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1750)文艺评论是一门既严谨又考量评家才情、见识、悟性乃至综合学养的科学。早在三国时期文武双全,只活了40岁就病故了的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南宋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清代文学批评家袁枚《随园诗话》强调“戒滥评”。

对于文学评论,尤其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我个人的观点是:(1)有感而发。作为评家,你不仅要有独特的感悟、独到的见地,更要寻求旨在辞达意远的深度、亮度及广度,切勿“众口一响”;

(2)有的放矢。作为操刀剥皮的评家,无论在你面前的这位作者是陌生人还是老朋友,哪怕是你的至亲嫡嗣,你都必须做到轩轾胖瘦,褒贬得当。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你必须要能精准地逮捕到靶子,并做到无“识”不评,否则,你的评只能归为幻妄“呓语”;

(3)有备而来。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才子韩愈早在1200年前就告诫我们:“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足见古代先贤多么看重知识与修养积储。必须郑重指出的是,文艺批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句“当行”的评说,胜过动辄千言万语的隔靴之论。写诗是重塑灵魂之举,而评诗则是感悟历史、人文的生命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