘,视野里多了蜿蜒的银色飘带 ,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看不清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是在慢慢汇聚?还是徐徐分开?天地间的画布顿时生动起来,充满了神韵与灵动,云蒸霞蔚......我无法判断这是不是黄河?我所见过的黄河浊浪滚滚,没有这般清丽婉约。一瞬间,车过山丘进到山洼,眼里就只剩下周围山丘上的绿草野花了。迷茫间,突然,丝丝缕缕的耀眼光芒点亮了眼睛,是黄河!她一路从容走来,宽阔的水面拥抱着大大小小的山丘,似一个个小岛分散在水中央 。而她看起来竟像被争抢分割开来的一条又一条水道,变成千条万缕。仰卧于河流中的丘状高原,此时如娇小的婴孩,露着甜美的脸庞,满足地享受着黄河母亲的滋润。陪伴在它们身边的红柳林,美美的将婆娑多彩的衣裙倒印在水中,映衬着水中的蓝天白云。秋风拂过,波光粼粼。
我们已进入黄河第一湾景区了。
天边云梯入口处,显示海拔高度3447米,此时才理解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神驹千驰连黄河,祥龙九回腾一湾”的对联静静看着进入扶梯的人们。扶梯最顶端连接着法螺观景台,这个型如法螺的观景台共三层,是观赏第一湾最佳位置,海拔3610米,法螺这一名号为这里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不知何时起,僧人用海螺制造法器,故称为法螺,只有右旋海螺(逆时针旋转的海螺)才能做法螺。乾隆皇帝有诗赞过法螺:“螺多左旋,稀有右旋,孰谓生海,而能从天。”据经书介绍,海螺只有经过五世轮回才能变为右旋法螺。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以及地磁场有关。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远古时代地球曾发生过磁场颠倒现象,对生物进化产生影响,导致生物基因发生突变,最终形成逆时针旋转的生物形状。但是这种生物性状,其基因在遗传上并不占优势,成为了隐性遗传性状,基因却没有完全消失,所以数百年的海螺后代,或许因机缘巧合,隐性性状得以突显,人们才可能得到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海螺(即指其螺纹由螺顶向外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看来,海螺想成为法螺,如经书所说历经五世轮回,并不夸张,人们赋予它极多的寓意也在情理之中。逆袭成功、华丽转身的背后有多少我们想不到的忍耐与抗争?不同凡响的身价需要不同凡人的付出来支撑。
进入云梯,你才发现,你正在电梯的移动中穿越黄河的文化长廊,仰头,古人对黄河的礼赞呈现在眼前;回首,那些美妙的诗句就在你的身后肩头。两侧高大明亮的观景窗户,把高山草原的壮美切割成一副又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
视野渐渐开阔,黄河似从远古静静地来,没有喧嚣,没有怒号,有的只是平静与从容。“黄河九曲天边落”,再妥帖不过的描述。
站在法螺观景台最高处,极目四望,那悠远的山,那温柔的草,还有那一座座白色的帐篷,陪你一起,凝神屏息的目送着面前缓缓而来,默默而去的水流,廖远而宁静。偶尔间,翻飞于水上的大型水鸟,留恋于草地上的马牛羊群,隐没于红柳、水草中的山鸡野兔和不知名的小动物们,应和着聚集在观景台四周自由歌唱的飞鸟们,划破了这种寂寥,原来,它们是在合奏,商量着为滋养了这片生机的静静流淌的水姑娘们伴舞。此时,白河与黄河就在它们与我的面前交汇融合,似情侣,如母女,像朋友,久别重逢后,相拥着翩翩起舞,留下一个长长的S型妙曼身姿,飘然沿西北方向而去。
沿着栈道缓缓而下,山丘间的庙宇佛塔此时就在眼前,另一侧的山道上,磕着长头行进的信徒此刻正高举着合十的双手跪在地上,不远处的帐篷里袅袅的炊烟正在升起......这百转千回的水,此时还在不声不响的流淌着,滋润着周遭的一切。很难想象这涓涓细流,有一天会凝成奔涌滔天之势, 汇入汪洋大海,而她所承载的精神也已深入到这个民族的血液经久不衰......海纳百川因着海的包容,成于川的执着,这该是世间最美好的双向奔赴之姿态......
流连于你的身旁,我只想轻轻对你说 : 感恩你!谢谢你!我爱你!黄河九曲第一湾!
