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秋
鹿剑林
虽然季节的脚步已迈过冬的门槛,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时值深秋。
从夏末开始,非同寻常的忙碌持续了三个多月。这段时间,常常处于高度紧张、心情焦虑的煎熬之中,身心疲惫,麻木了季节与风景的变换。昨夜一场秋雨,空气清新明澈了许多。今日周六,忙完公务已近中午,心心念念的北湖近在咫尺,下午没有要紧的事,索性到景区走走。从中门进来,道路略带弧度,两侧的法桐树梢勾画出金黄的天际线,路面铺满褐色的落叶,天空的灰云遮住了太阳,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湿地,芦苇密密实实掩盖了水塘,间或有一块一块的荷塘,残荷稀疏,焦褐色的茎杆擎着卷曲了的枯叶,倒映在浅水中。风缓缓拂过,树梢飒拉飒拉响,一片片半干的树叶飘然落下,像硕大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芦苇、蒲子、茅草往一个方向弯了腰,苇丛中水鸟的窃窃私语若隐若现,时不时有成双成对的野鸭在水面游弋,空中是色彩斑斓的树叶、遒劲伸展的枝干和形态变换的云,四周是萧瑟的秋景,发际吹着并不凛冽的风,耳畔飘来算不上婉转的鸟鸣,景区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就让我一个人独享这安静天籁和油画一般的秋景。心绪渐渐舒缓,肌肉和神经也松弛了许多。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把自己融进这片天地自然,细细体味深秋的斑斓与萧索,一股酸楚涌上心头,我几乎哽咽,喉咙里满是苦涩。家事国事天下事,老人孩子亲兄弟,同事同学老朋友,责任压力和委屈,信任鼓励与质疑,一时间五味杂陈,沉积在心,无处诉说。突然觉得自己就像这季节的一棵树,在骄阳和雷电中逆势成长,月光下诗意浪漫,夕阳里静默辉煌,暗夜里独饮孤独,风雨中兀自坚强,时时激励自己:无论怎样必须挺住,必须把所有的枝干奋力向天空伸展。这也许是五十岁男人的共同感受吧,人生已进入秋季,衰老与病痛,无奈与失意,萧索与沉寂在所难免,你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接受。天马行空的思绪一如半阴半晴的闲云,漫无目的,不着边际。时间已是过午,我也走到了景区的深处。一条弯弯曲曲的东西道,两行几乎落光叶子的白蜡树,路的尽头是水域辽阔的北湖,湖的尽头是灰蒙蒙的天际线。这条东西路紧挨着废弃的高尔夫球场,有绿色的铁丝网相隔。透过铁丝网能看见高低起伏的树木、草地、苇塘,是一片特立独行的园林。园林里的树木色彩缤纷绚烂,黄金般闪亮的银杏、石榴,红黄相间的海棠、樱花,深褐色的水杉、紫叶李,红彤彤的黄栌、乌桕、五角槭,每一片树木都自成风景。这斑斓的色彩吸引眼球,我搜寻着能迈进园子的入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园林的西北角,铁丝网被剪开一个洞,刚好能钻进去。四下里不见人影,我不妨也做一次“探险家”,欣欣然屈身进入园子。
园子里果然风景迥异。荒凉的草坡,两道车辙延展向远方,静谧的水塘绵延狭长,更像一条蜿蜒曲折的河,受到惊扰的雉鸡腾空而起,绚丽的翅膀掠过树梢,成群的野鸭噗通噗通跳下水,慌忙游进苇丛深处。这是一方人迹罕至的领地。我怀着一颗猎奇的心,步入园林深处,随手采撷色彩艳丽的秋叶,贪婪地吸入空气中的奇异果香,那是一片木瓜树林,一个个熟落在地的木瓜散发着天然芳香。
我在移步换景的美丽园林中徜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心甘情愿被这自然风景疗愈,虽然饥肠辘辘,仍然不愿离去。何处是最美的风景?哪一段是没有缺憾的人生?唯有满腔热忱,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留心每一处风景,于平常之中发现美,让生命不断丰富、沉静、温润、感动。待我步出园林,天已放晴。我看见一只白色的大鸟划过天空。
鹿剑林: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鲁艺》杂志编辑,诗歌散文见于《山东文学》《星星诗刊》《作家天地》《散文百家》《当代散文》《西部散文选刊》《鲁艺》《家园》《人民公安报》《齐鲁晚报》《联合日报》《济宁日报》《济宁文艺》《东方文学》等报刊,多次在全国和地方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
张淑芳:济宁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中心运营总监。资深记者,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爱生活、爱工作、爱朗诵、爱演讲、爱写作。2017年获得首届中国城市台广电实战专家团总监特训营“十佳学员”称号!近年来,十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
听音频请进入《鲁艺期刊》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