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份,全院官兵和职工经过一年辛勤工作,各项任务目标都超额完成。医院的年终总结工作指标也上报上级,走进办公室有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看见办公桌上有一叠整齐的报纸,中间夹有几封信。摊开报纸,一封公函右下角一行红字格外醒目,某某某部队政治部。知道是分部政治部的信函。撤开一看,是一封用钢笔手写的一封信。
信纸是普通的信签纸。白颜色上面是红直线分隔横道道信纸。信纸的上面空白处,有兰州军区李乾元司令员眉批:尕布藏司令写的信,是表扬解放军第七医院建设和为兵服务的表扬信,体现了一个老干部对军队建设的关心。请复转分部和解放军第七医院。紧接之后也有联勤部首长和分部首长的简洁批示。
尕布藏司令员的信中写到:尊敬的李乾元司令员及军区党委。我前年在解放军第七医院住院,由于医院受到95年全军精简整编的冲击,精减后的医院床位减少,加上设备陈旧老化,大量的专业技术骨干外流,长期以来,业务上无起色,导致医院整体工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形势,造成了医院建设的大滑坡。院区杂草丛生,凌乱。病房年久失修,前年我生病住该院输液时,天花板掉下来一块厚墙皮,差点把我砸中。今年九月份我再次因病住进解放军第七医院,无论是住院环境和病房状况,完全变了样。新院长朱云才上任后,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改革和拼搏奋斗,今天,它已发展成为当地的一流医院。它不仅是临夏及西北驻军的荣耀,而且也是驻地及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区少数民族群众心中的星座:成为为全国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在新的医院党委领导下,在致力于医疗设施建设的同时,又十分注重营院小环境治理。先后改造了8000多平方米的病区,并绿化了12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使数十年冬季烧煤取暖的职工,全换上了水暖和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解决了多年医护人员夜间行路难的问题,重新改建后的招待所,布局合理,经济实用。新建了干部病房楼,住院条件在当地堪称第一,我现在就住在新建的悦宾楼干部病房。如今的七院大院,到处绿树成荫,院区实现了园林化。到了晚上,由花灯组成的夜景,把七院打扮的更加美丽。近两年来,营院环境改变了、设备先进了、技术专业发展了,他们更没有忘记肩上的重任,坚持“为兵服务”的指导思想始终不动摇。在经费和治疗上优先保证部队官兵的需要,无论是干部和战士都能享受到同等待遇,该检查和用贵重药品的,都能全力保障。在“为兵服务”的基础上,他们还积极主动的为驻地群众提供看病就医的有利条件。由于七院驻地分布着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再加上当地交通不便,条件艰苦,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对这些人群实行费用的减免政策。为方便来自四川阿坝、青海循化、同仁、民和及甘南州的藏族同胞就诊,解决藏语交流障碍,医院专门聘请了藏族导医作为翻译,还为藏民提供免费旅社和就医联络处。同时为照顾回民患者及家属饮食上的不便,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回民食堂,并给予一定的补贴。院内还建立了穆斯林礼拜堂,方便伊斯兰群众。他们每年多次组织医疗队,行程数万公里,深入体系部队、草原、牧场,为广大官兵和少数民族群众宣讲预防疾病知识和巡诊送药。被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誉为“各族人民健康的救护神”和“草原马背上的医疗队”。随着七院的知名度不断延伸,省内外一些有一定影响的宗教界上层人士及大活佛、主持都慕名前来到这里进行疗养治病。七院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他们的赞誉,对七院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作出的优异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作为一名老军人,看到解放军第七医院的发展进步,心里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特向您写信表达我的欣慰和对他们的感谢。此致敬礼!原甘肃省军区老干部尕布藏2022.11.16。
