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第一次来到福建南部,群山绵绵,低矮柔缓,绿林繁茂,车辆穿行其中就像在绿色云团间翱翔。行云流水般行驶了一个小时,河坑土楼群出现在了眼前,首次看到十分激动。
刷完四十元门票,迫不及待的将车开过石桥进入村落,停在了紧挨桥头的土楼旁边。环视土楼,超极规整的圆形桶状土墙泛着淡淡的土黄色,环状黛瓦的屋顶绕墙一圈搭配的极其合理,特像一个粗壮巨大的野生蘑菇,简单、舒服,令人陶醉。刚走到门口,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迎了出来,很热情的把我们请进大门,走近一看,一圈三层的木制阁楼排列的特别整齐,中间是一个超大的圆形广场,鹅卵石贴砌的花色地面平整而富有一种美感。
老人侃侃道来,说这是我们祖先从河南逃荒到此所建的第一栋土楼,上下三层共108个房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这个村共有土楼14栋,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家这栋叫“春贵楼”,最早的七栋是以北斗七星状布局,五个圆形,一个四方形,一个五角形。这个村的人全都姓张,是一个祖先所繁衍。我们村前些年可热闹了,“爸爸去哪儿”和其它好多电影、电视剧前来取景,你们看,这么多明星都跟我合影留念。顺着他的指向看去厅堂里挂的全是些大大小小照片,看到名星留言才知道他是原来的老村长,怪不得这么健谈,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物。
我问老人这楼现在住了多少人?他说,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大部分都在城里成家立业了,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留守在此。我看着这人去楼空的景象,怎么也想象不出往日住满阁楼的热闹场景是何样貌?
离开春贵楼,沿着村中的小路把最早的七栋楼一一参观,四方楼除了是方形外,其他没啥两样。是圆是方看样子应该是取决于主人的兴趣爱好?也有可能是取决于地形地貌,像五角楼就是如此,本来是很规整的四方形,由于一个角的地基太过松软,就像内让了五六米,便多了一个边成了五角楼。
走出村子爬上了河对面的山头,古村落静卧于山坑坑之间,一条河流绕行穿越,我判断河坑村应该是由此而得名吧?七栋古土楼呈现出一种规整的北斗七星状布局,其他土楼、民舍散落其中宛若星辰,真的很美!
下午四点抵达塔下村,车辆开进古村落,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迎面而来,各种土楼与新式民房相互混杂,沿山沟两侧的坡势而建,错落成阶。河水被拦水坝隔成数段,像几面镜子镶嵌在沟底,夕阳斜射,碧光荡漾。恰逢立冬,这是客家人的重要节日,家家张灯结彩。数里长的村道每隔几十米就装扮一个巨大彩色充气拱门,红色气球散落在村落的上空,在蓝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丽,节日的气氛十分浓郁。这是一个被彻底开发的古村落,街道两旁全是店铺,茶社、餐厅、特产店……满满当当,人来人往,生机勃勃。停好车,踏桥过河,走街串巷,家家开客栈,户户有店面,商业氛围极其浓厚,给人一种古树开花的感觉。
走到村中间,是一个较大的平台广场,靠山坡而建的是祖氏祠堂,祠堂前是一个月芽状龙池,龙池外弧是一圈石柱林,映入水中如钢枪凛冽,自成一景,令人十分好奇。看完简介而知这叫“德远堂石龙旗杆”,是历朝历代走出村子的显赫之辈及德高望重者或孝顺子孙为老人百岁庆寿等等所立,其彰显德才,荣宗耀祖,据说在此立杆的家族会一直兴旺发达。
兴致盎然的转了一个多小时,正准备回住处时,看到路灯杆上的田螺坑夜景图片,神奇之极令人神往。一脚油开上了观景平台。正赶上黄昏时段,四周群山如屏,山坡上的梯田把田螺坑古村落推到眼前,村落中的土楼依“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的理念建造。中间是方形土楼,四个圆形土楼绕于四周,有一种人间天上的神秘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土楼的墙壁如金砖所砌。其很像是四个盛满佳肴的圆形金盘,把一方形汤锅夹在中间,一桌晚宴自然天成。“四菜一汤”的盛宴迷倒了众多摄影师,快门啪啪按个不停。
在夜色中我们摸黑找到了今晚要入住的庆德土楼,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方形土楼。老板娘看上去不到50,超级热情,把我们迎进二楼客房,房内干净整洁,古朴素雅,设备齐全,十分满意。放下行李后,老板娘邀请我们下楼品茶,边喝边神聊一番。她说这土楼距已有280年历史,祖上是个铁匠,家境阔绰。有四房老婆,这是四太太的家室。 老板娘说她老公原来是在武夷山做导游,开放初期,港澳台及西方游客较多,自然来钱较快。有了积蓄后于2008年回乡修缮这祖上传下来的土楼,开发成土楼民宿。
以前生意十分火爆,泰国总理和港澳明星都在此居住过,地方老板、官员更是时常光临,常常客满为患。现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疫情影响今夜只能是你们两人包场居住了。
我说从这楼名及对联看祖上应该很有文化?她说这土楼建造很有讲究,先立石制门框,再张贴楼名和对联,内容即是家训,年年复写,但内容不变,需世代传承。
贴好对联后开始筑墙,下部分墙的厚度一般都在一米六以上,沙石泥土内夹杂些树枝柴草,干透后非常坚固。一层做厨房,二层做粮仓,其外墙上不留窗户以防匪患。三楼以上用于住人,留有很小的后窗,以便观察和防御。顶层的外墙上建有瞭望阁楼以观察匪情。墙内建造一圈木制阁楼,院中必有一口水井。大门门板使用半尺厚的杂木制作非常坚硬,上方通有水管以防火攻。我听完大加赞叹,建筑坚固,有水有粮,易守难攻,确保财产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古人智慧之结晶啊!
