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武宁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目标,高标准打造城市服务红色阵地,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化,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阵地“嵌入化”,推动党建触角“广覆盖”
党的工作覆盖,首先是党的组织要覆盖、党的阵地要覆盖。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关键节点布局嵌入一批具有红色属性和长久生命力的城市治理“红地标”,脉络式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红色驿站强引领。新建改建一批跨社区、联组织、有内涵的红色蒲公英驿站,创新驿站运营管理模式,赋予其志愿服务“调度中心、积分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四大功能,引导新业态、新经济、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三四五”行动。红色社区强支撑。按照“布局优化、资源整合、建设规范、综合利用”的原则,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扩面达标”专项行动,在全县开展“五红社区”创建,即小区管理建立“红色网格”、文化宣传传递“红色温暖”、志愿服务提供“红色便利”、纠纷调解展现“红色亲情”、支部生活汇聚“红色力量”,全面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打造党员精神家园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红色物业强联动。持续深化物业党建联建,依托物业行业协会党委,适时适地新组建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联合党支部,加快推进红色物业便民服务站“广覆盖”,将物业服务平台、政策咨询平台、群众议事平台整合其中,让红色物业成为贯通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毛细血管,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治理“网格化”,破解共建共享“老大难”
针对城市治理协调工作难、均衡发展难、融合共进难等矛盾问题,按照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力的原则,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确保社区有人办事,有能力办成事,有资源办大事。优化网格。结合城市规划管理,将城区划分为55个网格,建设集基层党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和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动党建、综治、城管、应急等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提高治理覆盖率和精准度,实现党建引领、一网治理。建强组织。按照“单位共建、支部联合、干群连心”的方式,将包挂服务片区的6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片建立13个“心连心”联合党支部,推动成立55个网格党支部并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组织链条,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夯实组织力。充实力量。建立县领导挂点联系社区机制,选派包挂单位、社区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并兼任网格长,破解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力量不足的难题。推行“业委会+物业+楼栋长+包挂单位”四位一体党建模式,成立网格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精准处置问题,及时办理诉求,确保事事网中办。
服务“精细化”,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的组织“末梢”与社区治理“微单元”实现同频共振。实行“双报到双报告”。按照“五联五创”树示范活动安排,以“心连心”联合党支部为载体,推行“一线工作法”,聚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常态下沉到连心社区报到,2000余名在职党员到连心社区和居住地所在社区双报到,签订服务协议,引导小区其他党员亮明身份,参与社区事务。实行“四必到四必访”。即家庭突发事情必到、家庭发生纠纷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婚丧嫁娶必到;对新迁入的家庭必访、对问题家庭必访、对贫困家庭必访、对空巢老人必访,全面掌握社情。联合业委会、楼栋长、业主代表等各方力量,一天一巡查走访、一周一例会调度,共商小区事务,齐抓小区治理。实行“三单管理”模式。社区针对群众需求建立“需求清单”,机关党组织根据职能建立“资源清单”,召开联席会议确定“项目清单”,通过签约共建、销号管理,推进项目有效落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入物业公司党员志愿团队和专业社工,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宗旨,提供关爱高龄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30余项免费便民服务。
审核:张孟 责任编辑:石峰
来源: 洛龙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