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学大庆”
胥全迎
说起“工业学大庆”运动这一话题,知道得人不少,也有很多人亲历过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下面,我回顾一下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学大庆”运动,说一说亲身经历与思考。
首先得说一下大庆油田的由来。中国石油资源较为丰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原油产量极低。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
1958年,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质理论指导下,把石油勘探重点转移到被外国专家判定为"无原油"的东部地区,在东北、华北等几个大盆地展开了区域勘探。
1959年9月6日,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岩中发现工业性油流。这是中国石油地质工作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因为时值国庆10周年,这块油田因此命名为“大庆”。大庆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由此打响。
1963年底,经过三年多的奋战,大庆油田完成探明和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个胜利意义是重大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它的全部开发过程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的,没有任何洋人插手,而且水平达到一流。
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使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封锁我们的企图遭到了失败;中国依赖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因此,大庆石油会战同时打了一个漂亮的政治仗、志气仗、经济仗和科学技术仗。
1964年1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全国工业交通情况汇报时,指示报纸要写点新鲜事物,报道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并在会上表扬了石油部经验和大庆铁人王进喜。
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主要是要求学习大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推动全国工矿企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2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的春节座谈会上,毛泽东发出号召:“要鼓起劲来,所以,要学解放军、学大庆。” 此后,“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在全国传播,全国工业交通战线兴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大庆也成为一面旗帜,得到全国工业交通战线的崇敬和学习。
大庆油田锻炼培养出一支有阶级觉悟、有技术素养、干劲大作风好、有组织有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人队伍。铁人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便是这支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他们吃苦耐劳,公而忘私,是特种材料制成的人,正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英勇气概。有一次,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大庆人的“三老四严”(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工作,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在场和领导不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是大庆会战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是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融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也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德。

1974年的《创业》电影,影片塑造了“铁人”周挺杉(原型王进喜)的形象,展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顽强斗志与精神风貌,鼓舞了全国人民,进一步扩大了大庆油田在当代的影响。1975年2月影片上映,有人想封杀, 1975年7月编剧张天民向毛主席和邓小平写信反映此事。毛主席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
我的理解:毛主席既是要求百花齐放,又是再次肯定了大庆。

1977年4月20日至5月14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先后在大庆油田和北京举行。这次会议重新肯定了大庆的成绩和经验,肯定了工业学大庆运动的作用和意义。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会上讲话,要求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办成大庆式企业。会议代表7000多人。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先进企业称号2126个,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85人。江苏省和清江市也相继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表彰先进,推动运动的深入开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工业战线涌现出许多在改革开放方面成绩卓著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大庆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和全国其他各行各业一起,走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改革开放之路,继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9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目前,大庆油田依然是中国最大的油田。60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近3万亿元。特别是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清江市工业门类多,上下游配套,生产水平与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为苏北工业的典范城市。清江市的“工业学大庆”运动不断掀起热潮,呈现出企业你追我赶,工人赛成绩比贡献的热火朝天的局面,对清江市的影响是巨大且深刻的,对工业水平整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三老四严”的作风,在清江市工交战线的职工队伍中深深扎根,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
在那时清江市的大街上,尤其是各个工厂,都可见到“工业学大庆”的大幅标语,也成为工交战线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我现在手上有一个材料显示:清江拖拉机制造厂和淮阴医疗机械厂于1979年12月被省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荣誉。证明那几年,“工业学大庆”运动在清江市真是如火如荼。
在清江市市区的道路命名上,也留下了“工业学大庆”的历史痕迹。环城路至北京路的东西方向的道路,就被命名为“大庆路”。为何命名为“大庆路”呢?就是这条路的旁边,由东向西,设立有淮阴电厂、淮阴烟厂、淮阴光华厂、清江棉纺织厂等。同时此路是通向西南郊的清江化工厂、清江化机厂、清江电石厂、清江农药厂、清江化肥厂、清江磷肥厂、清江橡胶厂等企业的主要道路。因为正值工业学大庆运动,将这一条新扩建的道路命名为“大庆路”,既落实中央精神,大张旗鼓地推动“工业学大庆”运动,又契合了那个区域厂矿布局的地理特点,同时也很喜庆,真是个好路名。
有一件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清江市人对“大庆路”的深厚情感。2018年,市地名办曾发出将“大庆路”更名为“一品梅”路的征询意见书,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弹,纷纷写信去函或者打电话要求保留“大庆路”的路名。现已九十多岁的当年任清江市公安局长的金华老前辈,是曾经参与决策“大庆路”命名的老领导。他郑重地去电话反馈意见。我也在“里运河”公众号发帖,呼吁市里保留该路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市路名办终于尊重和采纳了市民的意见,市民拍手叫好!“大庆路”的路牌仍在,闪烁着那段历史的光芒。
“工业学大庆”在我国工业交通战线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公而忘私的精神影响了整整两代人,成为那个时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大庆油田,永远铭记大庆人的历史功勋,让大庆这面红旗在心中永远飘扬!



2020年5月11日首发于《淮安文史网》时任主编:季祥猛 责任编辑:黄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