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菏泽这个牡丹之乡也去不了庄子故里庄寨,还必然从东明过去,唉,汗水长流,我又乘车从东明转吧。许多人对东明不熟悉,可说它是庄子故里,这就令人肃然起敬了。中国号称庄子故里不下五处,安徽蒙城,河南民权都在争,蒙城嘛,《史记》主要说庄子在蒙什么的,而民权是他活动之地。我来了一看,东明最有说服力,漆园,濠梁,庄子墓碑文物件件出土,用实物与史籍多方面印证了庄子出生东明庄寨。很热的天空,有人开车送我去庄寨,下车一看,庄子观内庄子石像温和站立,一派仙风道骨形象,我依次参观了庄子漆园为吏、濠梁出游等彩色壁画,壁画生动展现了庄子飘逸而仙气四散的一生。再出观进后面草坪,耸立一座爬满青草的土包,包前有碑,文曰“东明庄子之墓”,我肃然,三鞠躬。关于庄子,我就多说几句,中国历史源头有几股万世不衰之活水让人景仰,其中孔子为一,老子为一,庄子又为一。也许有人说,孔孟、老庄不分家,呵呵,没办法,自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遇风沙而不知所终后,庄子在濠梁从容出游的情景就一直活在我心里,他汪洋恣肆、大气磅礴的《逍遥游》,他美如宝石、折射天光的《濠梁上》……我以为是中国古老文化殿堂上的明珠,世代闪耀,一如他在《天下篇》中用极富辩证法的论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样让人仰慕!庄子是唯一的,不朽的,长存世间的高人!中国的“道”,讲究“无为”,讲究“清虚”,从老子第一奇书《道德经》,到庄子“抟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逍遥游》,再到青城山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幽深岩洞,几千年来,“道”的广阔延伸是无穷尽的,李白惆怅地在匡山“焚香读道经”,道士在鹤鸣山飘然来去,都与庄子的神仙形象一脉相承而摇曳于九天之外的。日近西斜,我在重重树荫里走进漆园山水,蒿草蓬蓬,溪水漫漫,小桥孤孤,青柳依依·····我手拨荒草独行其间,顿觉宇宙无穷,人类渺小,至于我,在庄子故里探访,竟小如一蚁罢了。
从小认识山东,应是孩提时代在课堂上或书店里吧,看见小人书上描摹得极为逼真的武松景阳岗打虎和孙二娘开肉包子店的画页,心头就涌起阵阵浪花:那吊睛白额大虫死掉了吗?潘金莲何事勾上浪子西门庆?林冲雪夜上梁山冷惨了吗?宋江在水浒当大王豪气干云了多少年?及至长大一些,就被新华书店红色书籍《铁道游击队》给吸引住了,老洪飞上火车头的英姿,小坡与战友们在微山湖畔弹琵琶的抒情,芳林嫂扔手榴弹的笨拙……全在我年少的脑袋里翻来覆去,折腾不已。呵呵,山东以这样古今交织的情景走近了我。成人后,我才知晓山东不光有《水浒》的壮怀激烈、大智大勇,也不光有抗日的烽火、齐鲁的呐喊,不是的,山东是值得敬重的,它出了一座与天齐的泰山,它还出了一个圣人孔子,史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个评价与泰山一样,稳稳当当,雄峙亿年。
当然山东还出泉城济南,如果少了它,齐鲁大地将会失掉一抹珍贵的秀色。我从菏泽一路过来,大地平展,植物葱茏,刚走进历下区,顿感空气滋润,面庞湿滑,几弯几拐,名闻天下的趵突泉已在我身边了。我仔细看看泉水,的确晶莹清澈,跳跃金光,水草荡漾其间,犹如海底生物,极为纯粹出彩,凸显生命的本真,真可以叫做陶醉。我走走停停,看见满园的男女老少笑得开心,玩得愉快,他们赤脚踩进人工开凿的泉水边,嬉戏打闹,分享着初秋满天的湖光山色。我驻足沉思,自远古以来,人们就对流水送上不断的溢美之辞,从《诗经》中灵性的“在河之洲”,到曹操雄浑的“洪波涌起”,这里面,泉水在干渴的人间占据了明亮的地位。按古文释义,“泉”是个象形字,表示是大地的眼睛,倒也妥贴。再往后走,从杜甫吟唱的“在山泉水清”又到北宋歌伎们赞美的“凡有汲水处,皆闻柳郎词”,再到我所亲历的老家房檐下长青苔的水井,我发现,泉水在大地的心房里颤动,在它一次次浇灌饥馑或丰饶的岁月后,让愁闷的男人舒展额头,也让憔悴的女人红润起来。再说趵突泉,它位于济南历下区一座公园内,石头砌筑的围栏里活水汩汩而动,水中央有三股泉眼奔突,向天翻涌,那是生命之源泉,自然也是大名鼎鼎千年不竭的趵突泉了。孔子在忘川有句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今天站在趵突泉边也想感慨一句,泉如地眼,润泽经年而不颓之,特写诗一首记之:
