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中的橄榄树
文/李鹏星
一首歌,一首歌词仅130余字的现代台湾民歌;一首八十年代末曾经走红台湾宝岛的歌,一首九十年代初曾风靡中国大陆的歌,一首华语流行乐坛的经典之歌。这首歌,名叫《橄榄树》。
《橄榄树》,是台湾知名作家三毛的传神之作;是台湾资深音乐人李泰祥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是台湾当红歌手齐豫的成名之作。
1970年,走出象牙塔、走出肃穆声乐殿堂的台湾著名音乐人李泰祥,怀着对历史的使命感,将目光转向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开始了他的现代民歌创作实践。其后的八年中,他结合文学、音乐、戏剧诸元素,创作出一些具有古典色彩的流行歌曲。很遗憾,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位理想的歌手诠释他那些压箱之作。
1978年,李泰祥先生拜托三毛,希望她能写一些歌词给自己,最好是一些带有浓浓乡愁、田园诗风光的歌词。盛邀难却的三毛一口气写了9首,其中就有一首主角是小毛驴的散文诗,主题是流浪。那是三毛在西班牙流浪时,见原野上有许多小毛驴呱嗒呱嗒跑来跑去,童话赛的,蛮可爱,就在歌词里写了它们。这首歌词是三毛以英文写成的,李泰祥征得三毛同意后,由民歌手杨祖珺代为译成了中文。
原词中有这样一段:"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李泰祥拿到歌词后,觉得不够工整,再加上他觉得自己常被传统生活框架束缚,为表达他一心希望能自由创作的理想信念,改编时加进了“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成为后来听众所熟悉的版本。另外,对原词中为了小毛驴流浪的提法有些异议,便决定照三毛商量。
李泰祥先生拿了歌词去找三毛,说:大小姐,您看哈,这么多小毛驴,颠儿颠儿跑着、没心没肺闹着,喂哇喂哇叫着,蛮可爱是吧?没错,是挺可爱。可是吧,要是把它们谱到曲子里去,唱起来这样子(边比划边唱)----为了我梦中的小--毛--驴----,拗口,听起来怪怪的,对不?要不那啥,把其中的小毛驴换成橄榄树,唱起来这样子(又比划又唱)----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听起来美美哒,对不?美美哒。大小姐,您觉得呢?
我?橄榄树?OK,是美美哒,蛮好听,有意境;阿弥陀佛,我梦中的橄榄树!三毛叫嚷着,浑身一激灵,好一会子,才从从唯美的旋律中挣脱出来。她告诉李泰祥,橄榄树是自己的最爱!在西班牙南部,自己丈夫荷西的故乡,那里,最有名的树就是橄榄树。好,不要小毛驴了,就要橄榄树,要那梦中的、圣洁的橄榄树!就这样,心有灵犀,一拍即合,说改就改,俩人一起打着拍子,唱起了那句: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小毛驴改成橄榄树,陡然增添了那多诗意的田园意境和乡愁韵味。李泰祥大师伏案而作,采用了古典弦乐,以吉他为主奏,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一袭莫名的惆怅和凄婉的忧伤。成曲过程中,李大师曾多次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反复吟唱,特别是星月璀璨、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次几乎都会把自己唱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大师似乎找到了打开流浪者心灵之门的钥匙,将天涯浪子们满世界漂泊的情景、心绪、感受、祈愿、追求等,表露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歌写好了,谁来演唱呢?说来也巧,当时正值台湾岛内举办1978年度金韵奖和第一届民谣风大赛,报名参赛的台大历史系大四学生齐豫,一举拿下了两大赛事的冠军。李泰祥见此,毫不犹豫做了双冠军齐豫首张个人专辑《橄榄树》的制作人。自此,遂了他多年寻找诠释自己音乐作品理想歌手的心愿。毫无悬念,初入歌坛的新秀齐豫成为了《橄榄树》的首唱歌手。
齐豫第一次唱《橄榄树》,是1979年在临沂街李泰祥的家中。当李泰祥亲手将《橄榄树》推介给齐豫时,齐豫一听一唱,便着迷了赛的,感觉它“怎么会这么好听”,“ 唱着唱着,不知不觉会让人魂不守舍、走火入魔”。尚未出道的齐豫,感觉这首歌简直就是大师为自己励志嫁给歌坛而量身定做的嫁衣;自己有幸能首唱这首歌,是大师对自己的厚爱和期待;是老天爷给自己的惠顾和恩赐。在正式录制《橄榄树》之前,李泰祥不断鼓励齐豫试唱,足足唱了上千遍。
