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的力量(杂谈)
原创首发/韩广华
前几天,在县城与几个以前在乡镇当农民通讯员的挚友相聚。四季交替,时光流逝,当农民通讯员距今已近40年,他们都各自回忆着当农民通讯员时的酸甜苦辣。一个文友说,那时,我们当农民通讯员的月工资是30元。为了发挥我的写作特长,我不分昼夜的写呀写呀,那时写稿有稿费,在县广播站用稿一篇给五毛钱,市以上新闻单位,每篇稿费五六块钱,国家级新闻单位用稿每篇十多块钱。为了尊重别人,我一般都把党委秘书的名字写在前面。有一次,报社来了25块钱的稿费,秘书盖章后私自去邮局把我的稿费取出后,装进自己的腰包。于是,我心里有些不愉快,便对秘书说:“我写稿每次都把你的名字写在前面,而来了稿费你又私自取出装进自己的腰包,这样做是不是对我有点不尊重”。他说:“你是农民通讯员,就得听秘书的”。这时,我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2006年,莒南县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委、市府决定在郯城县召开一次由各县区、镇街党委书记参加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经验交流推进会议,莒南县岭泉镇党委书记代表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在会上需作经验交流发言。岭泉镇是莒南县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示范乡镇。岭泉镇党委陈书记又是在县府任秘书多年,是有名的笔杆子,这篇发言稿理应由党委秘书去写,可秘书怕写不好,交不了差,便交给我去写,我也担心写不好,就没敢应这差事。可转来转去,还是把这“担子”压在了我的肩上。我接到任务后,便提前回家,理顺写作思路,从晚上7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6点,终于把发言稿写完。7点多又把发言稿打印出清样,待上班后,让党委书记审核通过。上班后,我和分管计划生肓的副书记、计生办主任一起去陈书记的办公室审核,等待陈书记的一锤定音,我把发言稿交给了陈书记,他连看了三遍,并且连标点符号也一同审核修改。最后在发言稿中添了一句话。他说:“广华,你写的这篇发言稿,写的很好,我估计你一夜没有睡觉,我说,陈书记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在县府办公室当了多年的秘书,连这点事还不知道?搞文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接着对计生办主任说:“让广华回家休息三天,再叫他回来上班,这体现了对他付出的认可和对他的尊重”。听到这话,我心里万分感激陈书记,直到现在,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尊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上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应的尊重。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事业的强者与弱者和所有生活中的幸运者与不幸者。

尊重,是一缕春风,是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帖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妾、苛刻、潮讽、打击、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尊重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尊重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作者简介:韩广华,山东莒南人,中共党员,机关工作。从事新闻报道、材料撰写三十余载,先后在县广播电台、《临沂日报》丶《大众日报》、《中国人口报》、《农民日报》、《农村大众》、《山东人口报》、《致富月刊》、《党政周刊》(中廉在线)等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发表稿件2000余件。期间兼搞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华夏子孙》、《昨日军人》报告文学集。为开拓人生的情感和美的灵魂,我愿苦苦追寻,用文字来报效淳朴而厚重的乡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