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马鬐山
文/寒江雪
早听说天马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所以,一直以来天马岛都让我产生一睹它山水诗韵的兴致。尽管8月18日是一个阴天,但我还是一大早就准备好了雨伞,坐上了奔往天马岛的客车。
客车一路行驶,一路的心情也随之飞驰。路边的风景不断从眼前掠过,我的心也早已飞向了天马岛。
天马岛的名字本身就具有令人想象的魅力——天马行空,岛立湖中。这个名字一定有它的来历,甚至有美丽动人的传说。
天马岛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城东北16公里处,由马鬐山与天湖组成。主峰海拔662.2米,居鲁东南群山之冠,自然形成的天然湖三面环绕。山水相恋,情意无限;山水之间,浮想联翩。
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天马岛。天马岛上空仍然阴云汇聚,还下着零星的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游山玩水的兴致。
在入口,有三张船帆,中间的船帆上写着三个大字:“天马岛”,左边和右边的船帆上分别写着五个字,每五个字组成一联。因为是象形文字,所以除了个别字认识以外,其它难以辨认。我更加好奇,于是去了解景区介绍的图片和文字——我终于发现,这10个字分别是:
山疑画里看,水作琴中听。
这副对联道出了天马岛山美如画、水做琴听的特点,更引发我的向往之情。我极目眺望,但见烟波浩渺,湖波荡漾,湖水清澈,水波涌起。而远处的天马岛在水一方,静静伫立在一片云雾之中,悄然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坐上游船,穿越湖面。两边的湖水随船前行而向两边溅开。人在船中座,船在水中行。一幅山水画,人在画中游。
我坐在船的最前面,正在放映天马岛的视频:立于悬崖之上自然形成人字形的女娲奇石;生长在石缝之中的迎客松;生长着绿背红肚的金蟾泉;从高高的山崖凌空飞泻的天瀑;关于北宋巾帼英雄杨妙真与官兵抗击的历史故事,以及再现当年杨妙真与官兵战斗的现场马术表演《天马忠魂》;还有那观音普撒甘露滋润众生悲苦的甘露寺……都越发吸引我前去一饱眼福,宽慰我山水之心。
游船徐徐前行,终于到达岸边。我沿着台阶而上。小雨不停地下着。从山下仰望马鬐山,山雾缭绕,云遮雾罩,似轻纱,如梦幻,自是一种美妙飘眼前,别有一番风情在心头。
登上山路,水一路从山上奔淌而下,哗哗的水声伴我爬山。水声雨声声声入耳,草绿树绿绿色入眼,水清湖清清澈润心。我时而登山前行,时而会在瀑布和水潭处停留片刻,用手机拍下清澈见底的潭水和嫩绿欲滴的绿树。
雨一直在下,我一直在登。雨中登山别有一番风味,登山赏雨更是富有情趣。树叶经历过雨水的洗礼,越发嫩绿;山谷中的水流与雨水会师,加大了水流量,一起携手奔流而下。在一瀑布处,发现有两块巨石,一左一右,恰似两个巨型贝壳,贝壳经过长年山水的沐浴,背部黝黑发亮。此刻这只大海贝,张开巨大的贝壳,在洗礼着水瀑的清凉,聆听着山风和天雨的窃窃私语。我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造化和神奇。这里连山石都那么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令人称奇!
经过长途的雨中登攀,我终于登上了可以看到天瀑的地方!
只见从高山悬崖之上,一条瀑布腾空出世、飞泻而出,如雪似练,溅玉飞雪!四周的高山环绕,青翠茂盛的绿色渲染,漫山遍野铺展的绿色恰为这条天瀑提供了天然的绿色背景,更现天瀑白如银练、一泻而下的壮观!只有当你亲眼目睹时,你才可以发现,亲眼看到的远远比从电视上看到的更令人震撼!
我去过蒙山,欣赏过蒙山的百丈瀑;去过江苏的云龙涧,领略过那里的天瀑;也去过济南的九如山,欣赏过那里的瀑布群。但是,这些都没有天马岛上的天瀑给我的印象深刻!
领略了壮丽的天瀑,我登上了望海楼。望海楼耸立在群山之中,巍然屹立。山下的风光一览无余,尽现眼底:湖面如镜,湖水浩渺;山峰如黛,绿谷如烟。山上的景观更为壮丽:群山耸立,雄伟壮观;山雾萦绕,如梦似幻。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陶醉在这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而雄浑的景色之中:
登高壮阔天地间,
云雾万里马鬐山。
神奇山水一画卷,
江山多娇心高远。
我仍继续上山,山上仍然有美丽的风景在等待着我。
越往山去,山谷的绿色越是浓密。从山顶到山下,绿色铺天盖地,绵远不绝。
在一处三岔山口,我选择了登金顶的一条路,这条山路不仅通往金顶,而且还通往甘露寺。
我对佛家寺庙越来越感兴趣——佛教流传千年,自有它深入人心的魅力。而且,寺庙几乎都修建在著名山水风景区。所以,每到一处山水风景区,只要有寺庙,我必拜访前往,一心向佛性,还我清净心。
在登往金顶的途中,我偶然发现了在游船看视频时看到的那块巧夺天工的女娲石——天然形成一个人字形。这块女娲石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令人浮想联翩。相传女娲补天时,这块女娲石被遗留在此吧。
走过女娲石,正当我还沉浸在女娲石的美丽传说中时,不知不觉中,我来到天池。天池弥漫在一片云雾之中,看不清天池的真面目。行走在红色的游廊之上,脚下就是天池之水,而且有云雾相伴,自是神仙一般的感觉!
