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种甘棠翰墨香
——李德文先生风景联赏析
文/段文华
年逾花甲的李德文先生,原系政协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员会主席、城步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城步县楹联协会名誉会长、政协邵阳市委员会副秘书长、邵阳市楹联协会副会长,现为城步县老年体育协会会长。他是一位多才多艺、德艺双馨的好领导。他平易近人,办事雷厉风行,呕心沥血造福桑梓,深受百姓爱戴。
李德文先生演讲条分缕析,讲话幽默风趣,文章文风简朴、文采飞扬,书法自成风格、飘逸潇洒,诗词合辙押韵、通俗晓畅,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于日理万机之余,钟情国粹楹联,并充分利用这一艺术奇葩,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深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对联学刊》(原名《潇湘楹联》)、《邵阳当代诗联选》、《邵阳楹联》等书刊均登载了他吟咏城步苗乡风景的佳作,可见李先生对生于斯长于斯成功于斯的锦绣苗乡之深厚感情。他还有一个别于其他领导的特点,即题词喜用国粹楹联,既言简意赅,又朗朗上口,妙不可言。
下面就李德文先生题写的几副城步风光联浅析如下:
题城步县城门楼:
三千里苗疆,物象光华,称奇桂北;
五百年县治,人文蔚起,饮誉湘南。
联句高度浓缩了城步的历史人文、地理位置、面积、风光景物等特点。正在申报国家公园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山奇水异,风光独特,遐迩闻名,地处广西龙胜县北面,故赞“称奇桂北”。城步地处湖南西南部,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建县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且地灵人杰,文物名胜众多,如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出生地、明朝开国大将蓝玉故里、闻名全国的儒林肖宅隐字联“门垂碧柳;宅近青山”,以及孔圣庙、利济门、白云奇洞、苗乡古八景、白云湖千岛泽国、罕见的东晋千年古杉、珍稀的国宝银杉、原始的十万古田和两江峡谷、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南山大牧场等古迹胜概,影响深远,故有“饮誉湘南”之称。文字洗练,言简意丰,乃此联的艺术风格。
从下面这副咏赞城步苗乡的84字长联,更见李德文先生创作对联的非凡功力。联文为:
越城岭上,雄峙卅六峰,峰峰青似黛,看春吐芬芳,夏呈娇艳,秋怀丰硕,冬饰晶莹,百韵千情,四季风光收眼底;
苗寮寨边,幽环卌八水,水水绿如蓝,喜东迎朝旭,西接彩虹,南纳祥云,北来瑞气,民纯俗朴,万家忧乐揽胸间。
该联字字珠玑,环环紧扣,一气呵成,且情景交融,内涵丰富,高度概括、艺术地写出了城步苗乡的地方特色。上联写了位于五岭中“越城岭上”36座奇峰的四季美景;下联写了“苗寨架寮”(即城步苗寨“吊脚楼”民居)边48溪水“靛蓝”色彩,及作者由衷赞美家乡东西南北的壮丽风光。句末抒发了作者“四季风光收眼底,万家忧乐揽胸间”的崇高襟抱。上、下联间,又分别用“看”、“喜”两个领字,引出四季、四方景观,看似寻常的两个“领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无之则失去了对联的连贯性。联中“卅六峰”、“卌八水”,乃作者对苗乡有名的36座奇峰、48条清溪的概写,极言奇峰秀水之众多,虚实映衬,独运匠心。上、下联用的“吐、呈、怀、饰、迎、接、纳、来”等动词,生动贴切,且平仄相对,如用其它词语代替,则难收此艺术效果。至于上联用的“芬芳、娇艳、丰硕、晶莹”四个形容词,下联用的“朝旭、彩虹、祥云、瑞气”四个偏正式名词构成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艺术画卷,更是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视觉冲击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李德文先生为城步苗乡近年新建的南湖公园上的“清风亭”、“絮语题”各题了一联,亦可圈可点。
题清风亭联:
五峒风清,荡涤千般愁绪;
三苗景丽,铺开满圃芳华。
是联中的“五峒”、“三苗”均特指古韵苗乡。“五峒”,是指昔日城步的扶城峒、横岭峒、莫宜峒、蓬峒、拦牛峒。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尚书》记载,苗族是古代“三苗”部落后裔。是联上下联中“五峒”对“三苗”,“风清”对“景丽”,“荡涤”对“铺开”,“千般”对“满圃”,“愁绪”对“芳华”,对仗工稳,平仄和协,全联意境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佳构。
题絮语亭联:
青天朗朗,月色如银宜把酒;
碧水悠悠,江声似韵好抒怀。
该联有声有色,意境开阔,融融月色下把盏临风,听涛涛江声奔流不息,借景抒怀,絮语绵绵,好不开心快意。德文先生此联蕴涵丰赡,韵味无穷矣。
限于见识和水平,笔者“赏析”的这几副风光佳联,也许未析在点子上、赏在精彩处。不妥之处,敬请方家读书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段文华,笔名乐耕斋主人、乐夫,生于1965年10月,中共党员,现为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希望小学高级教师,原办公室主任,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理事、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城步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诗词楹联作品入编省内外报刊、书籍、网络微刊,有诗联作品获省内外等级奖,部分作品镌刻悬挂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