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风拂心,师恩悠悠
——记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王瑞风先生
文/王潘刚
遥想北方,现在该是柳絮翩翩,轻盈如雪的季节吧?一谈到北方姑娘,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往身材高大、嗓音粗犷的方面联想。但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却是一位身材瘦小、个头不高的北方姑娘,她的名字叫王瑞风。
在我的记忆里,她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波波头的发型,脸有些黑瘦,好像有点儿营养不良。她讲话轻声细语的,操着一口招远话,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纯、文静,是我真心喜欢的那种。也许是刚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缘故吧,她身上带着一股书卷气儿,有点像影片当中民国时代师专的学生。我每次看到她时都是面带微笑,没有一点当教师的威严感,倒像是比我大几岁的姐姐。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是个性格内向、腼腆的男生,经常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独处,要么坐着发呆,要么就是打瞌睡,对老师的提问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厌倦。她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像有的老师端坐着活像个老学究一样摇头晃脑。而她喜欢挪动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讲,侃侃而谈,好像是在向学生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经过学生的身边时,也会随机提个问题,现在想来也许是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学生上课走神吧?而我非常“幸运”地成了她捕猎的目标,一发发子弹打得我措手不及,每次站起来都是答非所问,引得哄堂大笑,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但她的眼神总是和善的,没有一点批评的意味,这也加深了我的内疚和难过。后来,每当她快要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心跳加速、脸红脖子粗、头低到快触碰到桌沿,简直就像是一个做错了事不愿意承认的孩子,真想把整个身子藏到抽屉匣里去哩。我索性一次次想避开她投来的目光,但她好像读懂了我的小心思,越是有意逃避,她越是喜欢往我的身旁凑。此时,我内心深处的小声音不止一次地说:“不要提问我,我怕我的羞涩,击碎了您心中美丽的泡泡。”
因为我的胆怯和害羞,一直都不敢直视她的目光,有的时候即使是无缝对接了,也像会车一样赶紧躲避,但我内心却一直喜欢“偷窥”那熟悉的背影。从宿舍到课室的路是不需要经过她办公室的,但每次晚自习时我都会绕几步路经过她的办公室,习惯性隔着窗户伸长脖子、踮着脚望一望她在不在。每次看到她在昏暗的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的背影,都觉得很亲切。她的头埋得很低,发梢几乎触及到了桌子,瘦小的身子占据了桌子的一角,显得更加小了,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个小学生趴在桌上写作业呢。现在想想,我觉得那背影又是如此高大、美丽。我生怕 “偷窥”太久会打扰到她的工作,赶紧地把目光收回鞘内,蹑手蹑脚地离开,还时不时扭头回望一下。
高中毕业后,我怀着对军人的崇拜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穿上“海军蓝”的那天,虽然还没有授衔,但我照了照镜子,发觉腰杆挺直了很多。经过三个月的入伍训练,我不再胆怯和羞涩,“直线加方块”的军营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找到了自信。当兵考上军校后,原先旱鸭子的我竟能一口气游下三千米,半个月的野外游泳集训,我的后背由于长期暴晒在炙热的太阳下,脱了一层皮露出鲜红的肉,被医生诊断为轻度灼伤,火辣辣钻心地疼;在军校组织的为期15天500公里毕业徒步拉练时,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季,白天行军,到了晚上就用随身携带的铁锹在宿营地挖个坑儿露宿,一早醒来,发现身上覆盖着的雨布积满了露水和雪水……面对着一次次对身心无情的考验,竟是那样得从容镇定。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眼前闪现的总是先生温暖和善的眼神,给予我力量,鼓舞我奋进。
时光荏苒,军校毕业后,我来到了南方工作,当时通信还不发达,一直没有跟王老师保持联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给母校打电话找她,对方回答说她已经不在那里教书了,具体在哪他也不清楚。我一下子茫然了,就像wi-fi信号突然间中断了,我的内心世界也由彩色胶卷变成了黑白底片。之后,我几经周折,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她所在学校的号码。电话接通那一刻,听到电话那头熟悉、久违的声音,我激动得语无伦次,泪眼婆娑。
现如今通信方便了,经常用手机发个微信聊聊家常,感到特别温馨。庚子伊始,新冠肺炎不期而至。疫情蔓延,中国人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灾难,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干预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狠狠地拽住了新冠疫情的尾巴,我情不能自已。于是,我写了一首散文诗,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翻遍了整个电话通讯录想找一位老师帮忙修改。突然眼前一亮,时隔二十多年不见的先生不就是我要找的人吗?我通过微信把那篇散文诗转发给她,她很快就回复我,像是一直在等待着我一样。先生对我的文章,先是做了热情洋溢的鼓励和肯定。然后,手机屏幕上依次显示出一字一句的修改,显然是经过认真斟酌推敲,而且还详细说明如此写的好处。末了,先生还叮嘱我说:“写文章,忌讳喊口号。”我有点不服气:“就是在结尾一句,应该没问题吧。”先生的语气略带少有的严厉:作为文章宣传,文以载道,作品的效果,是我们读者看了,心中升起热血沸腾的决心和希望。我捧着手机,如醍醐灌顶,心中一片澄明。品读着手机屏幕上一个个鲜活的、跳跃着的文字,彷佛是先生迈着轻盈的脚步,微笑着向我招手。时过境迁,我犹如驾着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字一句聆听您的讲解。一段段的生活经历犹如放电影一样闪现……
此时此刻,我恍惚又看到您抱着书,在柳絮纷飞中轻盈地走来,走向您的学生。
做您的学生,真好!
作者简介:
王潘刚,1975年6月出生,公务员, 2000年军校毕业,多年从事部队政治工作,201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曾在《湛江晚报》发表新闻稿件数篇,爱好读书、写作、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