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北满根据地创建纪实,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先辈事迹集锦
(七)
不要忘了创建北满根据地时期的女同志
——采访王馥同志后想到的
作者:萧索
我采访王馥同志是在她的家里,那是邹问轩同志含冤离开人世多年的80年代末,但在王馥的家里,邹问轩的书房仍在,只是再无人坐在桌前吟诗赋词。我去了,王馥把我看作家乡人来了,尤为高兴,但我很清楚要了解当年创建北满根据地不能不提到邹问轩的在延寿的峥嵘岁月,因为我要记录那段历史呀。王馥同志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情,主动和我说:“北满根据地的创建是党中央领导的,北满分局、松江省委、延寿县委认真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指示才取得了辉煌成绩,而成绩的取得是大家的,邹问轩生前曾经不止一次说过,那时从省委县委的各级领导大家团结一心,心中只想到建设好根据地,解放全中国。所以,关于问轩在延寿的工作,你们只写上他有幸参加了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他的在天之灵就心满意足了。”王馥这些话说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这也许和在那荒唐的岁月里邹问轩受到的不公正遭遇有关,但延寿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政委、书记、诗人。在我采访当年曾经和邹问轩一起工作过的健在的老人们常常给我描述邹问轩的声容笑貌。我只好岔开话题,问起她是如何到延寿的,没想这道引起她得笑意,她说我是带着张秀山书记的信去延寿的,当时邹问轩看了信笑了,张书记在信上写了一句俗语,那句话至今我还记得,我问是什么,她笑着告诉我:“秤不离砣,”(※这封信后来我见过,现存延寿档案馆。)接着他以愉快的心情和我谈了很长时间,其中很多事情我是第一次听到,也是很宝贵的史料。然而更让我难忘的是在我们离别的时候,他在邹问轩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沓手写稿,我一看居然是非常宝贵的原始资料!在这本书里附录的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我都整理出来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
然而,那天当我走出楼门口时她又叫住我:“我还有一点希望:你应该写一写在创建北满根据地的斗争中那些在延寿工作的女同志——当然不是我。”那时她又笑了,我理解她是在说不是为了表现她个人。
从哈尔滨回到延寿,我心里一直觉得有些自责:在那场伟大的斗争中怎么能忘掉那些女性领导和干部的丰功伟绩呢,这种疏忽我觉得脸红,好在书还在编辑当中。
我仔细的查阅资料,梳理了在延寿创建根据地的进程中每一段的斗争过程,郑重地为那些曾在延寿生活、战斗女领导和干部们写上一笔。
首先,最早到延寿的女同志应该是温玉成夫人萧瑛,在延寿查到的资料中没有看到她的职务,但她在延寿却办了两期妇女训练班,并向部队输送了数名女战士,还为地方培养了女干部,现在查到的还有周瑛和王瑛,加上萧瑛,人称“延寿三瑛”,其中王瑛在本书编辑时还健在,萧瑛随温玉成走了,周瑛已成为故人,当年她是玉河土改工作队队长郭鸿烈的秘书,后来和郭结婚。
王馥到延寿是1946年7月,她同阎冲妻子梁静被任命为省立中学(三中在延寿)正副教导主任,后来阎冲醉酒开枪打死梁静,王馥任正主任,一直到随邹问轩调出。
在延寿工作的其他女领导同志还有当时任县委书记梁明德夫人吴健,梁明德,在本书里我有专文介绍,吴健,是大革命时期我当领导人之一夏明翰的亲属,她在延寿的第一个职务是治安科科长,那是在延寿正是剿匪反霸的关键时期,顽匪王兴武在牡丹江被捕,关在延寿监狱,他拒绝改造,闹狱、煽动在押犯暴动,在规劝无效的情况下是她执行县委决定:开枪击毙王兴武的。后来她随丈夫梁明德调出,但她仍然关心延寿,这一年秋,南关土改胜利果实被坏人篡夺,一个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写信给吴健,是她把情况反映给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毛华初,县委经过调查一举粉碎了坏分子的反动阴谋。吴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退休后回湖南老家。在延寿和吴健相同职务还有县长胡起夫人程远,她那时任县教育科科长,除此,李龙淇夫人刘毅也在政府机关任职,。她们这些人在创建北满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宝贵的青春岁月,在这本书里记上一笔当之无愧的,对于笔者来说我十分诚恳地谢谢王馥同志的提醒,否则我会遗憾终生。
这里我还要提及的是省主席冯仲云的妹妹冯咏莹,她是当年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的夫人,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被王明康生调到苏联从,此杳无音信,冯咏莹认忍住悲痛在日本投降后和哥哥来到东北,到延寿南关任土改工作队队长,领导南关群众翻身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冯仲云有关系的还有一位被称作抗联队伍的“小炉匠”崔禄一家,抗联退入远东以后,冯仲云和崔禄有十年之别,当冯仲任松江省主席并迁到延寿办公时,他千方百计找到崔禄,在冯仲云问到崔有什么要求时崔禄有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女儿送到军队,冯答应了,这个女儿不复众望,后来到了南方,曾是个省级干部。
这里还要提一下,在肖瑛举办妇女训练班的影响下,有一叫朱晓霞的女人冲破封建压迫牢笼走上革命道路,她是当时延寿最大的东亚饭店经理沈志清的儿媳妇,因难以忍受虐待,女扮男装参加359旅,走上前线,后来和一个军队干部结婚,转业到鞍山市。只是后来听说由于她因旧社会心灵摧残阴影太深,居然以自杀结束生命!但她毕竟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为人类解放作出了贡献,我们也应该记住他名字。
在创建北满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动群众是争取斗争胜利的法宝,在延寿,创建根据地的岁月里,有大批先进群众走上革命道路,担当起各级领导职务,这当中不乏有不少女同志出类拔萃,其中有一叫毕智坤的姑娘当了区长;在延寿土改的试点同福村有一个叫杨淑珍的姑娘在党的教育下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一直到解放后还做着基层的妇女工作,她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至今还被人们称道,在她去世的时候从各级领导到邻居百姓不少人自动地送了花圈,以表示人们对她的尊重。
……。
作者简介:康俊峰,笔名萧索
原籍辽宁省兴城市人。史志工作者,哈尔滨作家协会会员,新闻出版副编审。曾参编志书、党史专集多部,并主编地方党史专著及有关党史专题研究多篇均由国家审定结辑出版。
文艺创作为业余爱好。
早年是开发北大荒生涯成员,在牧场开荒,放牧,得以锻炼成长。后在县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多年。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