山东小游
山东有山 高耸入云 如压舱石 如定海神针 把华夏大地 凝成一颗心
山东有人 大名孔子 如文曲星下凡 如老神仙出世 将长城内外 孕成一朵云
山东有水 名曰泉城 如花朵悄开 如风儿自去 将胶州半岛 润成一阵风
济南 水的故乡 点点滴滴 空阶响到明 有女长大 笑意盈盈 清照美神
我于丙申年的三伏天在这里打昏转转,说着就转到了名气很大的泰安市。我在泰山脚下站立许久,凝视着如刀劈斧削的峭壁,想象这是远古洪荒时代,盘古老人在宇宙蛋里睡醒了,一伸手一蹬脚,将浑沌天地蹬得雷电大作、山洪暴发。在地平线以远,洪水上涨奔腾,将尘世淹没得无影无踪,所有日月星辰绝望之际,一座山峰突兀而上,直接天齐,缓缓而坚定地挺拔,长成人世的生命山峰,将万物栖息于怀里,躲过苦难,直迎重生。这座伟岸的山,叫泰山!泰山被奉为“五岳之尊”,其崇高地位远在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诸峰之上,是不可撼动的。华山险矣,衡山酷矣,嵩山绝矣,恒山奇矣,然在庄严的泰山面前,它们似乎差那么一点自信与气质。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安邦定国的皇帝目光就不时朝泰山方向注视,他们或在国力大增之年或在内忧外患之际,总是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动用大自然的力量增添国威,长保丕基稳固,福佑社稷太平。皇帝这一看,还看出了名堂。史载,为了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皇帝在泰山顶上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的小山丘设坛祭地,福泽大地以报地恩。封禅和朝拜泰山是神圣大事,也是皇帝膜拜苍天君临天下的象征。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而史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封禅改为祭祀,清乾隆皇帝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山顶。今天看来,封禅和祭祀泰山大典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鼎力为统治阶层服务,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我爬到泰山“南天门”已是大汗涔涔,再艰难地攀上石梯进入“玉皇顶”时已喘不过气来。呆坐石头上,用眼睛打量香火缭绕的石敢当中间刻有“海拔1545米”表示泰山最高峰的刻度。梵音中,有青年买锁挂在石敢当四围铁链上,祈求家运、财运、桃花运久久不断。玉皇观内,善男信女磕拜稳坐龛中的玉皇大帝,聆听他法力无边的教诲。我站起来,拖着疲乏的身体走进道观,三叩首,祈祷家人健康、平安、快乐。忽然山顶飘过浓雾,人行山道恍若仙境。此刻,我眼前次第翻飞过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啼血的子规,奔月的嫦娥,黄帝逐鹿中原,嫘祖西陵制衣,大禹九洲治水,孔子周游列国,老子撰述《道经》,庄子“大鹏垂翼”,秦始皇统一中国,李白谪仙下凡,杜甫悲怆而歌,王维空灵出世,欧阳修词章冠绝,苏东坡才华横溢,李清照大音希声,关汉卿这颗“铜碗豆”蹦哒而来,曹雪芹这位天才独步千古·····泰山,你今天在召开盛大的“蟠桃会”?各方神仙出界,多路豪杰相逢。泰山不语,我亦无言。自古以来,天之大相对于一片云,河之阔相对于一滴水,地之遥相对于一寸土。极繁相对至简,浓荫相对空明,聪慧相对笨拙,喧嚣相对孤单······在泰山眼里,竟不过是浮云。我母亲在世时常说一句话“天大由天”,我是否也可以补上一句“山大由山”呢?在世人眼里,泰山是尊大神,而我们所能做的,是老老实实地敬畏它,供奉它,恳求它为人世间带来丰收带来和平带来幸福,舍此而不能再言其他!
