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臂力过人显英豪
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笼络人心,也会在汉人和南人中挑选一些人才,尤其是选拔一些武功高强的人,为其所用。不过,在选拔人才时,仍严格地向蒙古人、色目人倾斜。汉族出身者,尤其是南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南人”,又称蛮子。南人是指原南宋统治区域里的百姓。这里的人是汉族中最具民族气节的群体。凡外族入侵的统治者都很难征服。蒙古统治者认为,南人的利用价值很小,因此,其地位也最低下。沔阳州玉沙县黄蓬这一带的子民,在元朝时被称之为南人一直受朝廷歧视。
所谓“色目人”,即各色名目的人。色目人是元代统治者对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各民族的统称,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种阶位之一。地位在蒙古人之下,汉人和南人之上。
陈友谅出生于沔阳州玉沙县(今洪湖市)的黄蓬山。他自幼文才超群,武功更是了得!可说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

陈友谅二十岁那年,沔阳州举行武科考试。他只身来到沔城。虽有千总引荐,但作为南人,却是低人一等。蒙古人、色目人的考生,只考马箭、步箭、弓、刀四项,而汉人考生则还要加试举石担和武功。

轮到陈友谅考试时,他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地通过了各个统考项目,且成绩均名列前茅。最后是举石担。举石担是测试臂力的科目。两百多斤重的石担,没有一定的功力和技巧是很难举过头的。
该陈友谅举石担了。陈友谅忽然对监考官说:“我不举石担,我把衙门口的石狮子举起来。”
监考官听了,嗤之以鼻:“你要举石狮?你知道一尊石狮有多重吗?五百斤!量你也举不起来。”
陈友谅则轻描淡写地说:“我试试。”于是,他把长衫下摆插进腰带里,走到衙门左边的石狮旁,蹲下身子。只见他,双手抱住石狮,运足一口气,大吼一声:“起!”猛地将石狮高高举起。稍停片刻,又将石狮轻轻放回原处石座上。他脸未红,气不喘,泰然自若,站直身子,拍了拍手,从容地走到县尹面前。此时,县尹有心为难他,说:“举起一只石狮不算什么,你还能举起另一只吗?"
陈友谅明知县尹是故意刁难自己,但也不介意。他轻蔑地瞥了县尹一眼,自信满满地走到衙门右边,一蹲马步,猛地抱起石狮突地用力,一下子将石狮举过了头。他稳住身子,然后绕场一周。接下来,他举着石狮来到石座旁,身形下蹲,轻轻将石狮放回了原处。此时,全场考官、考生看到这一幕,无不瞠目结舌,惊叹不已。突然,一青年高喊一声:“神力,陈友谅!”于是,全场人情不自禁、异口同声地齐吼道:“神力,陈友谅!"
从此,“神力陈友谅的声名很快传遍了沔阳州、玉沙县,传遍了江汉平原。但是,陈友谅在沔城武科考试虽然荣获“神力”称号,却名落孙山。为什么?当权者害怕重用这样的拔尖人才,又因为陈友谅是南人。最后,他只是在玉沙县当了一名书吏(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