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白水,原名陶文琴,上班族,有诗作发表在《星火》、《江西端午》、《抚河》、《抚州日报》等诗刊杂志和各类文学电子刊物。诗观:一个执着的文字爱好者,以一颗素心,写安静的诗。
编者按:白水有典型的诗人气质,她笔下的诗,大都飘逸、空灵、高蹈,仿佛灵魂的飞翔,令人羡慕且沉醉。她的这一组新作,虽是古村系列题材,却同样写得轻盈,诗之美洋溢而出,读罢,悠然而神往。(黄春祥)
《磁圭村》
该如何描述时光的碎片
在斑驳的古村站立
又如何靠近古宅里
一株株草木安静的目光
溪水蜿蜒流淌,旁若无人
趴着喝水的石龟、红米丘村的历史
娓娓动人
有佳人笑出了声,香了
那石巷、石桥、戏台、还有吊脚楼
只是这时间,一去不回
残垣的影子映照苔藓
画风如此古朴
每一处精美雕刻,被岁月漂洗
弦歌不绝,从尘埃中慢慢升腾
我确认,房檐上的瓦片
承载日月光辉
罗氏的辉煌,可以追溯到红色的年代
情节清晰
就连,小路上遍生野花、淳朴的村民
也有不凡的渊源
《走进尧坊》
一群人手捧春风
缓缓走向村庄
每一步,都有锦帛之声
神秘的船型古屋,保持原始的颜色
那些被称为吉祥的元素
散在木门雕栏、石刻廊檐的背后
一八零八间的故事一说再说
经过端记大夫第、元记大夫第
聆听隐在青苔里的传说
内心装满涛声
曾经的“洪门帮”,是一条湍急的河流
将古村打磨成岁月的
松柏和怀念
观音堂、张王殿、沙公庙
一些细微的声音围着
历经热烈的安静和完成
我放慢脚步,期待更深的碰撞
攮神、三脚板的传承
在历史的碑文彰显着虔诚
《浒湾古镇》
我要杜撰一场相逢
乾隆、汤翁、王安石、陆游、石文器
还有我,我要为他们斟酒研墨
用他们的诗词和无拘的笑把内心
洗得象一件古代的雕版
还有什么为我所念念不忘
他们手里的,唇角的,眼睛里的那些故事
那些风带不走的花朵
从清晨到傍晚,从老码头到书铺街
让我每一个浮燥的想法
最终吐气如兰
在浒湾漫步,在书房堂里环顾
一群被生活缠绕,用文字与之对抗的人
各自沉思
他们翻阅时光、眼前的迷途、莫测的人生
起伏的思绪,一一散落在青石板路上
离开和归来并不频繁
昔日熙熙攘攘的“小上海”
还在路上与石头、青草互相看着品着
它们用古朴书写、雕刻天空的影子
也安抚着过客们
一颗颗不安分的心
《印山村的下午》
有墨的筋骨,雨水的颜色
她是远钟声里的旧容颜
是印山的一声开嗓
是我和你心心念念而又一再错过的下午
丛丛青竹撑出好看的黄昏
木门轻掩,青云一路
徐兰仕花园常年开着夏天的花朵
石头锵然的回响,砸向流水和易逝的记忆
多少黄花白发的悠然
多少闲云野鹤的孤单
有古道、西风,没有瘦马
雨水缤纷,草木刚刚长出嫩芽
《上舍村》
闲坐和漫步都是轻的
在上舍村,所有的遇见皆是美好
阳光照在青藤上,那些小小的发光
像不肯离去的爱情
在风的交错里,向路过的人们
发出邀请
那些历史的元素
散在木门雕栏、石柱廊檐的背后
无形的手么?忠节孝廉
一些细微的声音围着
历经热烈的安静和完成
从没这样安心过
洄澜亭边有澜亭晚眺云楼望稼、松涛夜月,是把梦拉近的手指
在长满青苔的古巷,寻找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子在友人的相机里捕捉
太息一般的眼光
后话暂且不提
必须回到明朗的枝节上
以卧樟写生,大塘春浪为深呼吸
将此时的光
小心翼翼地为明天
引路

《如是诗刊》群外投稿信箱:
939962214@qq.com
名誉顾问:非 马(美国) 陈铭华(美国) 厉 雄(西班牙)
顾问:刘国芳 释学辉
总编:黄春祥
副总编:甘万军 也牛
诗评师:正空 同题诗主持:白水
编辑部主任:花祥晨 编辑部副主任:温小抚 汪全辉
编辑:米粒、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