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潘金花比武招亲
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一转眼,陈友谅已满18岁。文武双全,一表人材的陈友谅也该谈婚亊结婚成家了。
黄蓬山有座潘家山,山下有个潘家湾,潘家湾有个老猎户名叫潘杞柏。提起这潘老爷子,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虽年过六旬,可一身功夫了得!据说,这位杞柏老爷子仰可射天上飞鸟,俯可猎山下走兽。他家境富足,人缘又好,深受邻里乡亲爱戴。只是膝下无子,唯有一个闺女名叫潘金花,二老将她视为掌上明珠。这潘金花,人如其名,年方二八,生得花容月貌,千娇百媚,好似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潘老爷子将一身本领传授给她,因而,她虽年纪不大却文韬武略样样俱全。谁要是娶到她,那可是“财”貌双收啊!因此追求者、提亲的媒婆是络绎不绝。一时间以来,潘家的门槛都被踏破了。然而,潘金花这位集美貌智慧武功于一身的娇娇女,对那些追求者一个也看不中,全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她罔顾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自已选婿。想来想去,决定效法古人,比武招亲。“谁有真本亊,我就嫁给谁!”
刚从崇鸣寺静空法师学武出师不久的陈友谅,听说潘金花决定比武招亲,喜不自胜。人们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人的。”陈友谅自认为自己无论文才,还是武功,样样居优,很自信,决定一试。
潘金花请潘老爷子当裁判,自己则任主考官。她把这场比武招亲定下三个回合:一是比文,二是比武,三是比实战。谁能闯过三关名居榜首,就嫁给他。
第一轮:比文。
陈友谅自幼聪慧,六岁发蒙,在沔城叔父学馆苦读四年,熟读《四书》、《五经》,熟稔吟诗作对,因此他有十足的把握获胜。
轮到陈友谅上场。潘金花一见生情,只见他身材伟硕,五官端正,气度不凡,暗生爱意。潘金花出了一上联:“人生如歌七音跌岩前程好。”陈友谅稍加思考,宛尔一笑,即对出下联:“爱情是酒,五谷酝酿余味长。”潘金花听了,羞得俏脸微红。暗想这个陈友谅还真是有才。不仅才思敏捷,还挺幽默的,心里十分满意。

第二轮:比武。
说比武,实际是比臂力,就是搬石鼓。(石鼓:形状似鼓的石头。历代是功名与权力的标志。也用来镇宅旺宅,是一种摆放在家门口的落地摆件,每个石鼓重达三五百斤。)这项考试主要是测试应试者的力气和武功。搬石鼓,对陈友谅而言,更是不在话下。想当年在灵福观,太乙尊人教他武功,就是让他用石桶提水。练了三个多月,陈友谅膂力超群,小小年纪竟能双手举起观前重达五百斤的石狮。因此,举石鼓这对他来说,岂不是小菜一碟!毫无悬念,这一轮测试,陈友谅又是第一名。到此,闯过这一关的只剩下五人了。
最后一轮:比射箭。射天上飞翔的白鹭。谁先射下白鹭,谁就是“花魁"。五个应试者随金花来到野外,每人发一张弓,一支箭。他们抬头一看只见天上一群群白鹭向南悠闲地飞翔。此时,潘金花一声令下:“比武开始!”除陈友谅外其他四人慌忙举弓搭箭,仓促射出,由于出手太急,又没仔细计算白鹭的飞行速度。所以四人中只有一人射中了一只白鹭。那只中箭的白鹭在空中拍翅折腾,慢慢向下滑动。就在大家准备击掌欢呼“花魁”非他莫属时,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陈友谅瞅准目标举弓搭箭,“嗖”地一声,那箭离弦飞速穿过云霄,竟射中了三只白鹭。那三只白鹭串连在一起,快速降落,“轰”地一声响,三只白鹭一下子落在了潘金花的脚边,而那只受伤的白鹭还在天上挣扎着慢悠悠地降落下来。这时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陈友谅的。
要知道陈友谅的箭法如此精准,还得益于灵福观太乙尊人的教导有方。当时太乙尊人要他捉一千个跳蚤,还要活的,陈友谅整整用了三百六十九大才把一千个活跳蚤抓到手。因此,陈友谅练就了
好眼力,即使一个蚊子在一丈多远飞过,他也能抛石击中。
因此,这次比武射箭,他一箭三鹭,绝非偶然。陈友谅一箭定乾坤,赢得了潘金花的青睐。当下,潘老爷子高兴地宣布:“潘金花比武招亲,获胜者陈友谅,祝贺你!”
陈友谅立即整衣冠,双膝跪地,激动地说:“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十八岁的陈友谅终于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抱得美人归。从此,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恩爱有加,而且在潘金花的全力支持、辅佐下,陈友谅终于成为元末一代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