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我们最早的人生记忆,是我们性格与人格形成的地方。赵宗彪所著《山河故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是一本怀念故乡、追忆故乡人与事的散文集。作者以温厚的语言刻画了故乡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让自己时隔四十年得以重新观摩故乡,回到精神原乡。
浙东天台山西部的赵宅村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他的文学原乡。《山河故人》以这个村庄为原点展开,故乡的地理、风物、人物、童年轶事,都成为作者记录的对象。

《山河故人》书影
《山河故人》以地理志开篇,用“作家地理”的手法,勾画出故乡的文学版图。赵宅村的山野、溪流、水井、水库、石桥、路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时下,人们常常有感于故乡的消失,此处的故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出生地,还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原乡。地理上的一次次重返,是为了精神上的回归与重建,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写:“对天地、自然、乡土、村庄、人世和亲情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找到自己的根。”寻到自己的根,才是真正的回乡。
文学创作过程犹如雕刻时光。作者不仅是时光的雕刻者,在现实中也是一名木刻艺术家,书中作者描绘了木刻这门手艺带给他的美好记忆。祖父留下的一块亲手刻制的木版年画,被作者视为珍宝,“当时用布将它包起来放在二楼的墙洞里,外面再用砖封回去”,上面刻着宗教人物,逢年过节拓印到红纸上拿到集市上卖,能得到一份不小的收入。从未谋面的祖父曾是文艺青年,也成为作者踏上艺术之路的启蒙者,血脉绵延,作为后辈的他画画、木刻,无师自通。

书中的126幅手绘作品,也出自作者之手,自成一派,形成了他的另一种语言。“江南乡村的话与画”,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画与他的文字风格一致,相得益彰。好的插图,仿佛会说话,不用文字注解,其中的含义也能一目了然。无论是手绘地图、人物速写、场景白描还是地方风物,都成为书页上一个个独特的美学符号。绘画,还是复刻记忆、速写时代的方式。书中一幅画满各种粮票、肉票、布票的插图,生动还原了“以票为贵”的过往;还有一幅“白衬衫、西洋发、戴上海、衔牡丹、骑着凤凰飞上天”的图画,也能反映出那个时期最时尚的搭配。

写作、木刻、绘画殊途同归,都关乎匠心。书中的人物志与田野志中,不乏来自乡土的智慧与技艺。行走民间的游医、上门服务的剃头老司、给碗刻字的号碗匠……这些俗世奇人,在当下已难寻觅。只要有手艺,就不会饿死,这就是来自民间的朴素认知。考上大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则是世代农人的理想。书中写到的村民,有的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农村,有的后代已经移居城市,过上了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尽管作者少小离家,但绝非异乡人。在雕刻的日子里,故乡的情感、风土、细枝末节,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作者的家乡,看上去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称为“头世人”。成年人当中的“头世人”,可能正是呈现出呆萌天真状态的那一类人。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中,称自己以一种“生手的天真”望着从未见过的广阔世界。相较于《山河故人》,作者以老练之手写赤诚之心,仿佛也能携读者回归自己生命中的纯真年代。他在自序中写道:“故乡,是一个人心灵的王国。”回乡,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已经逝去的乐园。
全书以少年志收尾,重点回忆了上小学之前的逸闻趣事。在乡野的广阔天地间,捉蜜蜂、钓黄鳝、抲鱼、放牛、煨黄豆等是作者这一辈人小时候最擅长的游戏,稀松平常却又野趣横生,少年心气跃然纸上。
每一个故乡,都是真实的中国。通过百余篇回忆散文、百余幅简笔画作,我们可以看到、找到记忆深处关于故乡的点滴,寻到、嗅到那些专属于童年的味道。这些有趣、温热的文字,贯通了我们与祖辈的遥远记忆。

《山河故人》
赵宗彪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8月第一版

11月5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天台县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共天台县街头镇党委承办的《山河故人》新书首发式在天台县街头镇人民政府举行。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台州市政协原主席陈伟义,台州市文联副主席周坚勇,中共天台县委书记杨玲玲和天台县的相关领导、专家、嘉宾等50多人出席了发布会。

街头镇,是作者赵宗彪的故乡。《山河故人》所描写的,也是发生在街头镇赵宅村的故事。可以说,此番新书发布,是作者与作品的一次“还乡”。

首发式上,街头镇党委书记裴焦阳致欢迎词,《山河故人》作者赵宗彪分享创作历程,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黄保才、台州市文联副主席周坚勇、杭州晓风书屋董事长姜爱军均作了发言,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介绍了该书的出版发行情况。

最后,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发表指导讲话。

仪式上,赵宗彪还向天台县委宣传部、天台县文联、天台县图书馆等捐赠了新书。

赵宗彪的“湖山书房文化名家工作室”也在现场揭牌。

会后,相关参会人员参观街头镇艺术乡建、后岸文化礼堂等。

本书是一本怀念故乡
追忆故乡人与事的散文集
全书分为地理志、人物志、风土志
田野志、少年志五大章节
共收录了百余篇散文
通过介绍台州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
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
江南农村丰富而宏阔的生活场景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山河故人》

用文字致敬故乡
让艺术点亮乡村

11月5日
天台作家赵宗彪的
散文集《山河故人》
在家乡天台县街头镇首发
据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介绍,在该出版社,将新书发布会放在乡镇举行尚属首次。

《山河故人》是一本怀念故乡、追忆故乡人与事的散文集。作者以温厚的文字与图像刻画了江南故乡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让自己时隔四十年得以重新观摩故乡,回到精神原乡。文章充满细节,蕴含幽微,展现了传统的乡村秩序在现代文明中遇到的冲击和嬗变,深度还原了乡村农人的朴素生活轨迹。

翻开284页的《山河故人》,跟随书中的文字,和浓浓的“怀旧味”撞了个满怀。全书分《地理志》《人物志》《风土志》《田野志》《少年志》五部分,以114篇千字短文,再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江南农村丰富而宏阔的生活场景,可当一部当代信史来读。全书语言简洁,文风幽默,结尾常常让人会心一笑。据了解,本书的126幅插图也出自作者之手,黑白线描作品,诗意、夸张又风趣。
赵宗彪

浙江天台人。作家、木刻艺术家、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辑。他创作的木刻作品举办过十余场个展;他的杂文作品连续十余年入编《中国杂文年选》,散文作品三十余次入选各种选集。
风物人心皆故乡。“故乡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细微到一棵树、一座山、一湖水、一个人。”赵宗彪说,故乡的山河大地、风土人情,给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山河故人》里的地理和人物,全部来自这里。
今年4月,为了寻访宋代先祖的足迹,并补充《山河故人》的部分插画,赵宗彪重返故乡。短短三周时间,他不仅完成了补充插画,又以故乡为素材,撰写了五十多篇短文。“故乡不仅养育了我,也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赵宗彪说。

↑“湖山书房文化名家工作室”揭牌
在《山河故人》新书首发仪式上,赵宗彪向天台县委宣传部、天台县文联、天台县图书馆等捐赠了新书。赵宗彪“湖山书房文化名家工作室”同期揭牌成立。
“我要创作出更多的以故乡天台、街头为题材的作品,更多地投身于艺术乡建。”赵宗彪说,他的下一本散文集《湖山在望》,下一本木刻集《万物有灵》,题材依旧取材于故乡。
附:赵宗彪先生《木上江南》木刻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