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毕业二十年,我在张海艺术馆办了一次画展,算是对我毕业二十年的一点纪念。
展览过程中,一位参观者说:“郭老师画的画都是现实的反映啊!”我求教说:“怎么讲?”“看了你的画,陡然就让我安静下来了,一种感觉就是清静干净。”他接着说:“现在社会纷纷攘攘,泥沙俱下,人人都想逃避这纷扰的世界求得一席清净之地。你的画不就是你内心所想吗?不是你的期盼吗?画面干净、气息纯正让人心清气爽!”听到此,我不由心生愧疚!在这五浊恶世,众生早已迷失。干净只是我的向往而已,一副浊身在这娑婆世界里污秽不堪。一个没有了敬畏和信仰的时代,贪嗔痴慢,疑惑不定。匆匆忙忙皆为利往,无恶而不生。这是一段怎样的时光?!这位参观者说的没错,我是在逃避。当然也是在寻找!是的,我在寻找净土!

多年来内心积聚的愤懑在最近三年反复不定的疫情阴霾下就像突突的火山在寻找裂口和罅隙。“西风来几日,一叶已先飞。”时令已进入仲秋,风已经有了凉意。在玄思冥想之中突然想起几个朋友,何不在这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来个相约?这条“罅隙”也正好能够舒缓一下我郁郁的情志。行动就是从有了念想就已经开始了。翻日历看时间,下个节气正是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一个诗意悠然的时节啊!想必这几位诗人和作家也会有兴致吧!果不其然,和三位老师邀约一念即成。
朱老师的诗,文字技巧自有高妙,不必细数。然而最让我欣赏的是她真挚的情感和“诗心”!她往往能在高妙的文字和情感下给人一种另样的启迪。比如这次相约之后她写的诗,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今宵 蒹葭苍苍
我们暂择红尘一隅
……
论美学 论风骨 论云海天涯
高山起韵 流水知音
况味如斯 宏阔如此
其实 我们之间的相聚
又何尝不似这白露
昂首是澄澈
俯首是孤独”
是的,这白露“昂首是澄澈,俯首是孤独”。
这承天之露,纯净澄澈,多像我相约的三位朋友。

约会的时间是已经确定了的。时在“白露”,杨老师早已在黄河之畔候约,朱老师也已先行到达。我和姚老师一起从二十公里外驱车快然奔赴。
杨老师是我从未谋面的朋友,她的诗名早已让我耳闻,律诗颇有造诣。我曾好多次在朋友圈中阅读她的诗。诗中透漏出她对人生的感悟,其意境或沉郁或玄思,充满了生活的思索和诗意的美感。朱老师在微信中说,虽然她和杨老师在文艺圈早已相知,但从未相见。是烟火弥漫了她们相会的路吗?只此一眼,这两位诗人竟然等到这十多年后的今天。想及此,我不仅欣然。这次邀约我竟促成了她们一次阻隔十余年的相会。
在奔赴的路上,我和姚老师侃侃而谈。姚老师的文章我喜欢读,而且有些文章过段时间我还会再读。她说她喜欢仿古探幽,而且是独自一人。我惊奇于这位长我几岁瘦削而又柔和的女子了。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文章。姚老师的文章厚重有悠悠的历史感,她大多从探究历史开始,纵横捭阖,思贯古今。行文兼杂议论,哲思睿智,反复咀嚼盎然有味。说实在的,我和姚老师这次相约之前也仅是一面之缘。然而我们一起聊天就像多年的老友,信马由缰,真挚自然。这就是当下人们常说的“简单”所使然吧。

中国文化,道家尚朴。鸡汤达人借道家鼓吹做人要“简单”生活要“简单”等等等等。追求“极简”。简单极好,然而,我的确没有看到世人言行一致的极简美感。这些鸡汤达人为利而鼓吹呼号实是在辱没道家!那些“极简”包裹下的虚伪和丑陋往往让人鄙夷不齿!君不见,文人的争名夺利?商人的投机算计?小民的贪婪猥琐?公务员的口是心非?情欲的荒诞?行为的背叛?是非的颠倒?交易的肮脏?然而这一切在朱老师的一声呼喊“晓艳”中,在晓艳老师取出棉布袋子里面的梨招待我们三人时,在姚老师的招呼“坐下”中,统统被她们三人真挚、质朴、简单的相向驱赶的无影无踪。
黄昏的大河,一抹枯黄还在天边挣扎,河水映着天穹粼粼闪光,呼啦呼啦似乎在小声窃语述说黄河五千年的传奇。几个黑魆魆的身影被河水映衬,像极了临水而立的蒹葭,风姿绰然在细细聆听,丝巾衣裙随风而动让这黑白剪影中的身躯愈发显得悠远孤寂。水湄之间几丛荻花在她们身边轻轻摇摆,和水沚的树丛遥相呼应。大乘佛教中佛说有十万亿净土,我也确信有净土。人间如果有净土,我想它就在今夜我们脚下这片黄河岸边的土地上吧!两千多年前儒家的圣人曾站在大河边和我们一样慨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是的,我们追寻净土的步伐从未停歇。
“露从今夜白。” 蒹葭之上的白露晶莹剔透,高洁纯净!那几个面对大河的身影和他们身边的蒹葭一样,虽然普通却与纯净的白露在这黄河之畔相伴相拥!咦,突然我像喝了酒一样醉倒在这苍苍蒹葭之中……
杨老师题照作诗云:
“九曲迢迢映晚光,蒹葭摇曳意何长。
轻飔恰似蛩吟细,碧树还添夜月凉。
洲上沙鸥迷蔓草,水湄静影拟瑶觞。
也拈玉露随清友,串作丛中诗几行。”
嘻,“蒹葭摇曳意何长”!这次相约就谓之“蒹葭之约”吧!我等四人可称“蒹葭四友”否?姚老师文章何在?
金城追忆记之
时岁在壬寅露月


作者简介:郭金成,画者,亦书,习文。好历史哲学,多不求甚解,喜空谈。