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各位读者,本刊今天特别推出"散文有声版"《磴口村的秋色》。文章的作者是知名青年作家、本刊顾问张鹏飞老师,朗读者是知名导演、青年朗诵传播者胡春宇老师。谨请欣赏点评。
一一主编

磴口村的秋色
张鹏飞
如果问我哪里的秋天好,我会说磴口村的秋天不错,因为我熟悉,我能说出她的好。
磴口村的秋走一趟地里你就一目了然,西瓜落了,葡萄甜了,李子圆了,葵花熟了,玉米黄了,牛羊肥了,村民笑了。
八月初,时令已到秋季,在薄暮斜阳时分,三四百户人家的砖瓦房舍整齐有序地平卧在广阔的土默川平原上,向北十里就是阴山,向南三十里是黄河,北面紧贴一条碧带似的民生渠,东边紧贴一条由萨拉齐到将军窑子的南北向公路,整个村子沐浴在红火的夕照里,这便是我的故乡磴口村。只要看看大青山上树木颜色的变化和黄河的水量就知道秋天到了。磴口村产小麦、玉米,葵花,金黄的玉米地和葵花地一望无垠,在旭日的秋光里磴口村在广阔的天空下宛如一个放在巨大篮子里的金鸭蛋,熠熠生辉。
中午金灿灿的麦收大地上,洋溢着苦涩的汗水和丰收的喜悦。风吹过大地,金黄色的麦浪浪涛翻滚,空气中弥散着干麦秸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在三十年后我还熟悉得像闻到自己炒菜的香味。收麦唯一怕的就是下大雨,麦子没收的怕雨打,垛起来的怕捂霉。为了躲开火辣辣的阳婆,清晨在露水打湿了鞋子时就抢割麦子,下午太阳不太热时出割,直到月亮升上蓝蓝的天空时返家。割麦、捆麦、拉麦、垛麦、脱(打)麦、扬麦、装麦、运麦。这些我熟悉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梦中。现在早已用上收割机了,吃饱了烩菜和焖面割麦的情景永远地存在了
我的记忆里。我觉得磴口的秋应该从收完麦子开始,卖掉收回家的玉米结束。
母鸡带着一群淡黄色的毛茸茸的小鸡在割过的麦地上还有小草的丛中寻找虫子的时候,秋天正式开始了。麦地里有套种葵花的,葵花的盘又大又圆又沉,把葵花秆都压弯了。没有套种葵花的割了小麦种白菜,绿油油的白菜开始蔓延生长像海一样。长着两只灵敏耳朵的雪白的小山羊在地边吃草,吃着秋天最后的绿色和闻着秋天最后的一缕清香。母牛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牛犊偶尔发出几声哞哞的叫声。小花狗在大门口晃着小尾巴。两只小猫在葡萄架下玩耍,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准备打葵花,墙的一角垒着熟透了的玉米棒,像一座金色的小山,发出亮晶晶的光芒。孩子们从麦秸堆里露出黑色的眼睛和灿烂的笑脸。母亲晒黑的脸上没有责怪的表情,手提一桶白花花的牛奶走进屋里。磴口村一派富饶祥和、安宁幸福的景象。这是九月中旬的一天,天空晴和,空气像纯洁的牛奶一样的清净。麻雀在高声鸣叫,鸽子在低声的咕咕,高大的树木枝叶婆娑民生渠沿着村边静静地流过,就像为村子镶了一道靓丽的银边。农闲的下午还有说书的,在村南五道庙墙下只见一老翁拿着一把扇子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说的正是《三国演义》,我小时候经常围坐在老翁的身旁听书。
秋阳西落,夜幕来临,磴口村像秋季沙枣林中的鸟儿一样温顺而灵动。灯火通明,沉浸在丰收喜悦的村民坐在村头谈天说笑,吸烟论事。磴口村村风纯朴,村民与世无争。
磴口村的秋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秋来得早,天凉得快,秋的气息更浓,印记更深。天空的月亮更清晰,满天的星星随处可见。磴口村的空气很新鲜,大地很厚实,老人们说这儿百年来从没发生过自然灾害。算得上风水宝地。海子乡十几个村数这儿土地最肥沃。村北的民生渠渠水向东流去,水来源于黄河,秋季渠水透亮。渠边的白杨像是守卫磴口村的哨兵,在秋季的阳光下树叶闪闪发光沙沙作响。
二十多年前我当兵离开了磴口村,秋天回去的时候不多,去年回去,村里路铺了,路灯亮了,房子和院墙粉刷了,新建了戏台剧场,变化很大。麦子收完后有一段农闲,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位于村子中央的戏场唱山西梆子的晋剧,唱腔高亢,锣声响亮,山西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好听的晋剧有《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双锁山》等。还有卖吃喝的吆声:“碗坨儿,吃碗坨儿!”过去有拉骆驼来卖“一二三的果子”和水李子的,赶骡车卖西瓜的。还有卖衣服卖玩具、饭馆卖烧卖、炖羊肉的,后来周围村舍的人都赶来看戏赶交流。赶交流就变成了秋季里农村的集会。
时光荏苒,磴口村的秋、秋天的月依然记忆犹新,热爱不变。行笔到此想到季羡林老先生的话:“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张鹏飞,当代作家、诗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
小说《奶奶的灯光》,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教师阅读书目,并在喜马拉雅电台播出。诗歌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和《中国诗百科》,被译成英文介绍到世界计206个国家与地区,并入选“中华诗歌大赛杰出诗人作家精英荟萃榜”。《奶奶的灯光》、诗集《会唱歌的草》和微语集《马蹄花香》,被国家图书馆及全国多家省、市图书馆收藏。
诵者简介
胡春宇,知名导演。青年朗诵艺术传播者、呼和浩特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主持人;书画家、音乐人。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总 编 郭培友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