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三)错失军师刘伯温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各地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刘伯温看到天下大乱,群雄而起,元朝定将覆天,于是打算投奔义军,推翻暴元。但是,投奔谁昵?当时,已成气候的义军有三支:占据江苏、浙江的张士诚;纵横江西、湖广的陈友谅;还有以安徽为根据地的朱元璋。讲实力,陈友谅位居笫一。
刘伯温,元末名望很高的饱学之士。他不仅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且知兵书、善谋略,雄心勃勃。谁要是得到他,谁将大业即成,稳坐龙庭。因此,这三支义军都想拉拢他。
一日,陈友谅暗地里来到刘伯温家(濮院),请刘伯温帮他筹划军事,共谋大业。刘伯温向陈友谅提出了两个要求:
笫一,请大王和我一起晒一天谷。
陈友谅立马回答:“可以。”
“笫二,请大王和我在一张床上睡一晚。”
“没问题。”
笫二天,陈友谅很早就来到濮院,和刘伯温一起到香海寺前的谷场上晒谷。正在此时,陈友谅见一群麻雀飞来吃谷,便在晒谷场上撑起几根竹竿,布下几张网。不一会,几十只贪吃的麻雀便糊里糊涂地撞到网上,束手就擒了。陈友谅捉到这么多麻雀十分得意地对刘伯温说:“我把这些麻雀杀了,烤熟后下酒。”
刘伯温说:“这么多麻雀,拔毛太麻烦了。”
陈友谅哈哈大笑,说:“拔毛容易,先生请看!”说完,他把麻雀装入一只大酒罈里,然后在酒罈里灌入沸水,抱着酒罈子猛力摇动。待麻雀捞出来时,羽毛已被褪得干干净净了。
刘伯温一见,便皱了皱眉头,说道:“香海寺是一座佛教圣地,这些麻雀虽小,但也是生灵,不能带进寺里烧煮。”
陈友谅自信满满地说:“这个不难,请先生看看我的本事。”说完,他便拾来树枝,在打谷场架起来,点燃,然后,用竹篾把一只只麻雀的头颅穿过成串,放在火上烤。不一会,香酥可口的烤麻雀成了一道美味。刘伯温坐在一旁,看着陈友谅边饮酒,边吃麻雀,径直摇头。
到了晚上,刘伯温和陈友谅睡在一张床上。陈友谅酒足饭饱,倒在床上就进入了梦乡,睡得特香。刘伯温观察陈友谅的睡相,只见他鼾声如雷,侧身而卧,双臂弯曲,双手伸在嘴前,两腿缩在一起,双膝顶在胸前。刘伯温心想,陈友谅为了些许点谷,不但把麻雀一网打尽,还用开水把麻雀活活烫死,用竹篾穿其头,架火烤食,实在太凶残了,而他的睡相如豺狗,这样凶残的人将来就是得了天下,也会横征暴敛,残害无辜。我不能投靠他。
笫二天,刘伯温对陈友谅说:“大王请先回军中,待我考虑再定。”
陈友谅听了刘伯温的话,知道是推脱之辞,但仍然很有礼貌地说:“那就请先生帮我出一些主意吧!”
刘伯温明明知道陈友谅的军事实力是三支义军中最强的,尤其是水师,最为强大。于是稍思片刻便为其出了一计:“大王谨记,今后凡遇战事,特别是水战时,必须提防对方的火攻。火烧水沸,最为大忌。”
友谅接过话头说:“您的高见,那是井底雕花,头顶点灯啊!"
“怎么讲?”
“深刻高明啊!”
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刘伯温最终没有选择投靠陈友谅。由于刘伯温的先入之见和误判,轻易放弃了与陈友谅的强强联手;而陈友谅亊后如果像刘备三顾茅庐,尽最大的诚意去争取,也许最终会得到刘伯温的辅佐。那历史将会改写。
不久后,刘伯温投身朱元璋,帮他推翻了元朝,灭了张士诚,平定了陈友谅,打下了大明江山。可惜陈友谅无缘结识刘伯温,后来在鄱阳湖与朱元璋水军相遇,激战月余,不分胜负。当时,陈友谅的战舰用铁链连在一起,以压倒的优势追赶朱元璋的小战船,结果误搁浅滩。于是,朱元璋采纳刘伯温计策,用火攻。如此,陈友谅的战舰已燃起熊熊烈火,来不及撤退,在慌乱中,陈友谅被流箭射中头颅,不幸牺牲。从而结束了他英雄豪杰的一生。去世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