尕布藏,男,藏族,青海省果洛人。历任甘南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生于1930年。1951年入伍。成为解放军18军进藏先遣独立支队一名战士。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张国华将军率领18军从四川入藏。与此同时,18军进藏先遣独立支队在范明支队长和慕生忠政委率领下,则从青海出发进入西藏。由于他是当地藏族青年,土生土长,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所以尕布藏被分配到先遣支队最前锋侦察连。一路向西,翻过日月山、跨过倒淌河、绕过青海湖,途经茶卡、都兰,强度通天河,翻越唐古拉山天险。“唐古拉山挨着天,人过气难喘,马过要下鞍。冰封雪裹天地寒,只有雄鹰不怕难。”有这样一支歌谣在藏族群众中流传,足见唐古拉山艰险。到达黑河,休整。而后先遣支队官兵离开黑河,一路向南。穿过当雄、羊八井,经过3个多月的艰难跋涉,11月27日,独立支队终于在拉萨郊外与18军主力胜利会师。由于尕布藏与先锋连的战友们总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总是冲在前,荣立二等战功,提升为班长。此后,他先后担任骑兵侦察连排长,连长参加甘南平叛剿匪。尕布藏屡立战功。其事迹被解放军报登载,被誉为草原雄鹰。最后被提升为甘南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上世纪90年代退休。退休后,他离不开草原,多数时间住在甘南夏河县。我曾带医疗队去甘南,四川若尔盖为部队官兵和藏族群众巡诊时,数次去他家里,为他看病。他每年到医院来全面查体和治疗疾病。他也非常关心医院的建设和进步。成为解放军第七医院的老首长,老朋友。
紧接着,2003年,军队再一次精简整编,军区初期计划要裁减我院。尕布藏老司令员听说后,立即又给兰州李乾元司令员和政委写信,从七院在民族团结进步和军民关系中的积极有益所做的工作和贡献,表达强烈保留的医院意愿。当然,临夏驻军各部队,临夏州,市及各县在军区首长视察调研时,也给军区首长和党委表达强烈要求保留的医院的要求。经军区党委从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战略眼光等全面慎重考虑和研究,决定保留我院。医院得以继续保留。尕布藏老首长得知医院又一次被军队保留消息后,特地从甘南夏河县赶来祝贺。而后,他满怀热情撰文写出“解放军第七医院忠实践行三个代表”,2003年底,发表在《民族报》。 军队为了实现干部年轻化,各大军区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医院院长任职年限。兰州军区医院院长最高年龄是50岁。2005年,联勤部新来了政委,对政治工作抓得很紧,也很实。在年中的时候突然到达医院检查工作,看政治工作落实情况。当时我院政委正在外面出差。期间,政治学习按计划由我主抓。但我院的工作向来落实上级要求不走样,很扎实。联勤部政委检查很满意。2006年3月初。分部在兰州召开新年度党委扩大会议。各单位主官参加。分部党委传达军委,军区,联勤部党委新年度工作计划和各级首长指示。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出分部新年度计划安排。会后,分部党委主官一起,分别与各单位主官谈话,对各单位主官是留,或免职交个底,便于了解思想,保持稳定与工作。分部刘宝之部长和任正虎政委在与我谈话中很关心的询问了工作情况“你的工作分部党委很满意,很放心,是我们信任的放心院长。本来院长最高年龄是五十岁,因为你们单位在边缘艰苦高原地区,你在七院工作成绩突出,虽然去年你已经五十岁了,已经多干了一年。我们按医院实际情况特事特办,你今年仍然继续担任院长。回去与政委一道,按分部党委工作要求,继续抓好今年工作。”我表态,非常感谢分部党委和首长对我的信任,我将一如既往抓好工作。之后,分布分管医院的副部长也与我谈话,让回去安心好好工作。分部党委对你职务工作没有做调整。我与政委愉快地返回了医院。
到了三月中旬,听说联勤部政治部按联勤部党委指示,超龄担任院长的不要再担任院长了。让分部上报我的免职报告和新任院长报告。由于比较突然,分部党委回答让暂时等一等,分部现在着手考察选拔上报医院新任院长。一周后,我的院长免职命令已经到了分部。而后,重新命令我为医院主任医师,主任。新院长没有到来交接前,我仍然主持医院工作。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平常心,正常看待。仍然辛勤工作,等待新院长来办交接工作。大概等了半个月,新院长还没到,但我被免职的消息传到了医院。全院官兵和职工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一是对老院长有了感情,比较信任,二是对正在越来越好的医院将来发展有担忧。