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家山村那点事(下)
作者:刘金国
播讲:山妮
在陈登天眼里,黄同不着四六,毛洪不着四六,前任纪委书记不着四六,我这个现任纪委书记也不着四六。什么是“不着四六”?我原以为“不着四六”就是不着调、不靠谱的意思。后来查了一下,才弄明白。一年有四季,每季有六个节气。懂得这个四六,就懂得了生存之道。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按照二十四个节气适时播种、收割,吃穿住行都源自大自然,因此要感恩大自然。“天”字四划,“地”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知道我们生活在天地间,就要敬畏天地。“父”字四划,“母”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夫”字四划,“妇”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明白了“夫”“妇”二人组成一个家,因此要和睦相处,共同经营好这个家。“少”字四划,“老”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明白尊老爱幼的道理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字四划,“字”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要认真读书学习,识文断字,明白做人的道理。“孔”四划,“老”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知道孔子和老子,乃中华民族教育之先师。“凶”字四划,“吉”字六划。懂得这个四六,就要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如果上不知天,下不知地,生而为人不知孝敬父母,不懂尊老爱幼,为人夫或为人妻,不知道夫妻之间怎么相处,为学不懂文字,不知道老子、孔子是何人,为人处事不知道凶吉祸福,如此这般,行走于江湖之上为人处事,必然是“不着四六”。

陈登天老说这人那人不着四六,我情愿相信他是着四六的。
第二天下午,我特意在镇上买了五斤猪排,带了四瓶二锅头酒,和苏小青一起来到了庙山村陈登天家。只要一眼就看清了两家的现实。黄同和陈登天之间的三分地还是用老土墙围着,里面种着一些时令蔬菜。两家之间中间也没有过道,一看就是老死不相往来。
陈登天远远就迎上了我,感激涕零地握着我的手道:“云书记一言九鼎,陈某佩服。”
我反问:“还着四六不?”
“着,绝对着。”
走进屋,客厅里饭桌上老母鸡炖得香喷喷的。我对陈登天说:“我陪你喝两杯?”
我打开一瓶二锅头,没落座就倒了两杯,端起二两一杯的酒说:“老陈,走一个?”
陈登天二话不说,一仰脖子就喝了个底朝天。一杯酒下肚,我说:“老陈,你还介意我请两个朋友过来一起喝不?”
有时候人就是一个面子,一口气,给足面子,理顺气,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上午,我分别把毛洪和黄同喊到了我的办公室,分别了解情况。陈登天对毛洪的意见大多是子虚乌有的,县纪委也专门调查过,陈登天不过心里憋着气,找地方撒。至于陈登天和黄同的纠纷,也是差一个台阶。黄同对我保证,只要云书记怎么拍板,保证执行,那三分地全让给他都可以。来之前,我对解开陈登天心中的疙瘩就有了六成的把握。
“没问题,别说两个朋友,就是十个也成。”陈登天把酒杯重重磕在桌上保证。

我对苏小青使了个眼色,苏小青拿着手机出了客厅。
我拉着陈登天坐到了主宾席,边倒酒边讲故事,什么孟母择邻而居,什么“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之类的。也许酒精的作用,陈登天直点头。他说这些都懂,就是看不得某些人小人得志的嘴脸。彼时,我对于和好陈黄之间矛盾有了八成把握。
苏小青把毛、黄请进来时,我和陈登天已干了第二杯。桌上的菜还没动。
接下来的细节就不用赘述。毛洪和黄同也算人精,先不谈事,只敬酒,陪小心,把陈登天自尊心烘托到了极致。等到酒兴正浓时,两个人都表态,一锤子买卖,都听我的调摆。
我说,好亲不如近邻,拆了围墙,互通有无,至于这地,就以中线为界,一人一半。
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陈黄二人对望一眼,分别举起酒杯相互碰了一下,干了杯中酒。随后,几个人敞开肚皮,一直喝到月明星稀。
一个月后,我下村再次来庙山村,特意绕道去一趟陈登天的家。他与黄同家的围墙已拆,中间的菜地换成了绿植休闲地,一条宽敞的景观道把两家晒场连在一起,还打成了水泥路面。据说那次酒局第二天,黄同就用自己的挖机把围墙和菜地刨平,并弄成了庭院小景。陈登天也没再上访,带上他的道士行头做沿门生意去了。
我特意来到三分地中间看了看,没有围墙栅栏之类的分界,火红的月季含苞待放,绿肥红瘦的夏天正在此处徐徐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