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弟弟拉卤虫
家住东方圩时,盐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盐场从以往的单一的只靠产盐,发展成为多种经营机制。盐场的领导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社会,他们需要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成立了养殖公司,将盐场周边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建成对虾塘。养殖公司的成立,即能解决了盐场子弟的工作需求,又能将闲置土地得以利用,一举两得。并且养殖对虾的兴起,也带动了一些副业的开展,例如拉卤虫给对虾塘作饵料,这一项副业的产生,能使以往生活艰难的人家从此甩掉贫穷的帽子,走向富裕之路。
盐场特有的咸水中生长着一种小生物 —卤虫。卤虫,这种小生物体形小,颜色深红,在没有成熟的卤水里蠕动顽强的生活着。每逢下雨天,卤水遇到雨水,就会生长出这种小虫子,而且是特别多。因其形状像小虫子,故被命名为卤虫。当时,养殖专家研究发现,卤虫是对虾幼苗最好的饵料。这一发现给长期生活贫困的盐场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增长了盐场人额外收入,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那时一斤卤虫能买三毛多钱,老盐场人用麻虾网一个上午能拉一百斤左右,就能赚上三十多元钱,在那时的三十多元钱可不是小数目,一个夏季,一个棒劳力能赚一千多块钱。比一个盐工全年的工资还要多。所以,拉卤虫成了一项赚钱的好来路,到了春天天暖,盐场人们争先恐后都去拉卤虫。
那个时候,我们家二哥已成家,搬到了东二圩当上了领滩手,他看到别人家拉卤虫改善了生活,也急得要命,可惜家里没有麻虾网,干着急,我也看到了别人家能轻松赚钱,只好眼睁睁看着没办法。我和弟弟逮点鱼虾,解决了吃菜难,赚点小钱,根本没法和拉卤虫比!
焦急地待在家里,很快冬天来临了,那一年天气很冷,我在家也闲不住,就把大姐家的平网拿来家到盐河里拉白米虾,那一天天气特别的冷,我被冻得瑟瑟打颤,刚好被路过的深港木工刘文建老师傅看到,老人语重心长对我说,小三子呀,狗伸舌头你不动,鸡伸爪子你乱慌忙呀!当时我是脸都红了。老人的意思是拉卤虫赚钱的时候你不去,拉白米虾这种冬天吃苦的事你反去干。刘文建老人的话对我的刺激特别大,我下定决心第二年拉卤虫时一定要好好赚一把。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要自家做一个麻虾网,下一年拉卤虫赚钱,父亲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气得我要命。只好去和二哥商量,二哥说,好办,麻虾网的事我替你想办法。二哥家旁边有一家人家,家主叫王丙元,他家就有麻虾网,王丙元老人年岁大,生病在家不能干重活。二哥就买了一条烟送给王丙元老人,让他把麻虾网借给我们,王丙元老人也同意了。二哥将借来麻虾网的事告诉我时,心里好一阵高兴,我要实现我自己赚钱的梦想了。
春天的来临,也是养殖对虾的开始,人们也陆陆续续上滩拉卤虫了,我和弟弟商量着,能和我一起去拉卤虫吗?当时弟弟有十多岁,他也愉快地答应了我,做好了一切准备,第二天就出发拉卤虫,拉卤虫要起早,一般是四点多钟就要出发,弟弟还小,起这么早根本就不习惯,为了赚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早上,天还黑潺潺,我就叫醒弟弟出发了,拉卤虫的地点就是二哥领滩的滩地。
拉卤虫要准备一些工具,例如,用塑料布做成的袋子,装在化纤袋子里,好装卤虫。二嫂为我们做了两条,一条袋子大约能装六七十斤左右,两条袋子能装一百多斤,一天能拉这么多卤虫也就心满意足了。到了滩地,一块块养水滩里都有卤虫,找好一块养水滩,我让弟弟在前面拉绳,我在后面整理网具,配合得也还不错,第一天就拉了一百斤左右,我们把卤虫装在袋子里顺着沟渠拖到对虾塘,养虾的人争着要,我把我们拉的卤虫卖给了一户养殖承包户,卖了三十多元钱,那家人给了现钱。当接到这第一次赚来的钱,心情特别好,十一点就早早回了家,当我将现金交到父亲的手中时,父亲睁大眼睛不敢相信,一副吃惊的样子。他将钱装入怀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那愉快的心情了。

从此拉卤虫就成了我和弟弟每天的一项必备工作了。母亲很是疼爱孩子,每天她老人家早早就起床做好饭让我们吃,不让我们空着肚子去干活。父亲也与以往不同了,每天上街买菜,除了买蔬菜外,还顺便买来鲜红的西红柿和白糖,在我们拉完卤虫回家后,能够吃上白糖腌西红柿,是既解渴又暖心,我和弟弟每天拉完卤虫回家,找来一张床席铺在地上,躺着休息,吃着糖拌西红柿,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后来,拉卤虫的人越来越多,能拉的卤虫也越来越少,从一天拉一百多斤到六七十斤,不过,一天能赚十几元钱也不错。弟弟年纪小,渐渐体力不支显露出吃不了这样的苦的苗头,我是不断地给他打气,鼓励他每天坚持着,现在想想也真是好心疼呀,也怪当年岁数不大,不会疼爱弟弟。记得有一次,拉满了两口袋卤虫,我在洗麻虾网,让弟弟先拉着卤虫袋在沟里先走,他不知是想快一点走,还是一时兴奋,把个卤虫袋挂在石头上划坏了,一袋卤虫漂走了气得我要死要活,就缺挨打了,吓得弟弟不敢吱声,想笑又不敢笑。现在想起来还是颇有些感慨哟。

东二圩小组组长孙永林当时曾要求每个拉卤虫的人每天交点滩地费用,留着雇人修理被拉卤虫时损坏的滩地。因看在二哥的面子以及我们两个孩子干活不易,对我俩从没有收取过费用,今天想想还真得要感谢孙组长当时的照顾了。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这样理解,所谓的早当家就是早吃苦呀,看看现在的孩子是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别有一番感慨。弟弟小时候能吃苦耐劳,现在还一直保持着,五十开外的人还在为自己的家尽心操持,尽情打拼。一刻都不能闲着,生活的担子一直重重地压在他的肩上,令人心疼心痛。亲爱的弟弟,愿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事连连,不再辛苦,更好地享受着甜蜜生活。
2022.11.21


作者简介:刘荣君 江苏连云港市人,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喜爱中国文学,写些身边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