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川县令赫甑山
文‖吴雷
唐代宰相郝处俊(607年-681年)安陆人,贞观年间进士,因做过古甑山(汉川)县的县令,在任期间,深受甑山县城老百姓的爱戴,故时人称其为甑山县令。历任吏部侍郎、唐高宗时曾任宰相。开曜元年去世。
考据史籍典故出处有载——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郝处俊传》郝处俊,安州安陆人也。父相贵,隋末,与妻父许绍据硖州归国,以功授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
宋代宋祁《新唐书.列传.卷一》帝将下诏逊位於后,宰相郝处俊固谏,乃止。
《光绪德安府志卷之十三.任务一.仕迹上》郝处俊,安州安陆人也。年十岁余,其父卒于滁州,父之故吏赙送甚厚,满千余匹,悉辞不受。及长,好读《汉书》,略能暗诵。贞观中本州进土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爵甑山县公。
历史上许郝两家结为姻亲,出了两位当朝宰相,为安陆名门望族,也是整个孝感的骄傲!
郝甑山也是名相许圍师的外甥,另外还主持兴建了汉川古霍城。
郝甑山即郝处俊。郝甑山县令之父亲郝相贵,当年也系隋代官吏。在隋代末的乱世之初,他与其岳丈许绍先为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隋代又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任刺史,后来赫处俊在唐代初期承袭父爵,荣封为甑山县令(即今汉川)。
据有关史料记载,郝处俊在幼时聪明好学,七八岁便嗜谈《经史》《汉书》等古籍。唐贞观时中进士,累迁吏部侍郎,后辅佐大臣李绩在讨伐高丽(今朝鲜,历史上称为征东)的战争中有功,调入京城被任命为东台侍郎(左相副职)。上元初(公元674年)升任为中书令,即宰相。这时,唐高宗多病,政事多由武则天处理,且欲让位于武氏。处俊见之,多次上疏谏止,遭武氏之忌,遂命为太子左庶子,授侍中。后降为太子少保,成为一种赠官名号,实与太子毫无联系的封官。
郝处俊历任唐代太宗、高宗两朝的朝廷命官,虽对高宗逊位武后进言谏止,但所谏行止无瑕,劝谏得体,武后极不满,但以操履无玷,无可奈何,贬郝之为不太明显,使郝赖以太子少保而卒。
郝处俊为官时清廉秉政,担当作为。宋代诗人蔡确有诗《佼佼名臣》赞曰:
佼佼名臣郝甑山,
忠言直谏上元间。❶
钓台芜设知何处,
叹息思公俯碧湾。❷
郝处俊在甑山做县令时,曾建霍城,因以纪念郝所筑而称郝城。旧时的汉川口音将“郝”读作“霍”音而演变成“霍城”。霍城现为汉川市仙女山办事处辖区的一个社区之名,位于该办事处之北隅,与汈东街道办事处接壤。霍城境内唐代遗迹已荡然无存,但却在开发楼盘地基时,发现此处为一原始社会及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因此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郝甑山县令一生中著有《两唐书志》文集十卷,传于后世。
注:❶上元~年号,唐高宗李治纪年名称。❷碧湾~今安陆的别称。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