她家院子的右手是一栋甚为庞大的圆形土楼,左手是一排有点西式样款的二层建筑。她说圆形土楼这家人祖上特别富有,一次军阀前来征粮,主人紧关大门不理,军官令士兵在周围架起柴火一点了之。 楼顶木梁着火燃烧,竟掉落下来不少金条银元(建房时有给木梁上藏匿金银财宝的习俗)。被左手这家穷人捡到,便建造了这座二层土楼。
我问她,你们这村子还挺大的谁来主事?她说书记、村长主持行政,但遇到祭祖、庆典等大事,用投掷“杯筊”(一种卜具,即平凸两面的竹块,凸为阳,平为阴。一阳一阴称“圣杯”,为吉挂,两阳称“笑杯”为平挂,两阴称“阴杯”为凶卦)的办法以“圣杯“多少选出六位执事,圣杯最多的为主事来商定事情的运转。我表示认冋,天定民主,非常公平。
聊着聊着她拿出一包金线莲给我们泡水喝,说这是保肝灵药,我拿了一片叶子仔细端详,很像甲壳虫的背壳,色彩独特,纹理怪异。奇状必有奇效,喝起来倒没有什么怪味儿。她说她婆婆是一位客家名医,医术高明,用这些当地花花草草曾挽回过多人性命,现已作古,由于没人继承就此失传。国之魁宝,就此泯灭,实为可惜啊!
喝不淡的茶水,听不完的故事,风渐凉,夜已深,明天还有行程只好回房休息
旱晨的塔下村格外清爽透彻,小桥流水,古树轻烟,绕村子走上一圈神清气爽。八点用完老板娘亲手所做的客家早餐直奔被誉为“中华第一奇楼”的裕昌楼。
刚进门一矮个妇女迎上前来,说她是讲解员,刷过20元小费,她便侃侃道来。走进环视一周,看着歪七竖八的柱子,让人有点心慌。她说此楼距今已有714年历史,因其三、四层这木柱呈不规则的倾斜状而被称其为东歪西斜楼,独一无二,非常著名。传说建造此楼时,师傅将第一、二层建好,上面的留给徒弟来做。徒弟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高超,标新立异,突发奇想选择了和师傅决然不同的造楼技术,利用倾斜柱子的相互挤压、支撑找到平衡。看起来东倒西歪实则牢固可靠,歪斜数百年而不倒。正因为这一独特的工艺使裕昌楼成为了所有土楼中之奇葩。
她边讲边走,把我们领进了他家一楼的茶室,其侧后方的一个水缸引起了我的注意,问这水缸是怎么回事?他打开缸盖让我们看,说这是一口水井,这正是裕昌楼和其他土楼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其他都是每院土楼一口水井,而裕昌楼却是每家每户都有水井,这里地表水的资源非常丰富,水深只有一米而且离地面就几十公分,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打造水井时很有讲究,最底下要铺一层厚厚的木炭,上面再覆一层蓑衣棕丝,将水缸底部钻一小孔蹲坐其上,一口水井既是水缸自然而成,杀菌过滤,从而使得水质清洁干净。听后不由人啧啧赞叹,客家古人的聪明智慧实在是令人敬佩啊!
我又问,我发现几乎每一个土楼里都没有厕所?她说,我们土楼里取用的都是地表水,如果修上厕所会污染水源。我恍然大悟!
走出茶屋,院子宣传栏上的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说的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卫星在福建山区拍到了一群不明建筑物,由于形状酷似导弹发射井,使得美中央情报局大为惊恐,以为中国正在大规模发展核弹。为此,美国谍报人员以摄影师身份来此调查“核基地”。甚至有传言,那位名叫贝克的美谍报人员见到顺裕楼时,震惊得持摄影机的手都在微微颤动。吓到美国人的顺裕楼还真是值得一看啊!

随着参观的深入,脑子里关于土楼神秘的面纱似乎在层层揭开,但每座土楼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没有多大功夫,车辆又开到了石桥村。这里是一栋荣获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巨大土--顺裕楼。观后震撼不已,其俗称大圆寨,有5层,每层72间,共计360间,曾经常住居民900余人,历时十年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通廊式圆形土楼。气势恢宏,是土楼中的“王中之王”。
说来也怪这些土楼模样基本相似,但不知为何怎么再看都看不够?继续驱车60余公里来到永定区初溪土楼群。这是一个被完全开发成园区的土楼群。一一走过震惊不已,由5个圆楼和21个方形土楼组成的庞大土楼群,规模宏大,像一座小城。
其中有10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其列。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走到对面山头的观景平台,俯瞰初溪古村,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夕阳西下,轻烟薄雾,犹如梦境。
再见了初溪!再见了土楼!再见了热情朴实的客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