部分官兵和职工怀着以上心态向上级写信要求挽留老院长。同时,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友邻部队,周围社会民众。友邻部队官兵和群众对医院发展有对比感受与认识。因此,部分人士,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友邻部队官兵,周围村庄群众给军区写信挽留我继续担任院长。信件全部都是实名签字。其中有尕布藏司令员与1998年被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军分区评为“双拥先进个人”,中共临夏市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7年入选“全国十大拥军爱国新闻人物”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喇震州同志。 尕布藏在给兰州军区党委的信中,特别写到,在偏远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军第七医院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在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列举了院长朱云才带领医疗队给甘南军民做的许多好事,还把我在成功抢救藏族呼吸道阻塞后,发生高原性肺水肿反应死里逃生的事情也写进在信里。信里还说,这是一个雷锋式的军人,焦裕禄式的干部。要求朱云才留任院长。喇震州在信里面也列举了七院和院长为临夏患者做的许多感人事迹。包括如何带领全院官兵为回族孤寡老人马正明捐款,让双下肢溃烂需要截肢的他,在免费治疗下,治愈了他的病,以及治愈临夏州师范学校白树秀同学支气管扩张,挽救因为长期不能治愈想要自杀的同学等。军区与联勤部党委收到群众来信后。分部党委专门派出分部孙安运副政委带领工作组到达医院,以便做好官兵和社会群众稳定思想工作。在全院大会上,孙副政委把上级党委的免职意见做了传达。不是因为朱院长没干好工作被免职。是由于军队有任职年限规定。大家对朱院长的留念上级完全理解。希望大家安下心来努力工作。让老院长更高兴,让上级更放心。同时,对医院外的尕布藏司令员,喇震州州政协委员等也被电话请来,做了上述说明。其实,我在做完交接工作后,分部党委批准我休假。当时我和妻子去广州,云南,贵州旅游去了。上面这些情况是后来孙副政委来医院检查工作,在与我交谈中我才知道的。孙副政委后来被提升为分部政委。
这段医院领导交替工作过去了。但与“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喇震州同志交往的友谊,时时涌现在我心里。喇震州同志世代拥军,对党和军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喇震洲,原名喇永德,临夏市一名普通回族老人,却屡获殊荣1997年、1999年被推荐为市、州政协委员。1998年被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军分区评为“双拥先进个人”,中共临夏市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7年入选“全国十大拥军爱国新闻人物”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并于2000年入选《政协委员风采录》(甘肃篇)及《中华英才大典》。这些闪光的荣誉背后,凝聚着一个老人用毕生精力拥军的信念。1949年8月22日,临夏迎来了王震将军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当晚,解放军几位首长和警卫连战士就住在他家。解放军解放临夏期间,向各界群众宣传共产党、解放军的各项政策。短短5天的相处,让年幼的喇震洲深刻感受到军民鱼水亲情。 抗美援朝期间,其父喇继贤就带头捐款并发动募捐。 喇继贤动员全家,夜以继日地做了90双“老乡鞋”、30双鞋垫、78个绣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字样的背包,寄到了前方。作为鞋匠的传人,喇震洲从父亲手里接过锤头、钳子、月牙刀,也开始了70载的拥军梦。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喇震洲动员亲朋好友帮忙,赶制了120双雪地轻便鞋,通过当地政府转交给了驻守在中印边界的解放军战士。1994年“五一”劳动节清晨,喇震洲在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后,萌生出为共和国卫士做皮鞋的念头。他根据国旗护卫队战士的身高,估算出大小5种鞋子的尺码,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夜以继日赶制出36双皮鞋。