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个苹果。
我的家乡是在汝阳县三屯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石山瘦水,土房薄田。记得八岁那年一个秋后的上午,和母亲一起到山里老虎坡割草。半坡上有一个苹果园,园子外面有用石头垒的防止牛羊闯入的矮墙,在牠们够不着的地方,长着很多鲜草。母亲爬到墙上,费力地割草,割一把,就递给我一把,我踮脚刚好勉强接到,再放到平地上的篮子里。
当母亲弯腰捆草的时候,偶尔一抬头,随即笑了,用手一指说:“快看,那是啥?”我顺着她的手指一看,只见身边那棵苹果树的枝头上挂着一个苹果,太阳一照,通红通红的。母亲从石垒上跳下来,在树下用镰刀钩住枝梢,慢慢拉向自己,伸手摘下了苹果,然后在胸前衣服上蹭了蹭,递给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苹果的样子,闻到苹果的味道!可严格地说,这只是半个苹果。它己经被鸟啄去了一半,啄过的地方变成了暗薯色,跟干枯的树叶差不多,可外皮却是红亮红亮的。
母亲边低头捆草边跟我说,这苹果为啥直到现在还没被人发现,是因为站在平地上看到的是被鸟啄过的那一半,只有站在刚才的地方才正好看到红的另一半。母亲用力地给捆草的绳子打上结,然后擦把汗,抬头冲我手里的苹果努努嘴,笑着说:“尝尝,甜不甜。”
我怯生生地把苹果放到齿间,轻轻一咬,嘎嘣脆,甜甜的味道瞬间像幸福源流一样铺满舌蕾,继而充满口腔,——原来世上竟有这样好吃的味道,清爽无比!难道,这就是奶奶常讲的仙果吗?我三两口把那小得可怜的半个苹果吞到肚里!母亲笑眯眯站旁边看我吃货的样子,也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如今在城市生活,每当看到商超和水果店那一堆堆红润饱满,颜色诱人的苹果时,都会勾起母亲带我割草时的场景,也会泛起没顾上让母亲尝一口那苹果的歉意!

•雨伞与胶鞋。
在童年的记忆中,拥有一把黑色的雨伞和一双下雨时能穿上跳水的半筒胶鞋,一直是我的梦想。
生在农村的孩子,下雨天用以遮雨的雨具,见得最多的是一块塑料布,或是一个空化肥袋——把袋子侧面折进去,捏成一个角套到头上,就是一件简陋的雨披;脚下穿的是母亲做的布鞋,不小心踩到泥水里,马上就全脚湿透,尤其在冬天,更是冰凉刺骨。所以一到下雨,看到其他童伴撑着漂亮的雨伞,穿着不透水的胶鞋,羡慕极了!就想啥时候我也能这样呢?而在当时,家里兄弟多,上学的学费都没着落,想要这些东西就等于是奢望。
奢望也是一个梦。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上山抓蝎子卖,来圆我这个梦!可难题来了。我以前跟村里大一点的童伴到山上,只见他们抓过,自己却不敢动手。可抓不到蝎子就换不来钱,没有钱,雨伞胶鞋也不会长翅膀飞过来。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也是拼了!随后开始准备抓蝎“三宝”:铁钩,筷子中间劈开自制的镊子和空药瓶。
抓蝎子,说来简单,其实还有很多门道:一看季节,二靠体力,三凭技术。每年二月二过后刚开春最好,那时的蝎子也能卖上好价钱。蝎子大都呆在人迹罕至的陡峭悬崖上,你必须上得去下得来。蝎子有毒又狡猾,常常躲在石头下,哪块底下有哪块没有,这就需要眼力了。总之,不知爬了多少山走了多少路,也不知被蝎子蛰了多少回,就这样愣姿姿干了两年。
记得夏季的一天,我早早地站在村口的槐树下,眼巴巴地望着通往镇里的那条泥土路。当远远看到父亲拉着架子车在拐弯处出现时,我激动地哇哇直叫,一阵风地跑过去……父亲笑着从车里拿出了一把黑雨伞和一双绿胶鞋!当时我抱着雨伞和胶鞋,呜呜地哭了,哭得声音很大!
现在回想起来,鼻子还会酸酸的!
儿时的这几件事,让我终生难忘。每每遇到贵人,它会提醒我感恩;每每遭遇挫折,它会鞭策我奋进;每每为了目标,它会鼓励我坚持!
作者简介:

顾三斗
洛阳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洛阳市工商联常委
民进洛阳市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仰韶集团彩陶坊洛阳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