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朱火养:退休返乡支农 助力乡村振兴
共产党员朱火养,是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三新经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长,2019年退休后的他,心系家乡,主动把党组织关系迁回老家党演村党支部,一心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余热。然而就在他刚回乡的那年,迎面就碰上了一只“拦路虎”。
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把党演村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党演大桥冲毁了,使村里原本并不发达的种植业雪上加霜。
路通则财通。为了让原本受困于交通不便的党演村,更好地融入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谋求更好地发展,返乡后的朱火养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民架新桥修好路。
党演村村民
“阿养回来了之后,就给我们想办法,重新选址(建新桥),他也四处筹钱,把桥重新建好,现在的变化就好很多了。我们的大米都能卖出去了,桥修好了通畅很多,还是很感谢阿养,他帮了我们许多 ,我们的生意都好很多了。”
土地,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如何把村中分散的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壮大产业链释放新效能,成为朱火养返乡后,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对于村里当时所面临的发展困局,朱火养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与村委干部一道,走村入户,积极推动村中土地流转工作,将统筹起来的7000多亩土地规划为“一园九区”,逐渐摸索出一条“党演模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党员 朱火养
“这个就是我们党演村规划里的‘一园九区’中的文化博览园,这里如果我们形成之后,就是形成了一个比较配套完整的一个农旅的乡村,在整个博览园里面会利用周边,搞五个庄园,嘉宝果庄园、冬菇庄园、茶庄园、四季庄园和酒庄园。”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党演村这一具有浓厚传统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特色的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是朱火养对村中各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思索,并自费到5个省区考察后,最终确定下来的“一园九区”产业发展方向中的首个落地项目。
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党员 朱火养
“这个博览园我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们要弘扬中国农耕文化,第二层意思我们要在党演村挖掘我们的农耕文化,通过农耕文化作为引领来带动我们相关产业,这样的话,能形成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有文化的,这样一个乡村旅游。”
在朱火养的带动下,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近年来,顺天镇党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演模式、党演效率”不断地在顺天大地上演着。其实这也是顺天镇推动“归雁工程”、“产业富村”的缩影。
党演村村民
“火养哥自从做了我们合作社的社长之后,他不要工资,不要股份,不拿分红,有时还会自掏腰包,帮助我们做一些项目出来。我们村民都很赞赏他,很支持他,他真的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现在把我们这个村(建设得很好),变化很大很大,老百姓私底下都很赞赏他。”
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又添“归雁”力量,如今的东源县顺天镇正围绕灯塔盆地国家级农业高新区的发展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优选地,让绿水青山变成“摇钱树”“聚宝盆”,让各个村庄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2021年7月,朱火养荣获 “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返乡支农的两年多里,先后捐款65.5万元,用于支持家乡学校和村道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 ,带领乡亲发展产业 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