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
作者:英 英
初审:文丹兰
复审:学与问
诵读:成于乐
岁月如歌,那东去的逝水,帶走了我,
童年的幼稚,
少年的刻苦,
青年的努力,
中年的艰辛。
而今,
老了老了,本来可以 享享清福了吧,谁知道,老伴儿却得了脑梗,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自己由于青光眼疾又让我失去了一只眼睛。然而,多舛的命运 却没能压垮我,直面生活的压力下,我没有屈服,没有退缩,我奋斗着,抗争着。因为有一种追求,一种信念让我砥砺前行。
那是六十年前吧,我们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有位李伯伯(天津人管比父亲年龄大的叫大爷,比父亲年龄小的叫伯伯,伯发bai“掰”音)他住在我家隔壁,他这个人爱说爱笑,不论老少他都爱逗上几句。特别是对孩子们,只要看见孩子们放学回来,都会在院子中和孩子们打逗一番。不是扯这个的书包就是蒙上那个的眼睛……
,真是一位老顽童。

有一天,我刚进院儿,就看见李伯伯背着手,朝我走来,我大声喊了一声“李伯伯好。”他笑眯眯的看着我,这时候,我突然感觉脑门儿凉了一下子, 吓了我一跳。原来是李伯伯用带墨汁的毛笔 在我头上划了一下,我慌忙用手去擦,这下我成了戏台上黑老包了,逗得 院子里婶子大娘们哄堂大笑。
我看看满手的墨汁,气得要哭,闯进他们家想找个东西砸了发泄一下。这时看到桌面上有他刚画好的一幅画儿,就伸手去抓,李伯伯 一把按住我双手大声喊:“别动!”我被他的吼声吓住了。
这时他搂着我双臂说:“小姑奶奶,求你千万别动我的画儿。”然后喊他老伴李婶,赶紧端水和毛巾 帮我洗净了脸。
当我睁开眼睛才清楚的看见桌面上的那幅画。
这幅画儿的左面画的是顺树枝爬上去的喇叭花,右面是几束菊花。我看李伯伯真着急了,就沒敢再动那个画。李婶问我:“闺女,这画儿画的好看吗?”我说:“不好看,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没有色彩 就不好看!”
然后 冲着李伯喊:“不好,不好。就不好!”说完要往外走,这时李伯伯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笑着说:“你别走,告诉我你要什么颜色,我给你画。”
我说:“喇叭花是红的,菊花是黄的,叶子应该是绿的树枝嘛棕色的。李伯伯,给我画一副带色的吧。”李伯伯笑着说:“好,我给你画一幅带色的。”

然后我就扭哒扭哒的回到自己家,妈妈批评我不该和李伯伯闹,跑人家屋里闹 对吗?我惭愧的点点头,承认了自己的莽撞。
这时候,脑子里还萦绕着李伯伯刚才讲的 那幅画上的两行题词:
“宁做菊月菊,
勿做攀中藤。”
几十年后我才知道李伯伯画的那是国画中泼墨画法,这种画法要求很难的。
当时,李伯伯 曾经指着这两句话 问我:“这两句话 你懂得吗?”当时我真的不懂。
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磨练,我好象刚刚明白李伯伯的这句话的深意,他告诉我,做人要靠自己,不应当像牵牛花那样,借势攀登高枝,来显示它妖媚风流,而菊花经过凄风苦雨的洗礼,在蛙潜蝉噤的深秋,在霜雪中绽放自己的美丽。
我爱那菊月菊的傲霜雪,尤爱代表了富贵和健康的黄花。更进一步体味了领袖咏叹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其中的含义。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家的那个大杂院儿,已经不复存在了,经过改建拆迁,邻居们都不知到哪里去了。
那敬爱的李伯伯一家也早己不知去向。但是他迷着眼晴的笑容常浮现在我眼前,
他那幅泼墨牵牛花和菊花画却永远烙刻在我心中。
每当我想起那幅画的时候,那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一家有事,全院帮忙的景象,那一张张人们纯朴的笑脸……就会一幕幕的显现出来,好像是在昨天。

我虽然经受了 那么多生活对我的不公,我不服输,退休后,我四处奔波,去打工,老了,我爱心帶大 我的孙辈。精心的伺候着 全身瘫痪的老伴儿,当老伴儿睡觉的时候,我用一只眼照着字帖,自学书法,绘画。我知道,虽然我的书法水平有限,但是,我每次把作品发到《春来茶馆》这个同学群里,总是得到大家的赞许,群主每次都把我的书法做一个艺术画框镶起来,我知道,这是同学们对我的鼓励。
面对人生,我绝不会向命运低头,
我要做傲霜雪的菊月菊,不当附篱攀藤的牵牛花。
2022.11.

【作者简介】郭淑英,网名英英。65届农机校毕业生。天津机械厂退休。性格开朗,工作认真负责。喜欢写作,国画,书法等。

【主播简介】田慧捷、网名成于乐。居天津,机关退休干部,喜欢读书,热爱文学,喜欢诵读与歌唱,愿以文交友,传递真情与欢乐。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该帖无需高额打赏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