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常犯的毛病“四平头”“六平头”
所谓“四平头”就是律诗中如果颔联开头都用了名词(第二字为准),颈联也用了名词,以次类推,或都是用了动词,形容词,量词,数词,副词等等,这就犯了四平头毛病。但四平头也不仅限于中间两联,首联跟颔联一起也可能犯四平头,如果不注意,甚至会出现首联、颔联、颈联六平头毛病。四平头为什么算作“碍格”,为什么不可学,大该有以下几点不妥:一是形式整齐划一,句法缺少变化,让人沉闷。二是词性一样,意义相近或相同,效率不高,浪费文字资源。三是人的美学心理往往习惯于同中求异,对立统一,喜欢于整齐里求参差,在变化中寻规范,四平头妨碍了人们的这一追求。
避免这种毛病的关键,是运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位置连用。如果非要连用四个地名或者其它名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错开排列顺序和位置。请看陈子昂的《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清,纪晓岚的**说:本诗运用四地名不觉堆垛,陈子昂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首联地名置于句末,颔联地名都放在开头,错综排列,让四句诗不拘谨呆板,这才是“不觉堆垛”又避免四平头的关健。
关于律诗“四平头”
“四平头”是清代纪昀、沈德潜、许印芳等诗人和学者在评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四平头”作为一种诗句之病,其名称来源于南朝时期的 “四声八病”说。
但是,“四声八病”中的“平头”与清人所说的“四平头”所指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关于平仄运用的声律问题,而后者则属于遣词造句的语法问题。
那么,什么是“四平头”呢?
在近体律诗中连续四次使用词性或者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作为一些句子的开头部分,就是“四平头”。
请注意有关“四平头”的关键词:
1、“在近体律诗中”。不是近体律诗,就无所谓“四平头”不“四平头”。“在近体诗律中”限制了“四平头”存在的范围。
2、“连续四次”。此关键词强调,没有连续四次出现的情况,就不是“四平头”。
3、“使用词性或者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这是“四平头”最重要的特征。
4、“作为一些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果几个词性或者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出现在句子中间或者未尾,都不算是“四平头”。
由于造成“四平头”的词语在词性和结构类型方面存在多样性,所以有关“四病头”的病例很多,下面选取几种典型情况略作举例说明:
一、地名“四平头”
《送王李二少府贬潭峡》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中间四句开头的“巫峡”、“衡阳”、“青枫”、“白帝”都是表示地名的词语。
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
纪昀也评论说:“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瀛奎律髓汇编》)。
二、偏正短语“四平头”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颔联和颈联开头连续使用“怪禽”、“落日”、“初月”、“边烽”四个偏正短语。
沈德潜评曰:“‘落日、初月,平头之病。’合前后两句,也是‘四平头’”。
三、动宾短语“四平头”
《记建安大水》
宋·韩元吉
孤城雨脚暮云平,不觉鱼龙自满庭。
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
当日乘槎便仙去,故人应罪曲江灵。
中间两联开头词语“讬命”、“置身”、“浮家”、“弄月”是动宾短语,连续四次使用结构类型相同的词语。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
四、主谓短语“四平头”
《雪中二首之一》
宋·陆游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颔联开头的“迹深”、“烟绝”, 颈联开头的“ 地冻”、“林深”都是主谓短语,并且连续四次使用。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瀛奎律髓汇评》)。
《和仲良春晚即事》
宋·杨万里
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梦岂花边到,春俄雨里迁。
一梨开五秉,百箔候三眠。
只有书生拙,穷年垦纸田。
许印芳评曰:“此章中二联炼句可学,三、四句合首联看,却犯平头病,此不可学”。
这首诗首联开头的 “贫难”、“病敢”和颔联开头的 “梦岂”、“春俄”都是主谓短语,四次连续使用,形成了“四平头”。
由此可以看出,“四平头”不仅存在于颔联和颈联,也有可能存在于首联和颔联。
应该注意的是:
在《雪中二首之一》中,五律开头第一个字(词)是名词主语,叠用四个犯四平头;
在《暮过山村》中,开头第二个字(词)与前边一个字(词)构成偏正式短语作主语,也犯四平头。
可见五律第一字或第二字都是评判是否犯四平头的标准。这是因为五律的基本音步节奏为“2-3”句法,开头的两个词,可以拆成“1-1-3”,第一和第二字都非常重要。
七律则不然,它的基本音步为“4-3”,第一字的音韵和节奏意义不是特别重要。音步细分可拆为“2-2-3”,开头前两个字为一个音步,节奏和词语的重心在第二个字上,所以一般以第二个字作为标准来判断是否犯平头(见《记建安大水》)。
这从七律第一字都可平可仄上也能体现出第一个字并不重要的特点。明白这一点可以避免误判。如:
《荆州怀古》
唐·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乍一看“马、麦、风、火”都是名词主语,开头都是主谓结构,似乎相差无几,但其实不然。清学者何焯对这两联有过专门分析:“三四句流水对,五六句参差对。未尝犯四平头”。
这首诗中间两联开头的名词虽是全句主语,但由于不在节奏点上,可以忽略。第二个字才是七律的音步所在,而由于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动词,所以说不犯四平头。
“四平头”是一种诗句之病,它会造成句式单一,使得整首诗在布局上变得呆板、生硬,从而缺少变化美。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写作近体律诗都要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