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抓周”卜测未来亊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转眼间,小友谅已满周岁。按当地习俗,凡孩子满周岁都要“抓周”。

(本图片来源网络)
“抓周”,是我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一种遗风。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的庆祝方式。它与“新生儿报喜”、“洗三”、“满月礼”、“百日礼″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这种礼仪的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这种礼仪,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我们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可是,在元末,人们往往以“抓周”来卜测孩子未来的命运和前程,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元朝延祐七年五月初五这天,陈普才和水秀在堂屋正中摆了一张大方桌,又在桌子上面铺了一床花褥子。热心的外婆正儿巴经地在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小物件。摆在最前面的有印章(据说,如果孩子抓到印章,预⺬其长大后定能官运亨通),文具(如抓到笔、书,长大一定会读书,将来定能三元及第),算盘(长大了善于理财,将来成为财主富翁)。第二排摆放着玩具(抓到玩具,长大后只知及时行乐)。最后一排,放着一把小刀(如抓到它,预示孩子长大尚武,将来会成为英雄)……各种小物件五颜六色,琳瑯满目,摆了一桌子。
中午,陈普才家里亲朋满座,左邻右舍都来观看小友谅抓周。不一会,只听得门外响起了鞭炮声,屋里开始向众人撒糖果。陈普才喜形于色,将穿戴一新的小友谅抱起,放在桌子上坐着。小友谅坐在桌上,沉着镇定,一双小眼睛溜溜直转,似乎在极力寻找他的最爱。人们都把目光全聚焦在友谅那双胖兜兜小手上。心想,看他今天会抓到什么物件。
只见小友谅瞪着双眼,板着面孔,从身边物件看起,一直往前寻找。这时,他的小手忽然抓起一支毛笔,看了看,又放回了原处。接着,他顺手拿起一本书,翻了几页,似乎在认真看着。此时,陈普才见儿子抓到了书,顿时心花怒放!他想:“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是块读书、做学问的料,说不定将来三元及第,光耀门楣……”正准备高声赞美时,不料,小友谅忽然将手中的书轻轻地放下了。陈普才好失望啊!

(本图片来源网络)
小友谅放下书后,忽然瞪着放光的双眼,两手撑在桌上,向桌子另一端爬去。然后伸出右手,一把抓起最远处放着的一把小刀。他把小刀握在手里左看右看,把玩着,爱不释手。陈普才看到这一幕,深感遗憾!为什么?作为世代贫苦渔家,都希望孩子读书成才,改变贫穷命运,甚至光宗耀祖,未曾想到,这孩子却如此喜爱刀!今后必定打打杀杀,因此大失所望,心里十分不爽。
正在此时,他家养的一头肥猪正好从屋外朝里摇摇摆摆走来。小友谅一眼看到肥猪摇头摆尾、哼哼唧唧走来,竟大吼一声:“杀!”将小刀朝肥猪掷去,吓得肥猪落荒而逃。满屋子的人见状,惊叹不已。有位老先生小声对旁人说:“看来,这孩子长大后,一定和姓朱的要结仇。”
后来,竟然得到应验。为夺江山,争皇位,同是农民起义军领袖的陈友谅、朱元璋成了不共戴天的死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