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散春来,槐花飘香
文/李学森
在举国上下不懈的努力下,疫情逐渐有效遏制,燕赵大地基本烟消云散。走出家门,街头开始有戴着口罩的熙熙攘攘人群。路边的绿植开始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花朵。花枝招展,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回来了,幸好好疫情即将散去,山河无恙,春色依然。
不知不觉已到农历四月,城市的夏天仿佛跃过了春天,已经悄然开始。居家隔离的人们也可以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外出踏青郊游、探亲访友。恰逢五一,驱车回家,看望母亲,市区距老家百余里,沿途经过数十个村庄,一个个村落,一面面红旗随风飘扬,田间地头开始也忙碌的身影,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回,已不下上千次,但每次走过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在回家的路上,总能找到一种回归的感觉,时常能平复宣泄城市中焦躁的心情,人生就如这山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哪有一马平川、一路顺风,但只要前进,总能达到目的地。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就如这狂虐的疫情,再举国上下的百般努力下,逐渐风平浪静,豁然开朗。
飞驰的车轮,时而山谷,时而山腰,时而山岭,一股扑鼻的芳香随风飘来,淡淡的清香,微微的甜味,沁人心扉,陶醉其中。随即驻车路旁,一串串、一枝枝的雪白的槐花点缀在绿叶之间,黄色的小蜜蜂嗡嗡不停的从这儿奔向哪儿,仿佛在赶趟儿似的,急匆匆的工作着。
陶渊明爱菊,因其艳而不妖,周敦颐喜莲,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我则甚爱槐花,槐花生于槐树,槐树在家乡随处可见,随处可长,从不择地而生,生命力之旺盛无与伦比,一粒槐子随风一吹,一缕毛根伸进突然再冒出,都是一棵槐树,是树就开花,槐花素颜低调,默默无闻,从不和百花争艳,从花蕾到花朵就二个颜色青白,且始终保持青白二色,它悄悄的盛开,静静的凋谢,夏天百花争妍时,它却默默的随风而谢,化作春泥,回归大地,滋润万物。槐花可赏可食。小时候家乡漫山遍野都是槐树,一到春天,槐花绿叶覆盖了整个山野,一眼望去到处是芬芳,一个深呼吸满腹芳香。饿的时候,伸手捋一把儿槐花,塞到嘴里,有嚼头,有味道,涩涩的,甜甜的,美美的。
老家和城市虽然仅百里之隔,但四季分明,只是冬天走的慢一些,春天来得晚一些。从小生在山村,有读过书,更能体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义。恍然间,人生已四十个春秋,才发现真正与槐花为乐的仍是儿时的记忆,多年以来,总是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城市中,偶尔“乱花渐欲迷人眼”,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想想自己,很多事情有些看不明白,难道不正如山寺中桃花,山间的槐花,只是开的晚一些,但依旧芬芳。依旧可以增添春色。
成年后,很少驻足再睹玩趣槐花芳姿,甚是遗憾。不经意间一伸手一枝槐花,一捋一把槐花塞进口里咀嚼着,涩涩的,甜甜的,美美的,还是童年的记忆,儿时的味道。远处几个游客看着我,微微一笑,我也微微一笑,又一把槐花严严实实的塞进嘴里。
我想,疫情彻底过后,飘香的满山遍野的槐花,或许已经凋谢,但我深信明年槐花依旧春风十里,遍地飘香。
作者简介:
李学森,喜欢读书,乐于钻研,先后主持省市课题十余项,发表文章多篇,先后被评为邢台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等荣誉称号。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