2020.8.24


小小说
智慧的礼物
柳福文(武汉)
话说二十年前,故乡贪官横行。老百姓办事举步维艰,处处为难。修房批地基,结婚办登记,孩子读书转学休学,计划生育办准生证,等等等等,无一不难。家中仅有的几个鸡蛋、几只公鸡和四条猪腿全得送礼办事,老百姓苦不堪言。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李,是x乡x村x组远近闻名的困难户。父亲眼瞎,母亲脚跛,妹妹上学,自己一无文化,二无手艺,但力气不小,勤劳万分,脑子不笨,一点就灵。三十二岁了,尚未配配。碰巧,邻村有个31岁的大龄女子瞧上她了,经人撮合,二人商量,请一桌客就订了婚。谈了一年零两个月,决定登记,不摆酒,不请客,简朴结婚!
小李乐坏了!三十二了,终于有个女人陪伴终生了!小李与女友一个像开心的小狗,一个像快乐的小燕,带着身份证和跑了4趟才办好的村组介绍信,一起去乡政府登记。
乡政府民政办公室虚掩着。咚咚,小李敲了门,再问道:“刘秘书在吗?”
里面回答:“在。你是谁?干什么?”
小李兴奋地回答:“我是李智慧。麻烦你给我俩办一下结婚登记。行吗?”
刘秘书开了门,将李智慧及其女友上下瞅了瞅,竟显出不高兴的神色,还关上了门:“今天办不了,没证书,要等指标。”
小李叹气道:“要等多长时间?”
“你们要考虑好了再来。你们没办过事吗?证书要去县里拿呀。”刘秘书似乎生气了。
这时,小李的女友扯了扯小李,在小李耳旁小声说道:“我们把事情想简单了,以为过了法定年龄,村组开个介绍信,登记就没问题了。我们没带礼物呀。”
小李点了点头。与女友回去了,一路上都叹气,摇头。
小李的女友说:“我凑40个鸡蛋,你凑一只公鸡,行吗?”
小李因为家穷而不好意思,但还是点头同意了。
只过三天,双双又去刘秘书的办公室办理登记手续。
哪料到,一敲门,看见刘秘书办公室还有别人,就退后了。还得等。等一下没什么,只要事能办成就行。绑着的公鸡咕咕叫了两声。
哪料到刘秘书出来后,朝小李及其女友浑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你们办结婚登记是喜事。但喜事有喜事的办法,今天现在办不了,我有别的事。晚上考虑你们的事。”
小李的女友似乎明白了什么,扯了扯小李的手,小声说道:“回去,晚上去刘秘书家里才对。在这里送礼,他能收吗?”
小李的女友对刘秘书说道:“谢谢您,让您费心了。”
小李及其女友归途中兴高采烈,以为晚上把40个鸡蛋和一只公鸡一送,喜事就办成了。
哪料到,晚上把鸡蛋和公鸡朝刘秘书面前一摆,刘秘书竟摇了摇头,说道:“常言说,好事成双,鸡蛋、鸡子全是鸡呀!好吧,我自掏路费去县城帮你们要指标和证书。但还要等些时。”
小李叹了口气,着急地说道:“刘秘书,您知道我俩都三十多岁了。”
刘秘书笑道:“三十多了。我知道,是该急的时候了。但必须登记才能结婚呀。不能违法呀!”
小李摸了摸头,小李的女友也脸红了,但还是拉了拉小李的手:“急也没用。回去再想想办法。”
小李及其女友回家,一路多丧气多苦闷自不必说。小李是个孝子,没把这烦恼告诉给家人,但求救了同族的一个老哥。老哥听了,又笑又怒地说道:“嗨。喜酒,必须有酒,酒离不开肉,再拿个大猪蹄子去!别家都是这样送的。”
小李摇头:“我家只有两个猪蹄了。除了要留给父母生病吃外,还要过年呀。”
小李的老哥说道:“那就想别的办法!骗也要把结婚证骗到手!回去在火坑、柴堆里找找!妈的,这世道!”
小李把这老哥的话讲给了女友,女友哭了。
小李在柴堆前看了看,又去看火坑,发现一个神奇的大东西……恍然大悟。
他笑了,立即找来当时流行的蛇皮袋子封好,还缠了几道喜庆的红丝带。正当他万分得意时,女友抱着两瓶白酒来了。小李神秘地笑道:“天助我也!问题解决了!”小李的女友笑得真甜:“办好了?今天晚上又去刘秘书家登记!”