天池之后,来到甘露寺。甘露寺前面有一池水。池水中有一圣水观音塑像:观音面目宁静祥和,右手手持观音瓶,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相扣,相必是在思考庇佑天下受苦受难的苍生百姓。在观音的后面,就是甘露寺了。我想,甘露寺的名字也有观音有关吧。
我沿着观音池往右走,终于看到了电视里放的金蝉泉!这个泉是当年北宋时期杨妙真起义时,义军为解决喝水问题而挖的一处泉水。在这泉水之中生长着绿背红肚的金蝉,成为这里的一大奇观。
我走过金蝉泉,来到了甘露寺前。
甘露寺右边,立着一面水泥墙,上面刻着杨妙真的生平经历:
杨妙真,号四娘子,1211年,与兄长杨安儿率众起义,起义军取名红袄军,与金军对抗。1214年5月,杨妙真在登州建立政权,国号天顺。12月,起义失败,杨安儿被金军奸细击落水中不幸淹死。杨妙真率众于1215年来到马鬐山,与李全率领的另一只红袄军队伍会合。比武招亲,两人结为夫妻。从此,以此山为根据地,抗击金兵。
1218年,杨妙真被南宋招安,驻守淮安。1226年,南宋阴谋消灭红袄军,杨妙真奋起反击,取得胜利。1231年,李全与宋军战死。杨妙真回青州隐居,1234年病逝。
南宋初,政局未稳,统治者便利用招安的手段,暂时赋予义军忠义民兵的称号,以利用义军抗金,借刀杀人。当政局一旦稍稳,便翻脸对付义军,这与其说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倒不如说是宋朝统治者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采用的阴险手段!这无疑是统治者自私、虚伪、邪恶本性的充分暴露。所以,不仅红袄军将领李全最终战死,连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一个个忠心耿耿保家卫国的英雄豪杰,到后来都不得好死!
血的历史告诉我们:封建统治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核心,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维护自身的统治,在不同时期会利用不同的手段(政策)——外敌入侵时,利用起义军以抗击外敌;外敌消灭后,便对起义军拿起屠刀大开杀戒!其邪恶与伪善并存,这就是历史上所有封建统治者阴险之本性!
我不禁想起来在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的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家石达开。
清军对石达开恨之入骨,早欲处之而后快。尽管包围了石达开,清廷还是惧怕石达开背水一战,杀个鱼死网破。为减少清军的伤亡,清廷想出一计:派官员假装与石达开和谈——这名官员指天发毒誓,只要石达开率众投降,清朝一定保证全体将士的生命安全!石达开为了全体将士的生命考虑,最终还是抱着一希望,投降清军。
结果,清军把石达开凌迟处死,并杀死所有的石达开率领的士兵!
对统治者的任何幻想,都将会把自己和自己的部下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宋朝的历史早已烟消云散,当年的血风腥雨早已荡然无存。在我眼前,早已不见红袄军驻扎营地当年的样子,只有绿色的山林静立在山中,有不知名的虫儿在轻轻的鸣叫着。但这历史的教训足以警示后人!
杨妙真当年驻扎的地方,就是在今天的甘露寺。甘露寺,个多么美好的名字!想起这个名字,似乎就有一种甘甜爽口的感觉。
甘露寺默默地伫立在山水之间,目送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远道而来,又远道而去。我去的时候,正遇一队从天津而来的游客。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匆匆走过,又匆匆离去。
我来到甘露寺前,上面一副对联引我关注:
心同潭水湛湛矣人间即胜景,
身比闲云悠悠焉何处是莲界。
天有闲云,地有潭水。身处天地之间,身心居何处?佛家有云:心同潭水纯净自面对人生;身比闲云悠闲则处处莲界。佛教也重视山水之教化功能和自然之净化功能。山水之间,美轮美奂,自然而然;人世之间,智仁山水,师法自然。自然山水总会给我们的内心以无穷的教益,让我们的内心趋于宁静和美好。
在甘露寺的后面,还有一副对联,是写给观音菩萨的:
莲花座上起慧风功德无量,
杨柳枝头洒甘露慈悲有加。
这副对联不仅生动了说出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为怀的善意和功德,也正好说明了甘露寺名字的来由。
甘露寺后面,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上走,就是金顶。
越往山顶走,人越稀少,山风越冷。有几个游人匆忙上去,又匆匆而下。他们或许是害怕山顶之上的冷风吹身,或许害怕人少孤单冷清,或许担心山顶大雾弥漫……他们神情仓惶,步履匆忙,急急忙忙下山,远遁而去。
我一个人登上金顶。
金顶之上,群山之巅,山尖林立,云雾弥漫,山风呼啸,杂草飘摇。一瞬间,大雾,冷风,孤独,清冷一下子就像一群敌人一样层层包围了我。我身心感受到了来自它们的阴冷,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八百米长的长城之上。长城之下,就是浓雾弥漫的万丈深渊……
或许世间有太多可怕的东西,山高,路远,狂风,冷雨,大雾,孤独,寂寞……所以,我们喜欢走平铺直叙的道路,喜欢走人多热闹的道路,不敢标新立异,不敢独树一帜,不敢对权威的错误说不,所以,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庸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平庸。所以,我们登不上自然的金顶,欣赏不到奇伟瑰丽的风景;更登不上人生的金顶,领略不到壮阔的人生!
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说,我们怕这怕那,我们害怕失败,害怕与众不同,害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害怕梦想的实现,害怕我们不配拥有自己的梦想。正是洞察了人性害怕的恐惧本性,保罗·柯艾略说,这个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追去梦想的人手里。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他还说的一句话堪称经典:“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
这一天,只有我一人登上金顶。
作者简介:
寒江雪,本名:王西春,山东沂水人,中学语文教师,临沂市作协会员,临沂市音协会员,中华贤母文化传播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