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五十七)
《为爱永恒》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宋厚健文
何丹丹走后,余慧巧出了家门,独自在小区的花园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了下来。她想了许多,这么多年自己和丈夫的感情每况愈下,主要问题是双方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虽然夫妻双方度过了“七年之痒”,但是面对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人们更加追求自我,追求幸福和快乐,追求心灵和肉体的完美统一,自己这种长期缺乏性爱的婚姻确实已经走到了尽头。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会对这个叫何丹丹的年轻女孩情有独钟,甚至不惜抛弃家庭和孩子,一切缘由也就不言而喻。对于一桩因婚外情而风雨飘摇的夫妻感情,除了“投之以挑,报之以李”,余慧巧真的很难找到拯救它的办法,尽管这对婚姻的无辜方或者女方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但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残酷的连这个“投桃”的人,必须是那个无辜方或受伤的女人,因为过错方已经沉浸在爱情或者偷情的甜蜜和刺激之中,让他们主动悬崖勒马、迷途知返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何况他们已经爱的死去活来。自已和丈夫的婚姻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名存实亡,只是自己还没有勇气埋葬它。或许为了面子,或许为了孩子,或许为了双方年迈的父母,或许什么都不为,仅仅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双方对婚姻做出了一次错误的决定。两个原本性格不同、互不包容的人,彼此都不愿意面对和修复双方的隔膜和错误,终将导致婚姻的失败。女人何苦要为难女人,人的感情总是交织着各种矛盾。何丹丹为人大方,穿戴得体,有文化、有思想、懂情趣,自己的丈夫之所以不顾家庭的一切阻挠,与之相亲、相爱、相依、相守,看来他们真是各取所需,找到了真爱,找到了理想和未来。既然,爱情我争不来,不是我的我不能勉强,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情感意愿安排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婚姻如今自己不能主宰,余慧巧对冷酷的现实感到万般的无奈和悲伤。这个周末,余慧巧像被丟进了炼狱,震惊、矛盾、困惑、不安、无奈、无味……无数种难以描绘的心情撕裂着她的心,使其濒临崩溃。
一周后,王伟出差回来,余慧巧并没有告诉丈夫,自己与何丹丹见过面,只是在家里更加的沉默。她没有再去责备丈夫的外遇,也更不想再去揭这块情感疮疤。只是认为自己输给了一个不该输的女孩,而且输得是这样的彻底,输得是这样的心服口服。为此,余慧巧鼓足勇气给丈夫写了这样一段话,放在了他的床头:“王伟,我们结婚整整13年了,婚姻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个局面的造成我们双方都有责任。所以,我想我们都要冷静一段时间,好好的思考思考、反思反思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与错,是与非,情与仇,总要有个结束。我现在同意与你离婚,如果这样可以随了你的心愿。如果你真的爱上了那个女孩,你就应该好好地善待人家,好好地珍惜自己的情感,只要我们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了,把孩子的未来安排妥了,我想我是会放手的,毕竟自己已经老了……”自从看到了妻子的留言,王伟的内心十分的挣扎、心里矛盾重重,一桩婚姻即将在自己的手中毁灭,而毁灭这桩婚姻的导演正是自己,这里留下了许多的痛苦和遗憾。为此,这段时间他每天很晚才回到家中,下了班独自憋在办公室,回味着13年来婚姻的得与失,自己的对与错。然后找个酒馆喝上几杯,发泄内心的愁苦,由于不胜酒力,每次都喝的酩酊大醉。而余慧巧这里,尤其是周六、周日,她难以见上丈夫一面,这样的日子使她感到无所适从,父亲生病刚刚出院需要有人照顾,儿子独自在家又不放心,整个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颜和生活的轨迹、被搅得天昏地暗,伤心、绝望和愤怒在她的心中不断的翻滚,心力更加的憔悴。
余慧巧面对丈夫的一次次出轨,再也没有勇气继续和他生活下去。此时,她多年坚定不离婚的想法在此刻彻底的妥协和瓦解,她冷静地选择了让自己迅速地走出困境。曾经的她,自己是不会放弃这个家庭的,也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放弃自己的丈夫。正像许多女人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要车、要房、要钞票。如果放在从前,她永远不会选择放弃,可是,周而复始三年多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冲击和感情折磨,她的心彻底的死了,她真的彻底地动摇了。作为一个倔犟的女人,余慧巧诚然很珍惜自己的家庭,思想上也极端的保守,但最终还是忍受不了丈夫的背叛,忍受不了情感的迁移。历经了几次感情的波折,打过闹过自杀过,谁对?谁错?再去追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人已经精疲力竭,人已经十分憔悴,再这样下去,人会枯萎儿。自己总不能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样窝囊地活着。眼下余慧巧特别的明白,自己和王伟之间的婚姻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维系不下去了,她对丈夫彻底地绝望了。爱,已经远离了这个家庭。本以为自己能够争取到的,就算是一个没有情感的婚姻,但至少能够给儿子王晓强一个完整的家。但是,两个感情早已破裂,难于维系的婚姻,在自己歇斯底里的挣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儿子的学习和成长。如果换了别人,也许免不了一场轩然大波,非搞得鸡飞狗跳你死我活不可。但是,为了儿子余慧巧最终决定走出婚姻,为此,她果断决定:与丈夫离婚。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