这次去了,小李小心地把增补的礼物奉上。刘秘书看了十分高兴,家属也都在场,陪笑。刘秘书说:“你们是当结婚了。把介绍信留下。结婚证我马上填写、盖章。这可是我挪用的别人预订的证书哟!”
时过仅1分钟,刘秘书就捧来了红红的结婚证书。
小李迫不及待地接过证书,一把扯走了女友。
刘秘书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办完了例行公事,万分得意,现在要打开又红又大的礼物了。
酒是县城里最好的酒,一眼便知。
可是这个用蛇皮口袋层层包裹又用红丝带缠着的大猪蹄很费手脚。
扯呀,撕呀,解呀,啃呀……
哪料到,打开一看,是个烧了半截的火柴头!
刘秘书一下子血冲脑门,晕倒在地。全场一时傻了。慌乱。幸好其妻知道缘由,很快叫来了救护车。
刘秘书住院三天,差点送了老命。
刘秘书当然有智慧,没对别人讲出真实的病由,只是叹道:“真正的智者在民间啊!”

作者简介
柳福文,笔名有柳公、柳公福文、天山一鹤。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散文网驻站作家,湖北省作协会员。已发表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论文千余篇。三十多次获全国、省级一等奖、金奖。作品散见多家报刊、网站及微刊。出版有章回小说《援疆奇遇》、作品集《别样天地别样虹》等,新疆、湖北等6个省级图书馆及中国人大、华东师大、武大等8所大学图书馆收藏。

迟来的雨
杨文彦
等了许久的雨来了,下午是簌簌细雨,夜里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疾风暴雨,干渴了多日的泥土终于尽情地痛饮一次。清晨,看到即将濒临旱死的庄稼重又返青,绿意葱葱。这场雨给期盼已久的庄稼人带来了喜悦和希望。
盼雨盼得焦躁的农民,整天眼巴巴地望着那天上悠闲自在的流云,心里焦急而虔诚地在默默地祈祷着:“老天下点雨吧”。对于北方的农人来说,适时的雨水便是他们的救命的甘霖。谁说有水浇地,种的庄稼不受干旱的影响。粮食的储备三、四年都吃不了,但是干旱无雨,地上寸草不生,牛羊却没草吃,真是愁死人。二舅一直为他的六条牛没草吃而犯愁,牛贩子给出的价格较低,又舍不得出手。眼看着自己天天心心念念的牛一天天的瘦下去,心里像着了火般难受。这下好了,这场迟到了的雨下得淋漓畅快,人畜得益,积聚在农人心中的愁绪终于烟消云散了。
雨,整个夜里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直没停下赶路的脚步。天已大亮,接近尾声时,雨意未尽,放缓了脚步,还在滴滴哒哒下个不停,仿佛在补拉下的作业。望着窗外被雨水洗过的净洁的马路和油绿油绿的树草,呼吸着凉爽湿润的空气,心情有说不出的舒畅。
望着此刻的牛毛细雨,不禁猛然想起了蒋捷所写的一首词《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舟船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写尽了词人在人生不同时期观雨、听雨的不同感受。也写尽了自己由雨而引发的对多半生的沧桑、无奈、凄凉的伤感。时间过处,物是人非,总有许多事让人黯然伤神,既有“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之情,还夹杂着“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可言说的苦闷心情,这是历代文人的共同情怀。我们每个人读了这首诗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对过往的无能为力却又存在着丝丝的不甘与些许遗憾,到最后只剩下无可言说的苦闷和尴尬。
听着不紧不慢的雨滴声,总能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对人生的深思中。
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民间有句俗语说:好饭不怕晚。今年的今天,我要说缺了适时的好雨,晚来的雨也是极好的。虽然它来得不及时,错过了雪中送炭的最佳时期,但还是给期盼它的人们带来了惊喜和希望,锦上添花也是很值得庆幸的事。正如一个身处低谷的人一样,虽然处处是艰难坎坷——沿途是崎岖泥泞、险境丛生的山路,心头乌云密布,身旁惊涛骇浪魔鬼纷出,纵然他的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只要咬牙坚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终将走出人生的沼泽,走上人生的坦途。人生中云开雾散、柳暗花明的期待终会不期而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已经来了,开心的日子也会到来的。
杨文彦简介
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因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希望自己一直行走在阳光里,与岁月一起变老。发过多篇散文。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总 编 郭培友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