在国庆45周年前夕,将制作好的36双皮鞋和一面“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锦旗送到首都北京,送到国旗护卫队战士的手中。 战士们接过这位年近60岁老人亲手做的皮鞋,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经申请通过,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统一穿着喇震洲做的鞋,护旗升旗。1996年国庆节,喇震洲带着一针一线缝制的40双牛皮底防潮轻便鞋、40双全牛皮鞋、140双鞋垫、40双军用袜子和两面锦旗及慰问品,第二次来北京慰问国旗护卫队战士。在香港回归两周年之际,喇震洲带着亲手缝制的40双凉皮鞋、100双鞋垫和一面锦旗亲自送到解放军驻港部队基地。1999年,新中国五十华诞之际,喇震洲第三次慰问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这一次,喇震洲作为拥军模范代表,不仅受到了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警卫仪仗队首长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的特殊礼遇,而且还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国庆50周年盛典和当晚举行的天安门广场焰火联欢晚会。1999年至2001年,喇震洲带着一双双“拥军鞋”走进军营,先后慰问解放军驻澳部队和总政歌舞团。200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他不顾年迈,背着20双棉皮鞋、100双棉鞋垫和红枣、葡萄干、大豆等45斤土特产,以及一面锦旗赶到2000公里外的唐古拉山五道梁兵站,慰问解放军战士。2005年国庆节,他带着“铸雄狮劲旅、扬国威军威”的锦旗及慰问品第四次慰问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为感谢喇震洲和临夏各民族同胞爱国拥军的深情厚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继为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和南沙守礁部队赠送国旗后,授予临夏市委、市政府一面长3.2米、宽2米的大号国旗,并为喇震洲赠授一面国旗卫士集体签名的国旗。喇震洲爱国拥军的事迹相继被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喇震洲一次次爱国拥军的感人事迹传遍陇原大地,在军队和老百姓中引起共鸣。临夏州歌舞团根据他的事迹,精心编排了一台“花儿”歌剧深入学校、部队、城乡巡回演出。我与喇震州同志是在共同参加甘肃省民族团结与双拥先进大会上认识的。返回临夏后,喇震州每年都来医院慰问官兵,特别是看望一些住院官兵时,都要当场量脚尺寸,回去做好鞋子送来。也给我和政委量脚做过鞋子。温暖军心。喇震州同志常年辛苦,患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因此,只要他来医院检查,医院为他免费体检。药品减免百分之五十。有时候,我带上医务人员和药品,上门去他家看望他,免费为他诊疗疾病。为此,我们成为要好的朋友。2018年6月26日晚10时许,喇震洲去世。次日,省民政厅、省双拥办和州委、州政府、州军分区等派人前去参加殡礼,2000多名当地群众也自发参加了葬礼。
2007年6月,分部陈为照副部长为儿子陈曦在兰州某宾馆举办婚礼。我应邀前去参加。参加婚礼的有许多陈副部长的老战友,老上级,老朋友。当时的联勤部政委即是他的老上级,也是他的老乡。当联勤部政委给同志们敬酒时看见了我。他走过来给我敬酒时说“朱院长,我给你道歉。当年免去你院长职务时,我当时刚来,对你还不太了解。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免去你的院长职务。免职后,有些军队基层官兵,人民群众,包括尕布藏司令员,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喇震州为了你留任给我们党委写信。也包括你的上级首长为你说话。我们党委才了解到你很优秀,也不怕在艰苦地区吃苦。因此认识到一刀切不适合你。不过,军队与地方人员为一个军队医院院长的留任通过写信努力争取,在军区,乃至全军都很少见。说明你在军民军政团结关系上,民族团结进步上做了许多实事,是做出了让群众认可成绩的。当初要是在上联勤部党委会前你来我办公室反映一下你的情况,就好了,就能留任了。因为按规定特别优秀院长还是可以破格留任的。。”“政委,谢谢您和联勤部党委的关心。你们为我破格留任会对其他到年限免职的院长是有情绪影响的,我理解上级党委的难处。我虽然当院长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是职责应该的。是党组织和军队培养了我。我很感谢军队和首长。我现在还在主任医师,主任岗位上,还能上专家门诊,还能为官兵和各族群众诊疗服务,我很满足了。没有怨言。再次感谢政委,请政委多多保重身体。”我回答了政委谈到的事情。然后,政委和我,还有我旁边的妻子都很轻松愉快,微笑着碰杯,相互敬酒。此时,我心里为政委正直人品和关心非常感动。
