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有水平的工作方式
文章 来源网络
声音 吉立红
作家古典在《跃迁》中有段话:
“一个欲与天公比高、却又肯低头做脏活累活,同时能够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容的人,无论现在如何困顿,终有守得云开的一天。”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学识和格局最直观的体现。
而最顶级的工作方式不过六个字:眼高、手低、心平。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
没有宽阔的眼界,只看脚下的路,最终会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
站上山顶,望见高远的目标,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
林清玄曾说:“凡是能做将军的,都是在当小兵时就便有远大目标的。一个只考虑小兵该做什么的兵,永远不会成为将军。”
当你不再用自己当前职位衡量自己的价值,主动思考十年乃至更远的前程,才能打破格局,跨越到更高的平台。
事有所成的秘诀,是永远懂得当一个初学者。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重复去做低水平的工作。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从小事中萃取能力和经验,才能在遇到大事时得心应手。
孟晚舟23岁加入华为时,全公司没有人知道她是任正非的女儿。
她从电话转接员做起,经过25年打拼,成长为如今华为副董事长。
“玻璃大王”曹德旺也透露,儿子曹晖高中毕业后,便被安排去流水线顶岗。
曹晖拿着300元底薪,和工人同吃同住,从搬玻璃、打扫车间等杂活,做到切片、洗涤等技术活。
直到掌握玻璃生产的每个环节,曹晖才具备了去分公司担任管理岗位的资格。
《奇葩说》里有一句辩词:
“让玄奘成佛的,不是雷音寺上领取真经的那一刻,而是埋头前行的十万八千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从低处着手打好基础,才能积蓄向上跃迁的力量。
1995年,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年度音乐会。演出进行到第7个章节时,小提琴绷断一根琴弦,现场音乐戛然而止。
所有演出者脸色煞白,帕尔曼却微微一笑,用仅剩三弦的小提琴继续演奏
当音乐重新响起,听众都将断弦引起的停顿,当作是一曲终了时的自然间歇。
凭借平静的心态,帕尔曼顺利完成接下来的曲目,音乐会最终也大获成功。
心理学家说: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由你对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在这个繁复多变的世界,一个人唯有保持平常心,才不会被工作轻易伤到,从而修炼出更强大的自己。
教授单仁总结过一个“四十岁效应”。
他发现,大部分事业成功的人,除了能力出众,普遍拥有超越常人的心理韧性。
他们年轻时屡受挫折,却总能以平稳的心态继续工作,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当这种积累引发质变,他们往往会在四十岁当口,走到人生的高处。
诚如马丁所说:“对一个能戒掉玻璃心的人而言,任何煎熬的岁月、失败的打击,都是来渡他的。”
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但挫折带来的不仅是痛苦本身,也可能是突破的契机。
以平常心,待无常事,才能将工作中所有擦伤,改写成如愿以偿。

罗振宇曾说:
“一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可能要几个月时间。但接手这项工作第一秒内的反应,往往就决定这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他们如水一般,择高处立,往低处行,缓缓成就海一般宽阔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