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义军威震黄蓬山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夏。黄蓬山崇鸣寺发生了一起血案,陈友谅最敬重的师父静空法师被朝庭鹰犬残酷杀害。消息传到县衙,任职录事小吏的陈友谅急忙赶回黄蓬山。他迫不及待地向武友柳涛、范洪君询间师父被害的经过及原因。原来是因为崇鸣寺供神用的刀枪弓箭“没有以土木纸彩假物代之”,而是用的实物,因此就触犯了朝庭禁令。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害怕汉人、南人造反,曾立下禁令:一旦发现有人偷藏刀具,杖罚五十七,私藏枪或刀、弩10件以上,就得被处死。他们丧心病狂地将民间的刀、枪、剑、弓都收缴销毁,甚至民用菜刀也由铁刀改为竹刀(用竹片代刀)。崇鸣寺是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85年),由高僧马祖道一禅师创建的。正殿供奉的三尊铁佛,高约七八尺。从建寺起,寺内供奉的铁佛都是用真刀真枪护卫。一千多年来,这规矩一直未变。因为在这里供奉的刀枪弓箭都称作“法器”。)可是县尹不听静空法师的解释,武断地指控他私藏兵器,是为侍机造反,因而乱杀了无辜。陈友谅得知实情,杀师仇、民族恨顿时涌上心头。他在心里暗下决心:推翻暴元,驱逐鞑子,救民于水火!
武友柳涛愤恨地说:“当今全国上下,各路豪杰四起,你,友谅兄,我们拥戴你!扯旗造反,驱逐鞑子,恢复我大汉江山!”
陈友谅冷静地回答:“反元是我们共同的志向,但得先制造武器,筹措粮草、马匹、资金。我们先秘密打造武器,等时机成熟时再商定起义的亊。”
接下来,在陈友谅等人的谋划下,黄蓬山办起了一个打金场。打金场选定在走马岭至却月城的小路边,距走马岭约三十丈。他们到附近各村请来了铁匠师付,搭起了帐篷,升起打铁炉,说干就干起来。白天,锤声叮当;夜晚,灯火通明。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锻造,终于造出了一千多件兵器。接着,他们打土豪、渔霸,筹集黄金白银百万两。张定边又组织一千多渔民进行军事训练,为起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八月十四日,黄蓬山秘密打造兵器的事情泄了密。县尹派兵到黄蓬捉拿柳涛等人,形势十分危急。十五日,中秋节,陈友谅赶回黄蓬山,他带来了过中秋节的⺝饼,挨家挨户发给渔民。月饼中内藏“今晚杀鞑子”的纸条。晚上,一千多名渔民打着火把,拿着武器在崇鸣寺聚集。首先,陈友谅率领各将领举行传统的起义仪式:斩白牛、杀白狗,以祭天地。接着,陈友谅带着大家头缠红巾,手握长剑,高声宣布起义。义军将士们头缠红巾,手握兵器,斗志昂扬,士气高涨,齐声高呼:“誓将鞑子斩尽杀绝!”
这年,陈友谅31岁。
( 陈友谅影视作品形象)
八月十六日清晨,义军一举包围了沔阳县尹派来镇压黄蓬山农民起义的官兵。陈友谅一声令下,上千义军将士一阵猛攻拼杀,将官兵斩杀殆尽。
陈友谅在根据地黄蓬,采取“兵农相兼”、“陆耕水战”的策略,鼓励义军战士们闲时种田、捕鱼,战时拿起武器杀敌。这样,既确保了供给,又能随时应战,因此屡次击溃元军的“围剿”。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陈友谅的义军已发展到二万余人,占据了大江南北的蒲圻、嘉鱼、汉阳的沌口,监利等大片土地。第二年二月,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率领五万水军溯长江而上,进剿黄蓬义军。陈友谅率领起义军将士苦战两个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转移到大湖中隐藏,以待时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元末红巾军头领、蕲州罗田人、“天完政权″的领袖徐寿辉,派手下的领军倪文俊,攻占沔城,陈友谅得知消息,见时机已到,便立即率黄蓬山义军投奔倪文俊。倪文俊见陈友谅文武双全,便任命他为书椽。部队归入红巾军。攻进沔城后,陈友谅终于给自己的三叔陈一平报仇雪恨,斩杀了沔城恶霸马一刀。从此,陈友谅追随倪文俊一路攻城掠地,拼死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提升为左将军,后来又晋升为元帅。陈友谅成为了一代光芒四射的抗元英雄,成为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杰出领袖,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