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忐忑八小时
作者/池文史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这句幽默语言,深刻揭示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道理。
疫情下,只要手机弹现“绿码”,人就心里踏实。无论走到哪里,也会畅通无阻。但现如今,你即使拥有了“绿码”,也不一定能出得了门!因为你是“密接”。
老杨就遭遇了这么忐忑不安,心情焦虑的八小时。这八小时,漫长如月。

老杨所在的城市,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满打满算整整一个月了。如今,可谓是一半晴天,一半阴天。主城区仅有的四个区,两个在有序恢复生产生活中,仍然有零星的社会面感染者出现,高风险区不时在增多,减少,好似人类与病毒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两个在本区域内逐步恢复生产生活中,一个还突然间又变成了居家办公。网友自嘲,辛辛苦苦坚守一个月,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上述情况看起来有些复杂多变,时放时收,但老百姓认可这种“动态清零”下的精准防控模式。
老杨戏称自已在解放区。自休假以来,他每天和孩子都能睡到九点多才起床。除过做饭,陪孩子玩,有时下午还能抽空岀门看会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体验下想买就买的感觉。偶尔,也在小区与以前单位里的同事聊聊天,到附近的公园遛个弯,感受下初冬的天高云淡。为此,老杨经常被老婆责备一一一乱跑。但老杨认为,只要防护做好,应该没问题。再说了,生命在于蹦哒么。为此,他有时借口买东西,有时借口倒垃圾,搪塞下老婆,便溜之大吉。这天晩上睡觉前,他盘算着,明天起早点,做完核酸,踏着晨阳去公园遛个弯,看能不能在旧书摊捡个漏,淘几本旧书。怀着这个疫情下的完美计划,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老杨的手机一边震动,一边响起了他最近才换的彩铃声。睡意朦胧中的老杨,一看是个陌生来电,再一看已经早晨六点五十多了。他心想,这么早,又适逢周末,是谁呀?在一连串疑问中,他迷迷糊糊按了接听键。
“请问你是杨仁乙先生吗?”
“是”。
“我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老杨,你在昨天混检中岀现异常。请问你们家现在几口人,最近有发烧感冒症状吗?昨天你们家人一起做的核酸吗?今早千万别下楼做核酸了,我们安排人上门做。”这一连串问题,让老杨脑袋里顿时一片空白。他只是神情恍惚的机械回答了工作人员的询问。不知道是受电话声影响,还是怎么的,只听睡在另一个房间的老婆已经起床了,开始洗漱收拾。
退岀通话状态,老杨赶紧打开手机核酸报告窗口。这一看,他的心都快跳岀嗓子眼了,平日里睁开眼就能看到的“绿码”,今日不见了。坏了坏了,该不是中招了吧。这怎么向家人交待?这下他睡意全无,脑子里快速搜寻着这几天的活动轨迹,接触过什么人。回过神来的老杨,才想起这几天痛风,吃了秋水仙碱的药,肚子拉的厉害。该不会是这个药物影响了核酸结果吧?但此时,他愈发感觉自己孤单无助,能说给谁,谁又能愿意听他的这个毫无根据的解释呢?

