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正红时
作者:马宗良
巴中行次日破晓,在酒店吧台领取了鸡蛋、牛奶和面包,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早餐。车在城区行驶,一排排建筑、一边边彩灯、一根根绿化树与自家县城有异曲同工之处,按城市发展必有大同小异之分。光雾山海拔2500多米,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路道自然是爬坡状态。半小时后车出城区,时有司机换档后汽车马达的轰鸣声,有时也顺风顺水轻如飞燕。车窗被水珠遮掩模糊了,正想用窗帘擦去时,王督拦住我,掏出备用纸擦去后打开了空调,就再也没水珠了。他这一举动,让我萌发了诗文兴致:
浓雾迷茫盖百川,
时有山梁晃眼前。
玻窗水株难遮住,
破晓奔赴光雾山。
上午七点多近八点时,我们顺利地到达了游客中心。哦……好大的停车场啊,这是下车后的第一感觉。整整两个小时的车程,下车自然是忙着小号大号松松包袱。此时陆陆续续的娇车和客运大巴已纷纷而来,其车牌号有苏州、重庆、陕西、湖北……,省内的当然是多数,之前抱怨起得太早的人说,没想到还有更早的车队啦!这十几二十分钟时间,团队人马似乎有些分散,只好朝着人们相对集中的地方寻去。走着走着,前面有二三十人身着警服或特警服装的警官们站好了队列,心中不由得犯咕,今天有啥敌情与这些不远万里的馿友们为敌。虽不敢轻意言语,便只好和人流朝前涌进。再仔细一看,啊……今天正是“第20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活动日。正前方早已摆好舞台,有花篮,身着演出服装的演员们在舞台忙碌着。两旁有主题标语: 千年米仓道,奇秀光雾山。在周围的金属栏杆上附着横幅,我便随口朗诵道: 安逸走四川,相约光雾山。后面传来我那王同学的声音:游客走天下,不如来爬山。话音刚落,蒲同学接上话头: 要想看红叶,只有光雾山。引起陆续而至的同行人不太爽朗的笑声。大家在“光雾山. 诺水河地质公园” 牌坊下拍照,游客们纷纷在此留下了镜头。

再说这牌坊下的情景,我们到此有10几个导游在阶梯上晃动着标志旗。有的用话筒、有的小喇叭吆吙着团队的伙伴们。这场面自然也感动了不甘寂寞的王督登上台阶凑着热闹吆喝着: 盐亭百事通国际旅行社的,这边走、这边看、这边来……,似乎都在给这大山深处增添深秋的浓郁和色彩!这牌坊是通往景区的最后一道大门,随着整队集结,喻导游给我们领来了前往景区的观光车票。从游客中心到景区,我们依次换乘了3次观光中巴。光雾山景区红叶主要是枫树、青杠和松杉树,虽然一路都有红色,人们都期待着有更多更精彩的看点。这天气温摄氏21度,暖阳给我们缓解了大山深处的寒意,在阳光照射下,光雾山景区的秋色更加蓬勃,风和日丽,五彩斑斓的彩林在车厢外不断起伏;山山岭岭的红叶和原生态时而红成一片,时而又苍翠欲滴;正如导游们所讲: 有的红过了、有的正红时、有的正待红;神韵自然,各展风彩;相互辉映,山河尽染;以它的本身朴素和自然欢拥着观光的人们;似乎在展示它的成熟和锦绣,也似乎高扬着秋天以来的辉煌!
奇光妙雾罩崇山,
变幻无穷展大观。
座座青峰挥巨笔,
争将美景绘人间。
最后一趟观光车到站了,一座凹凸不平的米黄色石头上用小草雕刻了上述诗文。这是一首浓缩了光雾山风景的七绝诗,其诗文意境和对仗达到了一定高度,有人誉之为亚洲的红地毯,也有人说是天府之国四川人的一张名片。身材和气质很不错的旅行社喻经理,在几棵红透了的松杉下似乎给团队示范风彩照,赢得了阵阵咔嚓声。我那3位老熟人,也不愿错失良机,无论自然风景,还是人们的故作姿态也一路抓拍,一路刷屏。在返回的路上听说内存告急,已满载而归。同行中的张妹是个网红玩抖音的人没有不认识,昨天的演唱善始善终,今天的她更是我们团队的一道风景。她所在的团队,416敏睿建材装修公司的女人们也是一大看点。她们有公司的预算员、设计师、材料员、技术负责人等,她们个个年轻有为,为本县这一知名企业撑起了半边天。昨天在车上歌声飞扬,在景区的今天更显女人魅力。我们此次在景区“天然画廊”、“大小兰沟”、“黑熊沟”、“香炉山”等地活动,导游们在大家分散前作了细节安排,哪儿哪儿逗留时间,哪时哪时该登车返回。这景区水泥路面或仿木栈道不少,时不时的也有导游图明示。大家朝着同一方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分散活动。年轻女人的浪漫有她们的激情奔放,不是女人的男人们不好步步紧跟,心存羡慕也只好敬而远之。后来在聊天群记录了她们的素颜和艺术般的造型,有的斜靠着树杆、有的傍着桥栏,还有的……,以景区红叶为背景,把专程前往的美景通过照像机带到今后的回忆中。

在景区边走边看,自然要找点儿新鲜的特殊看点。当我正辨认眼前一壳斗科树种时,有人小声招呼我,快看左前方,原来是一对身着西装和婚纱的青年男女,手持玫瑰花,足踏红叶顺着摄影师的手势变换着各种姿态。我不好得原地停留,只好顺道前行。大概七八十米远,一对郎才女貌,各自手捏红叶,脉脉含情的零距离热拥着,随摄影师的口令不断变换着……。后面跟上来的王督评论,相比之下有些低调,但已做到了极致。我不由得问问三位,你们是否也在此照一张,把曾经的缺失补充一下,看着他们的表情,我明白自讨没趣了。年轻人在风景区拍婚纱照并不奇怪,记得在黑熊沟,有分别着西装和白色婚纱的半老徐娘们也在长镜头的焦距中。我不能用残花败柳在臭美的语句描述,用人老株黄也风韵犹存是对他或她们的真实写照。六七十岁的男人女人们在她或他们的年轻时代,温饱很难充盈,衣着难抵风寒,今天激情四射的浪漫和风景区的潇洒,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想象的。

光雾山峦妆绘染,
犹同彩笔嵌金边。
神工巧匠洒秋色,
五彩斑斓红满天。
在景区宽阔地带,环视峰峦,满山红遍,相互辉映,层林尽染。蜿蜒曲折的诺水河被掩映其中,构成了一副绚丽的山林画卷。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光雾山的红叶,红得那么透彻,那么令人感叹,昨天的红色历程给大巴山创造了美好灿烂的今天,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这是大巴山的祭奠,也是大巴山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