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五首)
诗/刘敬清
虽然同为瓷
瓷有千万种,但成型路径基本相似
——捶打、定型、烘烧
不同的是,这一过程中
有的变形、碎裂,成为废品
大多都能成为合格品
成为上等品的较少
成为上上之品的就少之又少
不管哪种瓷,内空越大声响越亮
反之声响越小
装满世俗之物后,都变得深沉起来
像城府很深的样子
再想敲响它就愈加的不易了
要么它碎
要么敲击者喊痛或伤
我欣赏瓷未盛物之前或许介于此
介于它的原声
且怎么敲,它就怎么回应
其声悦耳又清新
一只瓷的成型路径原本不易
之后还要被人以敲击的方式来鉴别
就更加不易
其实不易的还在后头
——用处不同,命运随之不同
比如用来下便的,就成了便瓷
用来装饭的,就成了饭碗
用来泡茶的,就成了茶杯
用来盛酒的,就成了酒盅
它们中间有的受冷落,有的受热捧
那些历经岁月的孤品珍品
就不是普通的瓷了
谁还敢敲击?即使看也得保持距离
且不得轻易评论
哪怕端坐于高台之上
仍要里外三层守护
确保它们任何情况下安然无恙
瓷的差异性
公开的秘密:瓷分三六九等
不同的瓷,其待遇迥异
不同级别的瓷会得到不同级别馆藏
比如国瓷由国馆造册珍藏
普通瓷流落民间,成百姓家一员
它们被淡饭粗茶供养
有时还风餐露宿,遇境况差的
被叫化子捧着流浪四方
更大的差别在于破损之后
那些造册馆藏的瓷
会被精心修复;普通的瓷就不同了
继续将就着用,只要不嫌弃
斟过塞酒的瓷碗
我在想
那只瓷碗斟酒后会不会脸红
会不会生出怀念
又会不会醉,醉后会不会断篇
斟酒之前敲过它,声音清纯
如新亮的童音
斟酒后,声音就变得沉闷起来
宛若一个人的中年
再见面,它怀中多了醉人气息
属于洗不去的那种
几经风雨岁月也涤荡不尽
像生了根
仿若我的弟兄。开始同情起它
隔三差五安排它们相见
让塞酒坐在它怀抱卿卿我我
彼此怜惜
我这局外人,也时常因此而醉
且醒后捶胸顿足
它镇定自若,始终沉浸在
往昔的酒香里
瓷碗的痛
喜欢独自依窗凝视夜空
与明月,似两个彼此相望的离人
你本是塑者心中的宝贝
离窑之后却淡饭粗茶,四处漂泊
明知伤不起
又免不了,被人没轻没重地敲击
不敢碎啊!碎了
就一文不值,辜负塑者全部心血
渐被岁月剥蚀为古董
每至夜深人静,老回味成形的痛
独处的瓷瓶
插花吧?嘘——
违我本意,更改变我的初衷
盛满风呢?虚的
留不住:来无影,去也无踪
那就装月光?不敢啊
常常愁肠百转,其苦倒不出
若非要有所收纳
那就储露吧!否则宁愿空着
空,是我本心
如此,便能保持纯粹的声音
作者简介:
刘敬清,笔名:东方风,男,60后,部队退休干部,江西于都人,现居南昌。诗作见于《诗潮》、《华语诗刊》等纸刊、和《新世纪诗选》、《2017江西诗歌年选》、《新世纪江西散文诗精选》等选本,获过若干地方或民间的诗赛奖项。诗观:咀嚼苦涩文字,吐露诗的芬芳。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