2008年五月二十日,是解放军第七医院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我院成立于上世纪战火纷飞的1948年。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为军民军政团结,民族团结做出了比较大的成绩,获得全国与全军,军区,甘肃省比较多相应的表彰和荣誉,包括我个人的“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上级党委做出决定,要大力宣扬这些好的传统和事迹。按计划,先在医院所在地,临夏州临夏市举办庆祝活动,然后在兰州举办新闻发布会。 按照计划,联勤部首长和分部首长都要来医院参加隆重的庆祝活动。在全院官兵紧张为庆祝活动准备快到最后五天的时候,不巧,当时的院长因为痛风不能行走住院了。当医院政委向分部汇报此事时,分部首长当即指示,请朱云才老院长出来,与医院政委一道协调筹办这次活动。我接手后,发现临夏州委书记出差在北京开会。先前医院协调时,州政府秘书长回复医院说州长工作忙,参加不了七院七十周年庆祝活动。我立即前去与州政府秘书长再次接洽。州政府秘书长以前和我比较熟悉,见了面,我说明了来意。“院长来了,欢迎欢迎。你是为邀请马青林州长参加七院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事吧。最近他一个人在州里主持工作,国务院扶贫办来人检查指导工作。所以可能去不了。”秘书长说到。“原因我先前就知道了,但是,咱们临夏是全国双拥城市,民族团结先进地区。我们医院是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庆祝七十周年活动,军区也非常重视,这么大的事情,咱们军政关系这么好,州政府不参加,恐怕影响不好吧。请你把我的意见转告州长,谢谢你!”我回答到。“院长,我下午给您回话”秘书长告诉我。“好,我等你回话。”我起身离开了秘书长办公室。下午3点。州政府秘书长回电话说,马青林州长很乐意抽出时间参加。医院给上级汇报此事后,上级首长非常满意。 在庆祝医院七十周年活动中,有两次让我遇到意料之外的感动。5月二十二号下午的安排是在临夏州宾馆举行军民军政团结与民族团结进步茶话座谈会。邀请了临夏州,甘南州,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党政军及社会名流60多人参加。其中也有尕布藏司令员和喇震州政协委员。会议由军区联勤部原来主管卫生医疗工作的副部长,此时,已经提升为军区联勤部政委主持会议。他对我是比较熟悉了解的。在军地之间友好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共赞党和政府民族团结政策和军民,军政团结的成绩。开会时间过了一会儿。联勤部政委邀请尕布藏司令员讲话。尕布藏司令员当时已经七十八岁了,他不顾年迈,专程从甘南州夏河县赶过来。虽然年岁大了了,但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声音宏亮。在讲到解放军第七医院的成绩时,特别提高嗓门说到“首长,解放军第七医院的朱云才老院长在医院发展中,在军民军政团结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有水平,对军队官兵和各族少数民族患者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官兵和群众中的形象,就是雷锋式军人,焦裕禄式的干部。我和其他群众都给军区和联勤部党委写信反映基层官兵和群众要求,最终都没能够留任,很遗憾啊。”接着有好几个会议代表,其中也有喇震州政协委员也纷纷发表留念朱云才老院长的感情讲话。联勤部政委当即表态“我代表联勤部党委向大家道歉。是我们当时不分实际情况,一刀切的做法,挫伤了大家感情和官兵积极性。但朱云才老院长姿态很高,积极配合工作。也感谢你们的理解。”此时,会议大厅响起热烈掌声。会议热情友好 氛围达到高潮。 
