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例四
▓ 好诗品鉴

▍那棵树不在了
◎ 鲁稚
不在了的树很多
我只看见那一棵
天
空了
一棵杏树
遮了天的树
从一棵小树长成
离开三年
它不在了
再也没有树
等我回来
再也没有一树繁花
等春天

❂ 诗人简介:

鲁稚,著有《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散文、随笔、寓言集。有小说、诗歌发表于《萌芽》《星星》。
◐ 童年点评
这首诗写得颇有灵气,诗人鲁稚运用纯口语方式,将每位受众个体灵魂深处的些许隐痛不经意地翻晒出来,那些早已蒸发在寻常生活中的失落、无奈、旧伤乃至含泪的记忆,瞬间让我们趋于沉默。
该诗首节起笔不凡,颇具个性化语感中粘附着不易觉察的定慧法眼,既“点题”又制造伏笔和阅读诱惑。第二节“天/空了”,仅仅三个白描汉字却一语出禅,境界大开。

一棵杏树
遮了天的树
从一棵小树长成
离开三年
它不在了
诗的第三节,字里行间浸透着些许人性层面的失落感、疼痛感、撕裂感,让你不由得就想哭。“它不在了”,这看似极普通的一句大白话,正如一柄尖刀直刺你我柔软的心灵。业已夭折了三年的小生命在人内心深处溅起的冲击波不啻一枚杀伤力超强的核炸弹。诗人笔锋老道,内敛隐忍,仔细咀嚼,其语感多多少少潜隐着鲁迅散文诗《秋夜》的色温。
再也没有树
等我回来
再也没有一树繁花
等春天

末节,叠加的两个“再也没有”句式,不动声色地增添了悲悯情怀,同时还将挥之不去的忧伤感推向极致,引发受众对美好幸福生活和生命价值的超悟。
◆童年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