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押韵有什么讲究?记住这5种韵格就明白了。
这个问题是:宋词押韵分哪几种类型?
.........
前言
首先要说的是,词不一定是宋词,唐朝五代时期就有不少人开始填词。除了清朝出土的《敦煌曲子词》这一类民间作品外,还有很多大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词作,例如李白《菩萨蛮》、白居易的《忆江南》、温庭筠的《更漏子》、韦庄《浣溪沙》、李煜《虞美人》等等不胜枚举。
简单来说,词的韵格有平声韵、有仄(上去)声韵、有入声韵,有换韵,有叶韵。在介绍填词押韵的5个韵格以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填词押什么韵?
一、词林正韵与诗韵
我们说起词韵,一般是指清朝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在这以前的人填词是用诗韵,词的押韵相对来说比格律诗宽松简单得多,类似于古体诗的邻韵通押。不过有的诗人填词依然喜欢按照诗韵一韵到底,例如清朝顾太清这首《喝火令》,押诗韵《平水韵》的十三元,反而不符合《词林正韵》的韵部,分别押了词韵的第六、第七两个韵部: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多数人像作古体诗一样使用诗韵的邻韵填词,例如晚唐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的《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按照诗韵来看,天、钿、前【下平一先】 ,栏、残【上平十四寒】。按照词林正韵来看都属于同一个韵部【第七部】。
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是根据前人词作押韵的习惯,总结归纳出来的这一套词韵,我们看到的唐宋词大部分符合这一套词韵。不过也有不符合这套词韵的作品,例如秦观的《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首词按照《词林正韵》来看,分别押第三部和第五部。
二、填词押韵的5个韵格
1、平韵格
整首词一韵到底,押同一韵部的平声韵称之为平韵格,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个韵脚都是平声韵,谙、蓝、南,属于词韵的【第十四部】,按照诗韵来看押【下平十三覃】,一韵到底。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能不忆江南。
○●●○△
词谱里的△表示押平声韵。○ 标平声 ,●标仄声,⊙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
2、仄韵格 上去韵
整首词押同一韵部的仄声韵称之为仄韵格,一韵到底,如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谱里的▲表示押仄韵。四个韵脚昼、后、旧、袖都是【第十二部】,这首词的几个韵脚我们读起来都是去声。其实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上声和去声是可以通押的,例如辛弃疾的这首《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 ○○○●○▲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 ○●●○○▲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 ○○○●○○▲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 ●●●○○ ●○○●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
○○● ●●○○●▲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 ○●● ●○○●○○▲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 ○○●● ○●●○▲
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上声和去声通押的,雨、语、舞、土、苦都是上声(今天的普通话3声),其他的韵脚如去、数、路、处等都是去声(今天的普通话4声)。在填词时,上去可以同押,本身他们也在同一个韵部了,比如这首词的所有韵脚在词林正韵中属于第四部。
注:押入声韵也属于仄韵,不过入声韵不可以与上、去通押,所以下面会单独作为韵格介绍。
3、平仄通协格
同一个韵部中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又称为叶韵。例如苏轼《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凉、廊、妨、光是词韵【第二部】的平声,上、望是词韵【第二部】的仄声。
西江月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柳永
凤额绣帘高卷,兽钚朱户频摇。
◎●◎○⊙● ◎○⊙●○△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恹恹难觉叶韵
◎○⊙●●○△ ⊙●⊙○⊙▲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 ⊙○⊙●○△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叶韵
◎○◎●●○△ ◎●⊙○◎▲
词谱有“叶韵”这两个字就是平仄通协格。
4、入韵格
