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你从容看人生
——对话一棵树
文/孙敬文
你从哪里来,我不知道;是谁把你移到这里来,我不知道;至于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到这里来,我更是无从知道。
我只知道,三年前的九月,我调到实验中学任教的第一天,就看见你孤零零地站在学校那座三层艺术楼的背阴处。从此,就再也不能忽略你的存在、忘怀你的身影。
你就那样站着,沉默又寂寥。风来了,雨来了,也有颤栗,也有浸润;冬来了,夏来了,也有郁闷,也有清冷。
一任身外阴晴雨雪四季轮回。你,既没有白杨冬夏变换的叶生叶落,也没有垂柳风中雨中的长发飘舞;有的,只是那一种出奇的沉静——日日像是怀思,又像是回想。
你是在怀思作为树所具有的生命历程吗?你是在回想往昔的故土岁月吗?
你呀,本来就是大山的骄子,云雾的伙伴。你的位置,本应该在沂蒙峰顶的上下左右,与千百伙伴一起,装点群山,享受日月的恩遇;本应该在泰山高处的悬崖峭壁,搏风击雨;或三两成群,或独立峥嵘,尽显立地顶天的阳刚气势。
可是,如今你却在这里!三年了,我就没看出你长了多少。还是那一身斑驳的伤痕,还是那不多的三五主枝。其中,底部朝向西南的一枝已经断裂枯死,除此以外的枝头,还是那丛丛绿中带墨的密密松针,让人觉得你既没有衰老,也没有年轻。
甚至,你连阳光都无法充分享用。每天的阳光,大半都被南面的艺术小楼遮挡了去,你也是默默承受下来,丝毫不改你枝头的一抹深绿。一如当年流放江边的屈原,岭南僻野行吟的苏轼,西伯利亚受难的倔强囚犯,无论伤在身上还是伤在心上,那节操品格却任谁也无法更改、夺走。当雪压枝头的时候,偌大个校园里,只有你,作为伟岸不屈的树,伴着脚下的灌木冬青,留给这校园一片绿色,一片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正像幸福的人们难以体味不幸者内心的痛苦一样,今日校园里忙碌于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们,本就是一直在幸福中成长的大孩子们,很难读懂你的情怀,你的忧伤;你也从来不在乎世俗的赞美与廉价的同情。当年搬运工从山上挪走你,为了方便,那一处处刀斧的伤痕至今让人触目惊心,可你绿色依旧;离开了云的爱抚风的亲密雾的安慰伙伴的相陪,独自忍受着钢筋水泥的遮蔽与清冷,可你绿色依旧;甚至失去了往昔故土上枝繁叶茂的风采,日日领受的只是一群大孩子的忽视与冷落,可你绿色依旧!你究竟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一股沉稳大气,这一副博大胸襟?又是怎样修炼得到今日这般荣辱不惊、超尘脱俗的淡然情怀啊?
我不能不为你心痛了,我不能不为你折服了,我不能不对你致以深深的敬慕和景仰了;你呀,这一株来自另一“世界”的松!
孙敬文,山东省平邑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有文章先后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诸报刊。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