受临夏州马青林州长邀请,联勤部政委和分部刘宝之部长,任正虎政委等参会代表参观临夏市著名景点清真老王寺。清真老王寺坐落在甘肃省临夏市王寺街。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清乾隆年间曾扩建,1928年被国民军焚毁,1933年由寺坊穆斯林捐资重建。现寺仍保持原寺中国传统建筑之风格,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分前殿、正殿和后殿,3殿有机地联为一体,飞檐翘角,挺立高耸。邦克楼为五层六角木质塔式楼,彩饰华丽,为甘肃清真寺中最为高大雄伟的邦克楼。另设有水房、讲经堂、办公室、住宅。当我陪同联勤部和分部首长到达清真老王寺时,老王寺工作人员在教主和教长带领下,在清真寺门口迎接。教主与教长与首长们握手后,步入清真寺。此时,教主与教长与其他教众纷纷伸出手与我握手。教主与教长说,上次你带医疗队到清真寺为们查体诊疗后好长时间没见你了,我们很想念你。其他教众在和我握手的同时,也向我问好。出了清真老王寺,来到了临夏著名的八坊十三享风景点。也也是很有特色的景点。 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在游览中,也有不少认识我的回族群众与我打招呼,握手问候。随同整个庆祝活动摄影的临夏州电视台苟欲光记者,也同时是此次活动受邀请的会议代表。他目睹了上述庆祝活动的的过程后,很动情的找到我说“院长,你的付出没有白费。教主,教长与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没有忘记你,会上赞扬你,会下在风景点群众问候你。我在摄影时既为你高兴,也很受感动。我为这样动情场景眼睛都湿润了。”苟欲光是临夏州电视台记者。他父亲苟振才是临夏州政府机关工委书记退休。是著名书法家。在他父亲教导下,对军队感情深,他经常参与民族团结与军民军政团结活动,我院的扶贫活动,与我院许多老主任都是熟悉的朋友。所以,尤其对我院感情深。他的微信名字叫“眼睛”,的确,他的摄像机就是扩大像素许多倍数的社会观察眼睛。他的这双眼睛,见证了解放军第七医院的发展进步和军民,军政团结与民族团结进步。见证了临夏州与甘南州等各民族群众爱国拥军的发展进步之路。在此,向热爱解放军,热爱解放军第七医院,热爱临夏故土我的老朋友,苟欲光同志致敬表达感谢。 在临夏庆祝解放军第七医院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告一段落后,分部首长指定我参加在兰州分部举办的庆祝解放军第七医院七十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主持发布会的分部任正虎政委在会上把我叫上台,向新闻记者介绍了我。我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医院在民族团结进步上所做工作的几个问题。分部政治部主任介绍了我院历史上所获得的多项全国,全军的荣誉。分部刘宝之部长做了总结和鼓励发言。晚上举办了庆祝酒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相互举杯敬酒。热情好客的刘部长,任政委多次带领新闻记者来向我敬酒。一是不胜酒力,二是不知道啤酒白酒混喝的厉害。二杯喝水玻璃啤酒,八,九小杯白酒,当时还好,逐步酒性发力,感觉胸闷气短,心跳加速,头晕目眩。这是我一生中三次酒醉之一。一次是在青海医学院大学里参加农村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秋晚上生产队给会餐过节,同学们相互敬酒,第一次喝酒,虽然没多喝,头晕目眩,呕吐。折腾的一晚上没能睡觉。另外一次是参加老战友儿子婚礼,身体也发生了上述反应。酒呀,我敬你!历史上你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壮怀英雄。酒呀,我怕你!你会成就我晕头转向,壮怀心慌气短。
回望临夏这片盛开军民,军政团结与与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热土,回顾军队党组织与首长对我的培养。回忆解放军第七医院广大官兵,职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回想他们的奉献。我有一种受到这片土地大自然阳光雨露恩泽营养的感慨。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感谢这片神奇美丽的热土,感谢军队的关心和培养,感谢各族少数民族群众的呵护关心。让我获得了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是党和政府,军队制订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种下了军民,军政团结,民族团结进步两棵常青籐大树,我只是在工作中,尽自己一份菲薄的力量烧水,施肥,得到了军队和群众加倍的爱护回报。感恩之情,将润育我终生精神强壮,为大众患者服务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