到河南、山东文学采风,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孔子!转到山东来,我也是心旷神怡许久了,不是吗?山东梁山泊落草为寇的108位英雄,还有微山湖上的优美琵琶声···这些足以吊起我好奇的胃口,“去山东!”心灵的呼唤一直未能平静,我也期待这一天的早早来到。远远望着孔庙大门不进,我怕这片浸透远古文明史的土地,给我太多感动!史载,“曲阜”二字见于《礼记·明堂位》中所述“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孔子当年诞生于曲阜还有一段曲折甚至不可思议的故事: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年老的叔梁纥娶年青的颜征在为妻并生下孔子,当时颜氏从尼山祈祷下来途中临产,将孔子生于洞中,孔子落地时相貌丑陋,头顶如洼,头高脑门低,故取名丘,他生于尼山又在家中排行第二,取字为仲尼,仅此而已。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的老夫少妻,产下万年唯一而珍罕的孔子,我们中国人明白,这不同凡响的一天擦亮了人们混沌的眼睛,也拂去世界历史上蒙垢的阴翳,使之不断洁白不断明亮!孔子早年命苦,三岁就死了父亲,其母在困苦中拖着孔子离开陬邑迁到鲁国都城曲阜生活。曲阜这地,在规整的城墙内保存着完好的周王朝礼制,文化氛围熏陶孔子自幼苦读诗书的志向,这个穷人家的孩子,成人后在热闹的队伍里当过吹鼓手,任过管账目的小吏和下田间管理牲畜的小官。他在青春勃发的年月,曾向老聃问礼,从那位银发飘拂的大师口中寻求解开世界谜底的答案。孔子当县官也晚,到51岁才任汶上县中都宰,他干得起劲,德礼兼施,政绩突出,成语“路不拾遗”便出自孔子在汶上县的任上。孔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之一是培养了“七十二贤”与“三千弟子”,他的弟子们根据孔子言行辑录成编的《论语》一书,将他对世界的伦理、纲常、秩序、文学、历史、宗教的深刻认识概括,归纳,提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孔子被阳货围困过,落难中如一只惶惶然的丧家犬被人讥笑,他还因治国方略无人赏识而黑夜长叹·····我们说这一切并不重要,今天,海内外有一部《论语》就足够了,海内外各个地方的居民,从珍稀的《论语》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与掌握了做人的尺度,读一读这些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我们无不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些醒世良言,无不放射普天下晶莹而通透的光芒。孔子的伟大也在这儿,他如邻家大叔亲切,又如天上神仙灵异。今天之蔚蓝中国,云朵更白,蓝天更亮,河水更绿,人民更好···正遐想间,抬头一看,孔庙里的柏树苍翠欲滴,宣泄万年长青,似有雪亮的阳光从老树皮中滴下,生动、饱满、丰盈,象征着孔子精神不死!神州正气凛然!
我准备从曲阜进入另一个省份,动车票已订好,谁知山东作家在微信上看见我在山东的照片就挽留我再上济南,喝喝酒,叙叙旧,尔后离开山东。我最后接受了几位好意又返回济南,他们把房间订好,陪了晚餐后,王海峰兄又带来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签名送我的近作《独药师》,唯此我只有感谢的份了。海峰兄忙于公务,他托高密市知名诗人李丹平兄对我全程接待,这又是一个热心肠的胶州汉子。他与高密籍大作家莫言是娃儿朋友,在生长红高粱的土地上长大,混得厮熟。丹平告诉我,莫言是从高密走出去的大名人,尤其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故乡对他很是敬重,又是保护旧居,又是开辟纪念馆,并在东北乡划出偌大的土地种植红高粱,供拍电影电视的部门使用。说着,丹平陪我下车向莫言旧居走去,这是一座简陋的用泥土糊抹的小院子,进门横着一排低矮的泥屋,有五间,每间窄小,有的仅容一道炕头,上铺篾席,席中置几,摆放碗筷什么的。其他房间搁农具,过道狭窄,仅能一二人侧身经过。我注视着炕上,莫言于1955年就出生在这里。后来莫言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大导演张艺谋携女主角巩俐来此地拍电影《红高梁》,几个月拍摄之余,张艺谋、莫言、巩俐等常挤在炕头研讨剧本分镜头,很接地气。“电影大获成功”,丹平兄介绍道。说到诺贝尔文学奖,我谈几句看法,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一直是弱项,虽然曾有外籍华人赛珍珠,高行健获过诺奖,那毕竟是隔了一层皮,与中国没一毛钱的关系。莫言获这个诺奖的意义不同,他是中国本土意义上第一位拿这个奖的中国作家,就凭这一点,莫言堪称了不起。还是我一位朋友一针见血: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各国作家共同在乎的一个奖,而国内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在乎的一个奖,区别就在于此。
莫言旧居很质朴,在辽远的胶东大地上晃动勤劳、坚韧、乐观而聪慧的人们的笑脸,也反映广阔土地上茂盛红高梁的身影,在这里,我沉醉其中,久久分享高密东北乡永远的快乐!
公元2016年8月11日至8月16日原创于山东齐鲁大地
作家简介:岳定海,四川盐亭人,长居四川绵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绵阳市新闻单位。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兼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散文创作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四川省嫘祖文学院院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老作家书画院院士,《格调》杂志编委,《西南作家》编委,《嫘祖文艺》编委,《船波文艺》编委。
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3部,代表作系《岳定海散文卷》《蜀境》《劳动之歌》《岳定海文学课》《小史记》《人民》《秋风萧瑟》《庚子暮春文稿》《岳定海思想录》《大盆地》《灵魂在高处》《生命激情》等。他先后在《诗刊》《诗潮》《青春》《江南》《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文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工人日报》《现代散文精选》《天津文学》《四川文学》《散文选刊》《鸭绿江》《海外文摘》《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南文学》《青海湖》美国《世华文艺》《西南作家》《格调》杂志《中国乡土文学》等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首届《格调》杂志美文奖”,“盛世南充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大美南部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四川省报纸副刊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奖项。作品收入《中国散文年选》《当代散文文本》《四川散文大观》《川鲁散文选》《川冀散文选本》《川黔散文选》《汉语》《胶东散文年选》《文学绵阳》等选本。
岳定海辞条入选【中国作家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