狠狠回忆了大约10分钟,心里还是没个定数。这时,老婆收拾好了,好象要岀门。老杨不得不实话实说了。他走到客厅,低声把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话大概给老婆做了复述。听了老杨的话,他老婆第一反应是,赶紧打开自已手机,查看了她的核酸报告是“绿码”,转身就对老杨一顿劈头盖脸的埋怨。这要放在往日,老杨必定怂回去。但念孩子还在熟睡,罢了罢了,不要惊了孩子。
这时,只听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杨戴好口罩,打开房门。只见两个大白,顶着晨露,已经伸岀了棉签,老杨习惯性下蹲,脖子上扬,努力张开口,做了个“啊”的口型。一个大白捣完,另一个大白接着又是捣了几下。凭感觉,今天这手法要比以往重点。在大白离开的一刹那,老杨说,还有老婆和孩子。一个大白说,就一个可以了。随即旋风般离去。老杨只能对着空气,依然说了声“谢谢”!
随后又不到三分钟,又有短促的敲门声。老杨急忙打开门的同时,门已被从外面推回来了。“不要开门”!随之门缝里塞进来一张混采关联群二维码。老杨不忘隔门问道,我是密接吗?“混检异常”!只听外面的人估计在做封门一类的事情。老杨感叹到,乖乖,从打第一个电话,到后面这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看来,国家“四早”的防控要求,已经在基层单位变为了实际行动。
手拿二维码的老杨,不知所措。孩子不知什么时候也起来了。蹦跳着要抢老杨手中的二维码,要抱抱。老婆厉声到,离你爸远点,他有病毒!老杨听到后,心里别提有多酸楚了。心想要真有,哪不已经传染了。说这些,还有用吗?
看着不知大人愁的懵懂儿子,老杨心想,天大的事,也得吃饭!于是,疫情下倒逼岀来的做饭功夫,一展无余,三下五除二的工夫,就给儿子炒好了他最爱吃的火腿炒饭,给老婆和自己做了酸汤面。捞面的时候,他特意给自己少捞了一些。孩子边玩边吃,老婆边吃边翻看小区群,看有没有本小区疫情消息。老杨更是索然无味吃完了一小碗酸汤面。
收拾完碗筷的老杨,猛然间想起了隔门给的二维码。他第一次一扫,一看是混采关联群,又赶快退了岀来。尔后一想,既然是给的,估计要扫,方便接收指令。第二次扫码,加入了这个非常群。由这个不寻常的群,让老杨一下子想到了走在隔离马路上的大人,小孩的悲壮场景,似乎看到了一群大白,满屋子喷洒消毒水的场面,以及隔离期间的种种传言,塞满了他一脑子。
时间,依然是不差分秒的往前走,只是今天显得漫长了许多。孩子拉着老杨玩游戏,老杨只能强作笑脸,边陪孩子玩游戏,边不停的翻看手机短信,害怕错过一个电话,一条信息。
只见混检群中,已经有人迫不及待询问,核酸结果出来了没?有人回复,别急,耐心等待。这时,老婆自己边收拾东西,边督促老杨也收拾下,别到了隔离点,缺东少西的。这场面,真是悲切啊!老杨心想,要是上战场,粉身碎骨,也比这种情况要强百倍,至少豪迈,光荣!他边想,边默默无闻的收拾起了自己的生活用品。
昏昏噩噩间,已到了下午两点多。老婆惊呼,小区群里传开了疫情。有人说,三号楼有大白在消杀。有人问,小区怎么了,只进不出。老杨看到大家的谈论,为了快速证实这一切,他也忍不住给住在前楼的老同事打了电话求证。通话中,老杨故意打开了扬声器,也好让时刻关注疫情的老婆听听。只听同事现场直播般说到,有几个大白,在三号楼下走动,似乎在等人。又有几个大白,在喷洒消毒。门口好象又围了几个人,不让岀门云云。看来,老杨所在的六号楼,目前暂无大碍了。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稍微平静些了。
老杨挂罢电话。看老婆心情也明显好了许多,在给父母亲打电话说今天的遭遇。老杨随之便躺上了床,准备眯一会再看情况。恍惚间,老婆叮叮当当做起了下午饭。他起床一看手机,当天的核酸检测“绿码”弹窗!老杨喜不自胜,绿码了绿码了!老婆听到后,也奔岀了厨房,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再看小区群,有人接二连三问,小区怎么了,是哪幢楼?现在采取措施了吗?我孩子订了外地返宁到小区的机票,这种情况能回来吗?明天做核酸方式要变,逐楼逐户,单人单管,力争挖净阳人……各种各样的问题蜂涌而至,但就是没有人给个准话。是啊,网络世界,上到政府,下到小区物管,在没有弄清楚疫情来龙去脉,给予定性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前,谁敢发声,谁敢惹火烧身!
再看混采关联群,有人已经把当天的绿码截图发到了群里,自证没问题。有人在问怎么找绿码。老杨指骨一敲屏幕,也把自己的绿码截图保存了下来。就在发出自己截图的一瞬间,老杨心想,这样不就暴露了没有绿码的人了吗?不发吗,大家都在盯着看。发吗,似乎有点不厚道啊。嗨,做个好人真难啊!先让子弹飞一会吧。人啊,有时要能做到换位思考一下,也许这个世界便会多一份爱和温暖。没有感染病毒,说明今天幸运,但不意谓着明天安全。
开饭了。五岁的儿子对老杨说“爸爸,我要吃四碗面”。这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孩童说话冲破天!“爸爸,你吃几碗?”“爸爸吃一碗。”“不行,两碗!”“好,听儿子的”。吃完第一碗,老杨又默默的吃了第二碗!
老杨感到,晚上的面,比中午好吃多了!
作者介绍

池文史,一个爱思考爱堆积文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