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浪花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六书造字法
文/韩积蕊(山东)
三皇五帝平天下,
四书五经和为贵。
真草隶篆凤在舞,
笔墨纸砚龙在飞。
——题记
【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
《仓颉造字》出自《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淮南子·本经训》有言:“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仓颉造字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他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造出文字。他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这些符号就是人们在现在使用的文字的雏形。
《仓颉造字》启迪人们做事不必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定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收获。汉字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的文字,文字的发明和流传,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了文字人类才真正进入文明时代。

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哪六书?
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古人造字六法】
1.象形: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2.指事: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
3.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是会意字,它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
4.形声: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
5.转注:转注就是互训,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转注有不同的解释:一是“形转”,二是“义转”,三是“音转”。譬如:柱,楹二字。从木主声。楹,柱也。从木盈声。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老”字和“考”字,它们都属“老部”。
6.假借: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譬如其”为象形字,本义是“簸箕”。借用作文言虚词后,原义就渐渐消失了。后人又造“箕”字来表示“簸箕”。这种造字法称为假借。

【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 → 草书 。以上“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始于商朝。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4、隶书:秦朝书法家程邈所创。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划化,以便书写。始创于秦朝,普遍使用于汉、魏。故称汉隶。
5、楷书: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隶书演变为楷书。字形结无变化,书写更为简便。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6、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草书起源于汉代,是在隶书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相传是在人们应急记录文书稿件、他人谈话,为提高书写效率,就开始不断简化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经过漫长的约定成俗的历程才逐渐形成草书。后来产生了有法度的草书,即章草,且草书发展到现在又有了今草。
7、行书:行书起源于汉代。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行书艺术。

【汉字发展的历史意义】
汉字拥有强有文化认同感。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若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也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中国人,让人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和血浓于水的文化血脉。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对邻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日本和朝鲜,大量使用汉字至今。汉字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

运河名城 山东临清舍利宝塔
【拓宽视野】
什么是自源文字?自源文字即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古老的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和中国汉字都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创制的,都是自源文字。主要代表有:两河流域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中国商朝甲骨文、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

作者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民盟盟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本: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