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善叔一家
文/魏增刚
夜里,当看到上高一的孩子不断地玩手机,没有停歇的迹象之时,我忽然间就想到了我们当年高中苦读的情景来。
争善叔比我们高几级,也十分苦读。在补习了几年之后,还是高考落榜了。在家呆了不长时间之后,报名参军了。由于他的姐夫是区武装部负责招兵的干部,加上他个子高,身体没毛病,他顺利的参了军。两年退伍后,他在故乡的西荆乡就了业,先是临时工,后来成了正式工。
在他当兵期间,我的母亲把我的一个表姐介绍给了他。顺利的他们就结婚了。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后来要了一个男孩。后来他在商州市(现商州区)买了房子,孩子在商州市上学,表姐给孩子做饭。表姐在商州市期间生了病,医生让她住院治疗,她舍不得钱未住院,一直在门诊部打吊针,后来就去世了,去世时才40多岁。
争善叔的弟弟叫争利,争利初中补习了好几年没有考上中专,高中同争善叔一样刻苦,但还是名落孙山。高中毕业后,曾在西安的八府庄村骑人力三轮车卖过蜂窝煤。一直没有挣下多少钱。一直没有找到对象。后来去山西省去兴平市同他父亲收废品了,期间经人介绍在兴平一农户家上了别人家的门(招了上门女婿)。在偶然的一天,他的父亲车祸身亡,享年70余岁。祸不单行,不久他的婚姻破裂,他回了故乡,经人介绍又在离故乡不远的一个村子当了上门女婿。
争善叔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他的二姐是高中毕业,同我的大姐是高中同学。他的大姐妹妹是初中毕业。
他的父母是农民。在务农期间还经营着做卖手工挂面的营生。
争善叔一家是我们的远房亲戚,争善叔的父母我叫爷婆。

做手工挂面,也叫吊挂面,要和面卧面几次揉面搓面几次吊面几次晾面收面切面包装,十几道工序,这常常要忙碌一家人,常常忙到深夜。包装好之后,便在天亮时分,爷便挑着担子翻山越岭去腰市街售卖或者换了麦子回去,常常是重担子出去重担子回去。他们那队人在那几年几乎家家户户吊卖挂面,后来压面机普及之后,社会化大生产使得这一营生举步维艰了。后来他们村人都不吊卖挂面了,爷去外地收卖废品了,听说起先在山西省后来去了兴平市。婆一直在故乡务农,可能在兴平呆过一段时间。
我们俩家离得近,我们四队,他们五队,五队四队之间大约有半华里吧。记忆中父母同爷婆一直关系处得十分融洽。父亲教书之时,对争善叔及他的二姐多有照顾。父亲生病之后,常常去爷婆家散心,一坐就是一夜,爷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让爱钻牛角尖的父亲开心,婆便会煮上一锅挂面让父亲吃一些我们才一块回家,回家时,我们要捎几把父亲爱吃的空心挂面,爷总是同父亲推让再三后只收了挂面的成本费,送我们出门时爷常叮咛父亲一定要去普坳(音)(地名,离故乡大约20华里)一大夫处看中医。父亲去世前,在爷婆的建议下,1986年春节,父母给我把村长拜亲为干爸。父亲去世之后,我同母亲常常夜里照旧去爷婆家散心。母亲去世后,我常常夜里一个人去同爷婆聊天,爷婆总是开导让我要自立自强,让我一个人过不要沾别人的便宜,要为父母争气好好学习,把干爸干妈“巴结”好,说干爸拿事着。
那时,干爸干妈对我多有照顾,给我用过他们家的席子架子车,春节给过我馍肉压岁钱,村上乡上免过村提留款乡筹款,救济过我钱棉被等,在那个年月,干爸干妈爷爷伯伯伯母姐姐们共同帮助我渡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当然,也留下了人间的一段佳话,留下了人间的真情。故乡,商州的故乡,那个贫瘠的秦岭深处的小山村,却有我难以忘怀的一段深深的脚印。故乡呀,那个贫穷之地,竟然有世界上最善良的父母伯父伯母爷爷婆婆叔叔阿姨们。

我在小学毕业时父亲去世,初中毕业时母亲去世。初中毕业后,争善叔争利叔相继初中毕业,他们把自己用过的辅导书送了我。我上高中时,同父亲关系好的魏老师对我多有照顾,让我高一留了一级,让我同他儿子在一老师住所住了一学期。我上高中之时,争善叔的姐姐(她名字叫魏粉粉,我叫粉姑)一一粉姑在镇上武装部门面房经营着粮油店。我回家或上学之时,经过她的店面,她见我之后,总是拉我去她店里吃饭,我总是推托。她说,她上初中时,我的父亲对她多有照顾,她同我的大姐是同学。说让我要好好学习,只有考学才是唯一的出路,看到我,她总是流下辛酸的泪水,她说,见到我,她如同见到她弟弟一样。她同《平凡的世界》中的润叶一样,有一颗善良的菩萨心肠,她虽然高考落榜,但嫁了有本事的姑父,姑父是镇上武装部的干部。我高三第一学期,冬天,要当兵,我说给了粉姑,姑说,你在村上村长处报名,镇上你姑父这一关,没麻哒。在镇上过关后,我去县城(商州市,现商州区)体检,由于转氨门高黄胆指数高,体检未过,当兵泡了汤。后来姑十分遗憾地对我说,怪你的身体,身体一过,咋都当兵走了。
在我上高中期间,农忙时,表姐时而就来给我簸麦子簸豆子玉米,待吃饭时就放下簸箕回家了;婆的母亲同伯母还一块儿给我纳过一次被子,夸我馍烙得好,知道干活,会收拾屋子……
前年中秋之际,我回了故乡,要扒房盖房之时,见到了80余岁的婆,她身体还好,一个人过。我正想和她唠叨几句时,挖掘机去挖老屋了,我只有匆匆而别了。
爷婆一生勤劳善良节俭,在他们队上买了公房三间,买了四间上房三间厦子房一院子。还有老屋四间,供了两个初中生,三个高中生。
我高考落榜之后,上了两年大专,奔波大半生了,现在已定居西安,是一名光荣的环卫工。
读书之人总是会想到读书之人。我算个读书之人吧,夜里忽然间就想到了高中毕业的争善叔争利叔粉姑,想到表姐爷婆来,想到了这家人同我们一家的友谊,想到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来,忍不住就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表示对他们的感谢,表示对往事的怀念。“昨天是今天的往昔,往昔令人难以忘记,过去不全是苦难,却是一本好难翻的日历……”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