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刘芳 戴金铃 胡志文 湖北武穴报道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了有效推动新课标理念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共建共享语文优质教育资源,11月18日上午,黄冈市蔡凤燕“共生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城乡联动新课标学习论坛”的分享与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12位教师针对新课标结合名师课例做了分享与交流。

一个人学,静静思考,很多人一起学,思想的火花交流碰撞更精彩。王芳老师、郑玉霞老师结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手指》,谈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和如何巧借学习任务群,落实核心素养;查玲老师、潘亚兰老师结合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群做了分享;许珺老师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阐述《红楼春趣》;宋笑老师以五年级“民间故事”大单元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学习任务群下大单元教学的实践途径。
诗意语文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黄超英老师从四个方面谈了诗意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杨丹老师向我们阐明了如何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凸显语文的实践性;陈红梅老师交流的是关于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的见解;陶洁老师、鲁淑芳老师就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进行了交流;胡音老师从脑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这三个方面交流了新课标理念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主持人蔡凤燕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她认为各位老师的交流既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又为广大老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解读新课标打开了思路。交流的十几位老师,每一位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对任务群、情景化和整本书的交流,充分表现出大家对课程标准理解,对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的成熟思考。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不仅要听专家怎么说,更要做的是借助专家的视角,融通一线教学实践,而这需要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自己的力量。而今天交流的老师们体现出了这样的力量。课标的学习,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是一日之功,然行则致远,未来可期。
交流的余温依旧滚烫。各校老师纷纷加入到这场思想碰撞中。一个个有深度、有高度的分享,让老师们在聆听的同时不断思考、反思,加深了老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督促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领悟新课标,不断反思摸索,提升教学水平。

心有所向,方能远行。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课标,深耕教学,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让核心素养在深耕的泥土里,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