一开始,齐豫用西洋民歌唱法去唱《橄榄树》,李泰祥大师忙来制止:NO—NO-—,孩子,不要这样子的花腔高音,要唱得很委婉,很飘逸,很悲怆,很神明,很大气,很中国,懂吗孩子,很中国!齐豫是个感性、随性、悟性极高的女子,忙点头,将西洋的抒情唱法,融入中国的原生态高音和韵味,进而产生出一股难以言表的独特音色,那般的循循善诱、丝丝入扣,让人如醉如痴,深陷其中。
歌手齐豫,以其独特的音质,让歌中那种乡恋乡韵乡愁,在听众的心头和视野无限地放大,将词曲作者意在追求到达很远很远地方的那种执着向往,诠释发挥到了极致。齐豫曾经说过,演唱《橄榄树》时,她觉得,她届时的身份首先是诗人三毛,然后是音乐人李泰祥,最后才是她自己;她同时张扬着三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人文襟怀;演唱时,总觉得有一股庞然的神力在簇拥、支撑、导引着自己,于是便自信满满、底气十足。
歌手齐豫给人的感觉哈,怎么说呢,有点儿吃不透:不唱歌时,她文静清雅,很淑女的样子;唱起歌来,自己把自己整个儿给颠覆了,变得很个性、很野性、很投入、很奔放的样子。听她唱《橄榄树》,你会下意识地有那么一种久违了的悠悠岁月、时运沧桑、意境深邃、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复杂感觉和超然享受。你甚或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天籁之声,太过传神,很难超越!这奇女子,竟能把一首怀旧歌曲几乎唱成了绝唱!
梦中的橄榄树,宛若佛家的菩提,超凡脱俗,在风中摇曳,挂着淋漓的乡愁,唱着忧伤的歌,散射着神的光芒。那是三毛要执意寻找的永久性精神家园。是她旅居西班牙的鲜活记忆,也是对她丈夫荷西故乡的留恋。为着寻找梦中的橄榄树,三毛流浪着,孤寂着,伤感着,痛楚着,幸福着,快乐着。但是很可惜,这个行程只经历了十四年短暂的美好时光,便戛然而止。
许是流浪中的三毛太过痴情,太过伤神,太过费力,太过疲惫?之后,痛失夫君的三毛毅然终止了流浪,返回台北疗伤。1991年1月4日清晨,三毛辞世,享年仅48岁。三毛身后,留下了《橄榄树》、《撒哈拉的故事》、《滚滚红尘》等脍炙人口的系列文学作品。其中凤毛麟角的《橄榄树》成了世人褒奖怀念祭奠才女三毛的挽歌。三毛生前所写的那多书,日后能否成为经典不好说。但三毛追求心灵自由的形象,会成为“生命之树”的经典;最能体现其人格的《橄榄树》,也将成为经典。
当然,《橄榄树》这个经典,是有词作者、曲作者、歌者联袂成就的。所以,一听到经典的《橄榄树》,人们马上会联想起三毛、李泰祥、齐豫的音容笑貌。三个人,一位是才华横溢的实力派女作家,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实力派音乐人,一位是特质嗓音的实力派女歌手,组成了黄金三角组合,鼎力推出了《橄榄树》。
这首让人难以忘怀的歌,它那抒情的音调、节奏、韵律与形式,它的至纯、明快、流畅、及幽美,引起了不同层面粉丝的强烈共鸣,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视听效果。这首让人如影随形的歌,因其空灵而不失深邃,华美而不失庄重,感染、征服了无数华裔歌迷,从而确定了它在流行歌坛独树一帜、难以比肩、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这首让人牵魂动魄的歌,太过清丽,太过震撼,它的问世,是台湾之幸、歌坛之幸,华裔之幸,两岸之幸!
当年《橄榄树》黄金三角组合,在岁月的流逝中渐行解体。三毛去世23年后,2014年1月2日,台籍音乐大师李泰祥,因甲状腺癌病逝于新店慈济医院,享年73岁。李泰祥大师的身后,留有《橄榄树》、《告别》等那多宝贵的歌曲文化遗产。如今,唯有最能代表他当时心愿的《橄榄树》,修行成为了华语流行乐坛的殿堂级曲目。
逝者如斯。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时,《橄榄树》入选并位列第3位,作曲分项被评审选为第3位,演唱分项被评审选为第5位。
作者简介:
李鹏星,男,汉族,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当代文人联谊会名誉会长、历任大中型国企、省市级投资集团和研究院所负责人等职,自由创作者。曾多次于国内文学赛事中获奖 2011—2019年,累计获取各类奖项1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