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红巾军首战告捷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八月十五日晚,陈友谅在崇鸣寺聚集一千多名渔民揭竿起义。笫二天清晨,义军围歼了前来镇圧义军的官兵。于是,义军乘胜前进,一路拼杀,所向披靡。沔阳州和县衙派来的官员及本地豪绅、渔霸,惊恐万状,纷纷逃离黄蓬山。但是,这些死硬乡绅并不甘心失败,更不想失去他们的天堂,便勾结官府,狼狈为奸,拼凑了一支数千人的所谓“官民联军”,妄图杀回黄蓬山,剿灭义军,将起义反元的烈焰一举泼灭。为此,联军不惜花重金聘来“高人″,在黄蓬山摆起了“太乙混天阵”。所谓“太乙混天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记述的一个阵法。据说是最为凶险复杂的一个布兵阵势。当时,辽国把它当作一个非常厉害的杀手锏,曾多次击败梁山的宋江军。
“官绅联军”选择在黄蓬山的松林山东北、大马家山南面一道山岭和小屋山、砖屋山以东、朱家山顶上,吕家山以西的一条深沟(董家沟)一带布阵。这道山岭和水沟处,林木苍郁,百鸟和鸣;沟渠流水潺潺,山路崎岖湾湾;梯田随岭转,云雾依山生。此处风光秀丽,生机勃勃,可惜,“官绅联军”在此布阵,搅乱了这处山野的宁静。
探子得知这一军事情报,立即向主帅报告。陈友谅偕夫人潘金花及猛将张定边来到敌人阵前观察。只见敌方阵势布署严谨,摆布周密,其阵北有玄武,西有白虎,东有青龙,各门有重兵把守。而南门故意敞开,似无人看守。然而,站在高高山顶,便看到阵内道路纵横交错,到处布下暗哨,条条沟壕深又且宽。如果从南门误入军阵,可能就会有去无回。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太乙混天阵”呢?陈友谅经过仔细观察终于找出了“太乙混天阵”的薄弱处。于是马上和潘夫人、张定边商量对策。陈友谅说:“义军破阵有许多优势,首先,我们对此处的地形十分熟悉。这里山多水深,沟壑纵横,联军不熟悉地形,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潘金花接着说:“联军的兵力主要布署在南门沟壕之中。他敞开军门,为的是诱惑义军闯进,然后围而歼之。我们不会上他的当。我主张先打西,再打东,然后绕到北门偷袭他的大本营。”张定边说:“我们采取多种战法,用火攻、水淹,一部分一部分地将其剿灭,直到打进它的大本营,彻底歼灭敌军。”
接下来,他们分了工,各负其责,强调统一行动听号令,快速进攻,尽快结束战斗。
义军依靠有利地形,釆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虚实相应的战术。义军在官绅们布的阵中,横冲直撞,神出鬼没,冲杀、火焚,把朝庭的鹰犬走卒杀得七零八落。历经七天七夜艰难的搏斗,不仅大破“太乙混天阵”,还把联军官兵杀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死伤无数。
从此,官兵再不敢侵犯黄蓬山了,红巾军的威名大振。
黄蓬人民为了纪念这一次战斗的胜利,便将此地称做“打破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