入声韵也是仄声韵,四声中,上去入都是仄声,不换韵的词里,上去韵可以通押,但是入声韵是独押。入韵格的词非常多,例如满江红、念奴娇、好事近、雨霖铃、兰陵王等等。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苏轼
凭空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 ●⊙○◎● ◎⊙○▲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 ◎●◎○○▲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 ⊙○⊙● ⊙●○○▲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 ●○○●◎▲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 ◎○⊙● ◎◎○○▲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 ⊙○⊙● ⊙●○○▲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
这首词的韵脚是迹、碧、国、历、客,夕、翼、笛,属于词林正韵入声【第十七部】。一首词并不一定只有一种韵格,例如上面介绍的《生查子》也有入韵格。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刘侍读
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独步出幽闺,月晃波澄绿。
○○○●○ ●●○○▲ ●●●○○ ●●○○▲
芰荷风乍触,一对鸳鸯宿。虚掉玉钗惊,惊起还相续。
●○○●▲ ●●○○▲ ○●●○○ ○●○○▲
这首《生查子》的韵脚烛、绿、宿、触、续都是入声字。另如上面说的《念奴娇》不仅仅押入声韵,还有好多词人喜欢押平声韵,例如南宋豪放派词人张元幹的这首《念奴娇》: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张元幹
吴淞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
○○○● ●○○○● ○●○△
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
○●○○○●● ○●○●○△
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
●●○○ ○○○● ○●●○△
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 ●○○●○△
苍髯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
○○○●○○ ○○○●● ○●○△
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
●●○○○●● ○●○●○△
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
●●○○ ●○○● ●●●○△
一声猿啸,醉来虚籁千林。
●○○● ●○○●○△
5、平仄换韵格
一个词牌里,不同韵部的平仄换韵,就是平仄换韵格,这种格式其中也有叶韵的,但是叶韵不是必要条件。
菩萨蛮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 ◎●●○△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 ⊙○⊙●△
上面的李白《菩萨蛮》就是平仄换韵格,前两句押入声韵韵【织、碧:第十七部】;三四句换成平声韵, 【楼、愁:第十二部】;五六句又换入声韵,【立 、急第十七部】;七八句再换平声韵,【程、亭:第十一部】。其中两次押第17部属于巧合,并不是词谱的要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叶韵、两平韵,楼扶
丝丝杨柳莺声近,晚风吹过秋千影,寒色一帘轻,灯残梦不成。
○○○●○○▲ ●○○●○○▲ ○●●○△ ○○●●△
耳边消息在 ,笑指花梢待,又是不归来,满庭花自开。
●○○●▲ ●●○○▲ ●●●○△ ●○○●△
上面的楼扶《菩萨蛮》比较特殊,前四句叶韵,后四句叶韵。这是一种变格,据钦定词谱记录元朝人填词喜欢这样填,这并不是菩萨蛮的正格,叶韵不是必须要求。
三、叠韵与叠句
词的押韵还有一种叫做叠韵,这种叠韵有时也是叠句 ,例如《如梦令》:
如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后唐庄宗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 ◎●◎○⊙▲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 ⊙●◎○⊙▲
如梦,如梦叠句残月落花烟重。
⊙● ⊙● ⊙●◎○⊙▲
“如梦、如梦”,既是叠句也是叠韵。下面还有四个字的叠句同时叠韵:长生活计、长生活计。
学道非难非易,怎敢巳而不巳。
●●○○○▲ ●●●○●▲
专下死功夫,悟得长生活计。
○●●○○ ●●○○●▲
长生活计叠句收得精光神气。
○○●▲ ○●○○○▲
下面这一首“烟淡,霜淡”,就是叠韵而不叠句:
疑是水晶宫殿,云女天仙宝宴。
○●●○○▲ ○●○○●▲
吟赏欲黄昏,风送一声羌管。
○●●○○ ○●●○○▲
烟淡,霜淡叠韵月在画楼西畔。
○▲ ○● ●●●○○▲
结束语
词韵类似于诗韵中的邻韵通押,但是略有不同,例如平水韵的【九泰 】、【十一队 】、【九佳 】、【十灰 】等就被分给了两个韵部。
总体来说,词韵比格律诗的诗韵简单得多,学习填词的朋友就不要用新韵填词了,直接用词林正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