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宗锁、男、1957年2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市委党校党建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艺术团和朗诵研究会成员;天津市久萍诗社会员;天津市吟唱艺术协会副主任。
退休前担任天津市人造纤维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天津市天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退休后担任全国人才库吟唱专委会副主任。
主要爱好:写作、声乐、朗诵、书法。曾在部队和天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 等媒体发表和播出过近百篇文章;声乐和朗诵均获得过市级比赛的一、二、三等奖;书法曾获市总工会第20届书画作品展证书;参加过市级的演出和中国人才库举办的演出;为市老年基金会、市残联、南开区及市老年人大学等举办的演出做过主持人。
曾获得过市总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市“八、五”立功先进个人。


《 瑰 宝 》
——观尔宝瑞蜡像馆有感
作者:张宗锁
初审:文丹兰
复审:学与问
诵读:成于乐
朋友们:你去过 尔宝瑞蜡像馆吗?如果还没有去过,闲暇时 去看看吧!你会像我一样被震撼,强烈地震撼!蜡像产生于西方国家,他是艺术家们 将写实油画 和古典雕塑相综合的产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尤以英国杜莎夫人蜡像 独领风骚。然而,当你走进尔宝瑞蜡像馆,那一尊尊蜡像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太逼真啦!

一进门仿佛来到了 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开国领袖们面前;这边是邓小平和习仲勋在交谈;那边是习主席和夫人 为一带一路 正风尘仆仆地走下飞机。你看,高高的姚明、郎平;坐在椅子上的鲁迅;稻田旁的袁隆平……让你一眼就能认出来。近看,手臂上的血管儿、汗毛和汗毛孔、老年斑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额头上流淌的汗水 尽收眼底。真是细微之处 见真功。最难达到的是“神韵”,尔教授的作品中 都尽显出来啦!有的忧国忧民;有的喜形于色。郎平在为弟子们夺冠 而欢呼雀跃;姚明手握蓝球 自信的微笑。最为突出的 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手握毛笔,皱眉沉思,似乎对自己的画作 表示出不满意的样子。一尊蜡像 就是一段故事。

据说:2008年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领导人 陪着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一行 参观了蜡像馆。当萨马兰奇看到了 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蜡像时,很是惊讶!驻足仔细观看,兴奋的爱不释手。他时而抚摸,时而合影,口中不停的啧啧称赞。看来,他太喜欢啦!因为,蜡像和他们本人 分不出真假来啦!后来,在奥运会闭幕前的日子里,萨马兰奇 几乎天天去蜡像馆。再后来,这八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蜡像 被运抵瑞士洛桑 奥林匹克委员会博物馆 永久珍藏。

一尊尊人物蜡像 出神入化,活龙活现,其“神髓”又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不是对中国几十年历程 发生的人和事 深有体会 并且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创作不出这些无与伦比,堪称世界艺术杰作的珍品的。如果没有尔教授下乡时,在几年里画了上万幅人物肖像 练就的瞬间捕捉 人物内心世界的功底,也很难成为 蜡像里程碑式的瑰宝。几十年里,他毕其功于一役,为其钟爱的蜡像事业,投入了全部幻想、构思、感情和心血,创作出 三百余尊蜡像,写下了 近百万字的笔记。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国内外 许多高规格的大奖,为国 增得了荣誉,收获了人民的爱戴。我被他那不畏劳苦,拼命硬干的精神 深深地感动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授予他“国际艺术大师”是实至名归,如此高的称号,至今 是国际蜡像界的唯一,无人能企及,就杜莎夫人的蜡像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他的成就将会 镶刻在浩瀚天宇中闪烁。如今,他黄忠 七十不服老,还壮心不已,继续攀登 新的高峰,又让我佩服至极。“教授”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数不胜数。但是,尔宝瑞 世界上只有一个。他为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 中华民族文化 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为泱泱华夏炎黄子孙 在国际上贏得了耀眼的荣誉。用前中国政协主席的话说:他是中华民族的国宝。
朋友们:“在世界东方,有这样一个人,用平凡的双手 临摹上帝的杰作,竭尽心血 换取作品的永恒。”他就是“国际顶级蜡像大师——尔宝瑞。”让我们记住 他的名字吧!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该帖无需高额打赏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